出征漠北前,朱元璋说了什么霸气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军心? 南征北战打天下 得来战功做将军。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和人物。

作者&投稿:鲁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征漠北前,朱元璋对他的军队说,在胡人的境界之内,我不可以看到任何一个还立着的房子。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样的话,使得当时的军心大振。而朱元璋他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主要是因为按照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性,他们是根本不可能有钱和有时间在草原上去建立那么一个城市的。而之所以他们会在草原上后来有了自己的城市,这就是因为元朝在统治中国的100多年之间耗费了中原的财力和物力去建成的。

而朱元璋这样说也就是向将士们表明了决心,要将元朝彻底的打消掉,让他们永日不得再翻身。所以朱元璋说的这么一句话,便是让当时参战的将士们的军心大振,他们也都是怀着百年来汉人对蒙古人的仇恨的,因此便是拼了命的去杀蒙古人。

而后来元朝在朱元璋的多次北伐之后,北元政权也是被彻底的打垮掉了。所有矗立在漠北的城市也都是被明军所破坏掉了。可以说朱元璋他这多年的北伐最终也是有了成果,也是让外族人重新了解到汉族是不可被辱的。可以说北元倾尽全国之力修建的这座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一夕之间被汉人所摧毁,从此这座城市再无兴起之势。可以说这一件事对当时的汉族人也是十分的鼓舞的,也同时也是振奋了当时的民心的。

其实元朝蒙古人之败也在于他们自己,谁让他们为政不仁,失去了民心了呢?



你们每个人都是我朱元璋的恩人,回来一定每人封赏,家里人也一样有荣誉,所以就鼓舞士气了。

他说的是在对方的地盘上不想看到一座立着的房子。

说自己一定会胜利之类的话,战前鼓舞军心在古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他说了在胡人境内都要杀光,一个不留,而且信心十足。

出征漠北前,朱元璋为何因胡人之境有座城市大怒?~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后,强大的明军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下,向盘踞中原百年的胡元政权发动总攻。蒙元政权连接战败,并于1370年逃回漠北,控制范围缩小到蒙古帝国兴起的时候。北元残部在名将王保保的带领下,龟缩于蒙古旧都哈拉和林苟延残喘,而这个政权史称北元。
他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
在帮助朱元璋攻灭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势力,北伐元军,消灭元朝等重大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名列功臣第一,死后墓碑比朱元璋的还高。他就是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名将,朱元璋的“万里长城”!(徐达单论武力,绝不如常遇春,可徐达是不世出的帅才。而武者,将也!)
徐达善于治军,号令严明,士卒都愿意以死效命。朱元璋与他有“布衣兄弟”之称。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不败!)。他是战争游戏的出色玩家。他将陈友谅玩进了绝路,将张士诚玩进了牢房,将赫赫无敌的蒙古骑兵玩出了漠北。
出于休养生息的目的,朱元璋原本不想用武力解决北元问题,屡次派人致书于胡庭,要求他们归附于大明。只要投降,就必然有封王之赏,但是蒙古人却没有任何回答。
1370年,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性子,决定对北元政权发动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蒙古问题。大明帝国兵分两路,首先扫清了漠南地区的蒙古势力。两年后,也就是1372年,朱元璋决定对北元的老巢――漠北草原动手。明军兵分三路,由徐达担任中路军大将,冯胜带领西路军,李文忠带领东路军。
据说在出兵前,朱元璋曾用剑指着地图对徐达等人说:“在胡虏之境,别让我再看到一所立着的房子”。事实上,朱元璋这句话别有深意。
虽然漠北草原自然条件较好,是非常适合游牧的地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曾涌现出无数强大的游牧帝国。但除了蒙古帝国以外,从没哪个游牧政权敢于建立城市。
蒙古帝国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拉和林管理皇朝。由于蒙古帝国的强盛,哈拉和林城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城(上都)即位?其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哈拉和林地区自立为大汗。二年冬?忽必烈军打败阿里不哥?进占哈拉和林。四年?忽必烈升正蓝旗为上都?次年又升燕京为中都(后改大都)?蒙古国政治中心移至漠南汉地?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今北京)后,哈拉和林失去都城地位,仅置宣慰司都元帅府。仍为漠北重要都市,元朝以大臣出镇?遣重兵防守?于其地开屯田?建仓廪?立学校。1277年,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窝阔台的孙子)在与元朝的战争中一度攻占哈拉和林,元军直到次年才将窝阔台汗国军队逐出。不过,14世纪以来该城市得以恢复发展。皇庆元年(1312年),元政府将和林行中书省改名为岭北行中书省,并将和林路改名为和宁路。
1368年大都被明军攻克,明洪武三年(1370)?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死于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即元昭宗?元朝廷退据哈拉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政权仍以哈拉和林之为首都。1387年明军攻克哈拉和林,哈拉和林城被彻底毁灭。之后虽然数次重建,15世纪初期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哈拉和林也逐渐没落。现今哈拉和林还保存有《兴元阁碑》,刻于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哈拉和林的出现原本就不正常,如果不进行掠夺,这座城市根本无法建立。蒙古贵族将从世界各地掠夺的财富,汇集于此,并且每年搜刮大量粮食,运往哈拉和林,因供养这座城市而破产、而死亡的中国百姓不计其数。这座城,是吸饱了中国人血液的畸形之城,是一座记录蒙古帝国杀戮历史的纪念碑。
这座城市的存在,就是对中国的侮辱,就是对无数死于蒙古贵族刀下百姓的侮辱,是对保守胡元暴政迫害的百姓的侮辱!所以在立志“吊民伐罪”的朱元璋眼里,哈拉和林必须毁灭,草原不能再有一栋立着的房子!

就是说我更随从龙之主,征战沙场,建立了卓越军功,最后成为国家柱国将军,例如唐朝的李靖、宋朝的曹彬等。

“靖难之役”后,朱棣为何要五次亲征蒙古?
答:永乐12年(1414),明成祖朱棣决定第二次亲征,讨伐瓦刺部,大败瓦刺,但明军也付出了较重的伤亡代价。永乐20年(1422),明成祖以太子监国,率10万大军再次决定亲自出征蒙古,决定一举解决鞑靼叛乱,鞑靼军队却逃跑了。永乐21年(1423),朱棣不甘心,四征漠北。朱棣第四次率军亲征,鞑靼被明军和瓦...

五征漠北,前后出兵数百万,朱棣为什么这么爱打仗?
答:朱棣兴国之情昭然若揭,后世对于篡位之事不仅不过多追究,更是称其为“永乐大帝”。但是,人无完人。在位期间,朱棣曾五次亲征漠北直至离世。很显然,亲征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边境稳定。但是这五次胜利却被世人称作“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朱元璋从元人手中夺得天下之后,元人...

朱标如果不早死的话,能斗得过朱棣吗?
答:在朱标死之前,朱元璋是没有打算杀掉蓝玉这员大将的,他可是把蓝玉作为朱标未来的左膀右臂来看待的。蓝玉这个人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当年平云南,征漠北,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领军打仗的能力在当时没人敢不服气。有了他的帮助,就算朱棣想要谋反,那也是个渣渣。而且除了武将,朱元璋当时留给朱标的还有...

朱棣亲征漠北,最后结果怎么样?
答:但是最终还是都被朱棣击败,还被朱棣进攻到了狼居胥山,战功卓著,也消灭了大量的蒙古部落有生力量。朱棣也大大消耗了明帝国的国力 虽然朱棣五次远征漠北都得到了胜利,但是因为每一次出兵都需要大量的粮草军械,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持,所以长年累月的远距离征战也导致明帝国的国力受到了巨大的损...

明朝时期的中国是冷兵器时代还是半火药时代
答: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

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原因是什么呢?
答:永乐七年(1409),朱棣派人到鞑靼去访问,鞑靼当时是脚踢瓦剌,拳打兀良哈,一时间称霸整个漠北,所以没把大明领导派来的使臣放在眼里,当作小鸡一样就给杀掉了。朱棣大为恼怒,派大将丘福率军10万攻打鞑靼。丘福轻敌冒进,结果全军覆灭。1410年二月,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开始第一次御驾亲征。此次征讨...

明太祖叫什么名字?是如何成功的呢?
答: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1368~1398年在位),元 末农民起义军首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 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至正四年(1344),逢大饥疫,父兄相继去世,遂入皇觉寺为僧。后游食庐州(今合肥)、光州...

山河月明中的有哪些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答:朱元璋时代,明朝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府为北京;朱棣登基后,才改以燕王封地北平为北京。上过高中吗?能不能用点心呢?▶ 半生飘零未遇明君的“云飞兄”王保保,在漠北决战明军时,对部下大将说道:”江南丢了,我们可以回到中原;中原丢了,我们可以回大都;大都丢了,我们可以回上都;上...

《大明风华》中,朱棣为什么要五次亲征漠北?
答:朱棣既然不能完全抹去他谋朝篡位的过去,那他就只能做一个不逊于开国之君的帝王,去淡化那段得位不正的历史。而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就是为了他建立丰功伟绩的私心。朱棣原本是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的第四子,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如果不是朱元璋偏爱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那么这帝位说不定...

明朝皇帝
答: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