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最后决定招安,到底有没有错? 宋江在《水浒传》中决定招安究竟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作者&投稿:况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江决定被招安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没有想到会被朝廷利用,所以最后才死了那么多兄弟,这件事无关对错,就算是宋江不被招安,朝廷一样会处死他们,所以说,这件事情,宋江自身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没有对错之分。宋江是一个热血男儿,可以说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总体上来说,都是比较讲义气的,宋江作为这里面的领头人,自然也不希望梁山毁在自己手里。

一、宋江的人物特点。

宋江这个人,并不是十分的贪恋权贵,相反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水浒传中的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汉,而是一群犯了罪的人逃到了梁山,自成门派,说是一群贼寇也不为过,宋江在里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梁山好汉们每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十分符合社会现现状的,宋江作为这样一群人的带头者,自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二、朝廷的威逼利诱。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领导者,对这样一帮人都是痛恨的,都希望都制服他们。当时的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边去找宋江协商,希望能收编。为朝廷所用,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宋江正是听了这种想法,才有了被收编的念头。

三、收编后结局不尽如人意。

梁山好汉被收编之后,朝廷也做出了自己的许诺,安排了一官半职。但是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个个是粗人,职来职往,他们是驾驭不了尔虞我诈的官场的。进入官场之后,很多人不会玩心计,就这样有的退隐,有的被陷害。曾经风风火火的梁山好汉,就这样成渐渐的失去了曾经的团结和影响力。但是可能这对于宋江来说,也是一种好事。



我个人觉得他接受朝廷的招安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才会遭遇如此下场,也拖累了梁山的兄弟。

实际上招安并不是坏事,只是有很多兄弟们担心,一旦招安怎么面对朝中的那些奸臣,怎么面对昔日的那些仇人。这才是兄弟们所担心的,所以说兄弟们也理解宋江的好心,但是宋江却不知道他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此人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就急于招安,最后酿成惨祸。

我认为宋江选择招安是没有错的,但是他过度的相信朝廷,导致了很多兄弟死去

招安绝对是错误决策

宋江最后选择接受招安,真的做错了吗?~

在《水浒传》这部作品当中,梁山的转折点出现在宋江接受招安以后。可以说在招安之前,整个山寨还能保持基本上的平和与团结。但是在宋江和朝廷高官联系招安以后,虽然有鲁智深等人带头反对,但他们几个人根本就不能代表整个梁山的意志,绝大多数梁山好汉默默地接受了宋江的这个决定。


而梁山众人在接受朝廷招安以后,在朝堂上的几个管事的奸臣,开始将梁山军队用于镇压各地的叛乱。不仅基本上平定了其他各地的叛乱,而且也严重削弱了梁山军队的实力。梁山108将也在多次战斗当中,死伤惨重,在搞定方腊以后,梁山已经不再具备和朝廷作对的实力。

那么宋江选择招安,重新回到朝廷里继续当官,对于梁山众人而言,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恐怕这个问题并不是像表面那样简单,梁山最后选择了招安,其实不仅仅是宋江一个人的决定,而是梁山众人共同推动的一件具有政治性质的重大决策。

梁山上一些主要头领,都是原来宋朝官员或将领
梁山在聚义以后虽然有108将,但是其组成结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像宋江这样以前是来自朝廷当中的官员,也有像呼延灼这样原来属于军队当中的将领,还有造船的、农民、手工艺人、手段高强的渔夫、以及手段高明的小偷都在梁山拥有一席之地,只不过他们的地位和座次不是太高而已。


可以说在梁山上真正说得上话,对整个山寨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也就天罡星的36人。在这36人当中,除了卢俊义,公孙胜,李应、柴进等寥寥数人之外,其他人都曾经在宋朝当官或者为将镇守一方。甚至连狂暴少谋的李逵,也曾经是宋朝监狱里的公职人员。

所以除了武松、鲁智深和林冲等几人以外,其他人在进入梁山以后,都认为可以重新回到朝廷内当官,自然比龟缩在山寨内,整日担心朝廷围剿要好得多。这批人是最支持宋江的招安政策的,所以在山寨内具有非常高话语权的他们,就成为了宋江推行招安政策最好的帮手。

梁山上的众人为了以后,必须要接受招安
在宋朝,只要是犯罪的人都会在脸上刺字。而曾经因为杀死自己情妇的第三任梁山带头大哥宋江的脸上,自然也少不了这么一个让他很丢脸的烙印。这种烙印让会跟着你一辈子,不管你是改过自新,还是继续为非作歹,只要人家一看到你脸上的这玩意儿,就绝对不会把你当成好人。


而在梁山,就有很多好汉的脸上都有这东西,比如风雪山神庙的林教头,以及曾经的打虎英雄武松等等。如果梁山上的这些好汉想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那么就必须给自己寻一个清白之身。虽然在山寨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始终面临着朝廷的大军围剿。谁也不能保证在面对这种军事威胁的时候,每一次都能打胜仗。


出于这种现实的考虑,梁山众人就必须要思考将来的日子应该怎么过?可以说,在当时除了招安没有更好的选择。根据《宋律》规定,被招安的土匪山贼,归入厢军行列。虽然待遇不如禁军,但这些显然并不重要。因为梁山上的这些主要头领,都有各自的门道和非凡的本领。只要成为了朝廷的人,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飞黄腾达不能想,但是小富即安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反对招安的人虽然能量较大,但是根本无法改变梁山众人的意志
在梁山中,真正反对招安的也就鲁智深,武松、李逵、李俊和林冲。虽然还有属于地煞的小头领也反对招安,但是因为他们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小,所以他们的意见不值一提。而这些反对招安的天罡星头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的反对也影响不了大局。


在梁山众头领中,属于天罡星的有36人,在山寨决策当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权。而真正反对招安天罡星头领不过5人,在这其中,李逵又特别听宋江的话。所以这36人当中,反对票别说半数,就连三分之一都达不到更何况,梁山兵马大权被牢牢掌握在宋江手中,就你们几个人能翻起什么大浪?

结语:所以说,宋江接受招安并不是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梁山众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只是接受招安之后他们的遭遇,可能是他们之前并没有想到的。如果能好好过日子,谁愿意长途跋涉去跟那些兵强马壮的起义军去作战?

梁山众人的命运和结局,早在他们支持宋江接受招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不用猜也知道,这里的“奴才”指的便是宋江。
算起来从北宋到现在,时间机器已经运转了上千年,但宋江几乎一直都是以“投降派”的身份被唾弃的,个中原因无非两个字——“招安”。

关于这一点,央视李雪健版《水浒传》有几个片段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宋江最忠实的“小弟”李逵曾骂道:“招安招安,招个鸟安!”
武松对此也颇有微词:“哥哥今日要招安,明日要招安,就不怕冷了众弟兄的心!”
林冲因为招安被气得吐血甚至去世时,有多少人想当场砸了电视机?
再到后来宋江给朝廷下跪——将屁股撅得老高老高时,又有多少人想要跑到电视机里去对着其屁股狠狠地踢上几脚?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宋江真的是打心眼儿里想要招安吗?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一下:
1、大环境下,招安不失为上策
北宋末年,本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水浒传》更是将这个昏庸腐败的朝廷描绘得更加不堪。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闹东京”中写道“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写道: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可见四大寇对宋廷真是遗祸不浅。

从这个局势来看,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中呢?
先说一下河北田虎。小说中介绍田虎本是威胜州沁源县的一个猎户,由于他精通武艺再加上当时朝政腐败、灾祸连年,素有野心的田虎凭借他多年的人脉,一举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经过了一系列的攻城略地之后,很快便坐拥五州五十六县,并自称为“晋王”,独霸一方。
再说淮西王庆。他是东京汴梁大户王砉的儿子,同田虎一样也是武艺超群。但是,他的人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因与童贯的女儿童娇秀勾搭成奸,童贯一怒之下给他判了个刺配流放的罪名,这也是亏得他老子有钱,要不早就杀头了。后来他又杀人潜逃,索性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结果势力越来越大,三四年间占据了宋朝八座军州,于南丰城自称“楚王”。
最后说一下当时最厉害的江南方腊。方腊原是山中的一名樵夫,更重要的是他胸怀大志,在朝廷征收花石岗时,他利用民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其人马相继攻克睦、歙、杭、衢、婺等州县,众至数十万,后自封“圣公”,建元“永乐”。

除去这三者之外,还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辽国,其实力更加不用多说,大家都想着扩大地盘增强实力。
虽然说宋江手下有不少精兵良将,家底也很厚实,但是想要决胜千里之外,又谈何容易。
宋江是何等精明的人物,我们能够想到的,他自然也深知其中的成破厉害——不招安必死,招安或许还有出路,所以他对于朝廷的招安也实属无奈之举。

2、逼上梁山,众人身不由己
在看《水浒传》的时候,我们常说“逼上梁山”,关键都在一个“逼”字上。
其实整个水泊梁山打开创都是“不情愿”的,这就要说到第一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单看他的绰号也能猜到他是一介书生,据说因为他屡试不第,一怒之下收买江洋大盗杀了主考官(说法很多),后来事发伙同杜迁等人上了梁山成为贼寇。但凡有一丝生计,王伦也不会走上这条绝路。

再说水泊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托塔天王晁盖。他本也是个土财主出身,家境优渥。只因看不惯这群贪官污吏,便与吴用等人合谋智取生辰纲。后来事发,被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这也可以算是被迫了。
宋江更不用说了,他是妥妥的被逼无疑了。只因晁盖的书信阴差阳错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后惨遭发配。可能上天非得让他上梁山不可,之后因醉酒误题反诗被判死罪,只得投奔梁山。

再有,像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前都是为朝廷效力的,最后也是被迫害而上了梁山。
还有一种是被“骗”上水泊梁山的。
就拿二把交椅玉麒麟卢俊义来说吧,本是河北大名府出了名的富商、大财主,在当时来说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因为卢俊义有名望,有本事,这才设计将卢俊义诓上梁山的。
除去卢俊义,再例如霹雳火秦明、美髯公朱仝、双鞭呼延灼等,都是被梁山这一套“陷害+断后路+拉拢”的犯罪模式给硬生生拉上梁山入伙的,打他们的内心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

说完这些当头领的,再说说下面的小兵。
他们绝大多数更是被逼的:有混口饭吃的、有投降的、有用武力威胁的等等吧。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活着有口饱饭吃就很满足了。
纵观整个水泊梁山,宋江接受招安也可以说是“上乘天意,下顺‘贼’心”了吧!

3、忠义思想,怎料留下骂名
《水浒传》中宋江有三个绰号: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可见“忠、孝、义”这三个高尚的词儿他都占全了,同时这也说明宋江这个人是如何的受人尊敬。
宋江的出身并不高贵,可也算不上是低贱草民。宋江是属于封建士大夫阶级最底层的存在。可事与愿违,乐在小康生活中的宋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失身为贼。

宋江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用一个词儿来说叫“海交”。当初晁盖等人因黄泥岗劫生辰纲事发,宋江首先得知消息后冒死给晁盖送信,这才让晁盖逃过一劫。
宋江这个人的人品人确实没有话说,更不是一个懦弱无用的人,不然的话他又何德何能,能够坐上威名天下的水泊梁山的头把交椅。
以往历史上,绝大部分的人都骂宋江是“投降派的代表”、“下等人”,将宋江贬斥的一无是处。

不管大家是不是对宋江这个人有偏见,我们要有一说一。
第一点,宋江是真正为水泊梁山的人着想,而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个人。他对于梁山的局势及手下人的内心了解的清楚,他自己也深知做贼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点,宋江如果真的是投降派的话,大不了第一次招安时他就可以投降。只要能够保全他这条“狗命”,让他干什么都愿意。又何必三次招安呢?从这里看,宋江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无信无义的“投降派”。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宋江这个人忠君爱国的思想很是浓厚,毕竟它是属于文人儒生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家理学的影响。这也是它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原因。

对于宋江来说,“忠、孝、义”这三个字远高过于他的生命,可谁曾想,却给自己留下了身后的千古骂名。

宋江最后为什么要选择招安,都有哪些原因?
答:在《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最终走向了被朝廷招安的道路,其结局很令人唏嘘,因为很多好汉最终死的死,逃的逃,而宋江则被喝下了毒酒,那么,即便没有宋江招安,梁山好汉是否可以走向另一条更好的道路?首先盘点一下当时梁山泊以及所处朝代环境的情况:1,没有群众支持,群众根本不会造反:当一...

宋江最后究竟是被迫投降还是主动招安,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答:在《水浒传》中,大家对宋江的印象是又敬又恨,敬的是他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恨的是他不遗余力地主张招安,最后把梁山兄弟们损失殆尽。不过,这些都是小说的演义,历史上真有宋江这个人,他也确实是起义军的领袖,但是骨子中对招安一点都不感冒,而且表现很很爷们儿。一开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归民...

水浒传宋江最后为什么要去招安呢?很多兄弟都不愿意去,最后还死了好多兄...
答:总的来说4个子 仕途名声 为了给兄弟们某个官 比强盗好听多了 当官毕竟是正统 不管朝廷有多昏庸 朝廷在老板姓的眼里怎么也算是正统 强盗再好也是强盗 再加上宋江的出身和很多兄弟不一样 不是穷人出身 所以才去招安 个人见解

《水浒传》宋江最后要招安的原因是什么?
答:事实不是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招安之后,宋江等人任命仍受排挤,还差点被冠以拥兵自重之赚疑。直到被派平判方腊,方有立足之地。方腊是打下来了,可梁山泊好汉十去七八。不亦悲壮。可仍不得善终,宋江、卢俊义最后还是死于奸臣的陷害。何等凄凉。宋江心不心痛,当然心痛。然而用他的话说这是大义,君要...

水浒传梁山好汉招安后那几个没有死
答:宋江攻下东昌府后,张清归顺梁山,便向宋江推荐了皇甫端。皇甫端从此也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一员。皇甫端是《水浒传》全书中最后出场的一名梁山好汉。他上山之后,梁山便开始进行大聚义。在排名上,皇甫端为第57位,天罡地煞星号为“地兽星”,职务为“掌管专攻医兽一应马匹”。梁山受招安后,皇甫端跟随...

宋公明招安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答:还有对于武松、鲁智深来说诏安来说根本就是不对的,朝廷里是奸臣当道,自己无论如何做都会是奸臣的眼中钉肉中刺,结果必定不会好到那里去。诏安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对的,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错的,所谓对错都是根据个人的见解和利益决定的。虽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是最后他们都靠着兄弟情义一起...

水浒传招安经过。。。
答:《水浒传》中的招安经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次:1. 第一次招安是在《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末尾处,由御史大夫崔靖提出,宋徽宗当场同意,差殿前太尉陈宗善前去招安。然而,一方面蔡京、高俅派去的张干办、李虞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另一方面梁山也没准备那么快招安,结果导致扯诏偷...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_百度...
答:水浒传中有两任老大,前任晁盖,后任宋江,但他们的人生法则完全不同,晁盖喜欢造反,宋江热衷招安。这两种路线可以说是水浒最精彩的一笔。为了推行自己的招安策略,宋江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攻打祝家庄,将整个军事领导权力抓在了自己手里,这让宋江和拥护他的兄弟拧成了一股绳,这是宋江权力的基础...

《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选择招安而不是揭竿而起,去把皇帝拉下马?_百 ...
答:梁山之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曾做官,无论大小这些人,也不希望做土匪。尤其是很多高级将领在投靠梁山时,就有宋江所承诺的招安,让这些人完全背叛朝廷,可能性不大。所以招安才能顺利的推进,虽然有李逵武松等人的反对,但也无济于事。招安后宋江被皇帝毒害,临死之前还要为自己的身后名努力最后一把。

1.宋江接受招安后做了什么决定?体现了他什么特点
答:宋江,字公明,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绿林好汉。在那个时代,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宋江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落草为寇。然而,宋江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山野村夫,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独特的战略眼光。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宋江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一名朝廷命官。接受招安后,宋江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