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芜湖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作者&投稿:寇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郑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全市东西长135-143公里,南北宽70-78公里,版图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

2、地形地貌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3、气候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

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

全年平均气温15.6℃;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5.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全年平均降雨量542.15毫米,无霜期209天。全年日照时间约1869.7小时。

4、水文

郑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



二、历史文化: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

上古时代,郑州属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夏朝早期,帝舜封禹建都于阳城(今登封王城岗遗址)建立夏朝,为夏伯。后夏朝迁都于阳翟(今许昌禹州)。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于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传说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夏”。

3600年前,商朝第十任君主,仲丁即位元年,都城亳(今商丘)遭遇河决之害,遂将国都自亳(今商丘)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商朝自此开始迁都。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于此。[38] 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嚣(今郑州商城)迁都于相(今安阳)。

西周灭殷后,周武王将其弟叔鲜封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管国,当时周朝在郑州地区的封国,除管国外,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密国等。西周灭亡后,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

但此时周天子己名存实亡,代之是诸侯兴起、互相争霸兼并的局面,而新郑则在“‘乱世”之际,作为一个重要都邑而兴起,并开始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

春秋初年,郑国向东迁都于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国势强盛,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显赫。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国,将国都自阳翟迁至新郑(今郑韩故城遗址)。

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新郑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颖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等10县。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公里)、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颖阳镇),皆属颖川郡。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

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

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

北魏统一北方后,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荥阳市汜水镇),并于公元493年将蒙旧县城(今惠济区古荥镇)迁至大索城(今荥阳市老城)。

时北豫州下辖荥阳郡、河南郡、阳城郡等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广武、荥阳、成皋三郡,三郡共辖荥阳、成皋、京等11县。北周灭北齐后,将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成皋。这一时期,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一直隶属于中牟县。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实行州、县二级制,并将荥州改名为郑州,郑州作为州一级行政区名称。

开始用指于今郑州地区(公元549年,东魏孝静帝将颖州改名郑州,谓最早的郑州,但州治在颍阴县(今许昌市魏都区)。

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郑州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于是年从中牟分出单独为县。因此开皇十六年(596年)可作为以管城为郑州地区政治中心时期的开始。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复称郑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进兵据武牢,平王世充,将郑州一分为二,属都畿道,将密县、荥阳等5县划归郑州,州治武牢。贞观元年(627年),又废管州及须水县,属县复入郑州。贞观七年(633年)“自武牢移郑州理所于管城”,此后一直到明初,郑州治所均设于管城县。

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后梁时将阳武划归开封府,后晋时将中牟划归开封府。管城作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至唐代开元年(713-741年)以后,达到了经济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北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郑州属京畿路。皇祐五年(1038年)京畿路所辖的曹州、陈州、许州、郑州、滑州被定为辅郡。

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废郑州建制,“以管城、新郑隶开封府,省荥阳、荥泽县为镇入管城”。元丰八年(1085年)又复置郑州,下辖管城、新郑、荥阳、荥泽、原武5县。

崇宁四年(1105年),改开封府为京畿路,并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郑州为西辅,此后,郑州作为宋代四辅郡之一,处于重要的地位,“西辅”也一度成为郑州的别称。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据中原,郑州所辖的新郑县被划入钧州,孟州汜水县划入郑州,郑州隶属南京路。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清承明制实行省、府(直隶州)、县三制,郑州在清代曾两次升为直隶州。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直接隶属于河南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隶于开封府。

第二次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为直隶州,直到1913年改州为县。

三、风土人情:

郑州市除汉族外,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等47个少数民族。具有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



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截至2016年10月,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

扩展资料:

郑州的发展情况:

1、魏晋南北朝时期,郑州地区战乱不断,郑州地区的行政建置变化较大,加之魏晋后改郡县二级制为州、郡、县三级制,使这一时期的建置变化更为复杂。前220年,魏将辖区分为13州,州辖郡,郡辖县。

2、郑州地区所在的河南郡隶属于司州。西晋灭亡后,羯人石勒尽陷司、兖、豫三州之地,占据中原。之后2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战乱持续不靳。郑州地区先后为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地,地当要冲的荥阳城遭严重破坏,日趋凋蔽。

3、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全省改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的通许县划归第十二区,其余不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河南全省改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范围不变,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郑县移至新郑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



一、地理环境:

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

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二、历史文化:

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

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风土人情: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

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

扩展资料

郑州市地处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截至2018年,郑州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0.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13.6万人,完成生产总值10143.3亿元。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意见”指出郑州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



一、地理环境:

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中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与第三级地貌台阶的交接过渡地带。

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二、历史文化:

郑州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59项,传承人26人;市级非遗185项,传承人149人。

已公布五批市级项目,三批市级传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巩义小相狮舞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风土人情: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

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

扩展资料:

风景名胜:

旅游资源

郑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历史人文景观众多,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15项(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有“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寺;有闻名全球的少林功夫;

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有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家园轩辕黄帝故里;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中岳庙;有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等众多旅游胜地。

2017年,郑州旅游总收入1195亿元,来郑旅游人数10092万人次。年末共有旅行社301家,星级酒店84个,4A级以上景区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5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



  地理环境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万里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接黄淮海大平原,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郑州是一座平原城市,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她四季分明并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 27.3℃ ,1月最冷,平均气温 0.2℃。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水泥灰岩、油土、石英沙等 34 种;耐火粘土种类齐全,储量达 1 亿吨,占全省储量的一半;铝土矿储量 1 亿吨,占全省的 30 %;天然油石矿矿质优良,是全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全市总面积 7446.2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1010 . 3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3平方公里;郑汴新区规划总面积2127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郑州市区(303平方公里)的7倍大[4]。现辖 6 区 5 市 1 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郑东新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

  郑州历史悠久。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夏、商王朝的都邑,夏、商、郐、管、郑、韩6次为都(登封、新密、郑州、新郑),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史记.周本纪.集解》记载,「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在阳翟」。 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王朝的诸侯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郑县。20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县爆发了“二七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申不害、韩非子、郑国、陈胜、张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出生在郑州所辖县市。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早期的炎黄二帝开始,郑州拥有一批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冶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遗址。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黄帝以此为都,位于今郑州之新郑。夏朝初年为都,即今郑州之登封、新密。在商朝时为早、中期的都邑,为亳都、隞都。 东周时期为郑国和韩国的都城。不计黄帝时期,作为都城计381年。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早于“安阳殷墟”的商城遗址,有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内容的大河村遗址,有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历史空白的裴李岗遗址,还有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具有重大意义的古荥冶铁遗址等。所涉及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汉代,这些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构成、中国先民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文化建设方面,连续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中,大型科幻儿童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三部共156集)连续创下央视同时段的最高收视率。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国内外演出以来,场场爆满。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以其宏大的场景、炫目的灯光、优美的旋律,演绎了少林禅武文化,震撼了每一位观众。

  郑州风土人情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8月26日 13:50 新浪汽车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以南25公里处。有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

  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5市1县6区,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600.3万,其中城区面积1010平方公里,人口205.7万。

  郑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城。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陶瓷业已相当发达。郑州出土的青釉瓷罐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由于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二十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联系中国东西南北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开始迅速上升。1923年,这里爆发了永垂史册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54年,河南省会正式由开封迁往郑州。如今的郑州已成为中原乃至华中的商贸中心,“商战”一词就是来源于郑州。

  郑州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上古时期的历史遗迹,而以黄河游览区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也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地理环境.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开封,西依洛阳,北临黄河与新乡、焦作相望,南部与许昌、平顶山接壤,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历史文化.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风土人情.自2006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起,到2009年,是第四次全球华人大聚会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使全球华人聚首黄帝故里这个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全球华人唱响了“同一首歌”.
郑州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上古时期的历史遗迹,而以黄河游览区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也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靠近长江,俗称江城,近现代史丰富,风土人情就不敢恭维了

...和文化风采?它们和郴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答:郴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郴州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点十分突出,乡土气息浓郁淳朴。郴州传统民俗极为丰富,有安仁赶分社、瑶族起春节、瑶族团圆节、瑶族盘王节、伴嫁哭嫁及遍布农村各地的赶圩场等各色民俗风情,让亲身感受过其民俗的人对其赞不绝口。下面我将从家乡的众多民俗风情中选...

贵州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有关贵州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的?
答: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

奇妙的地理环境 风俗人情
答:迪庆香格里拉的地理环境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缘,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在东经90°35’——100°19’、北纬26°52’——29°16’之间,东部至东北部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南部至东南部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隔江相望...

湖北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湖北在历史上曾经出...
答:古代 提起湖北的历史名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惟楚有才”这个典故。湖北位于祖国中部,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素有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自古至今,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以下历史名人(不完全统计):武汉:、钟子期(汉阳)、二程(黄陂)、春申君、吴伟(江夏)...

介绍神州大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内容的手抄报
答:介绍神州大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内容的手抄报 30 历史与社会初一的... 历史与社会初一的 展开...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

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例如,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农业结构、产业结构等都会受到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总之,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发展。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捐精」的筛选条件是什么?老史的办公文档 2016-12-12 ·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你我共分享 老史的办公文档 采纳数:7777 获赞数:45747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

请收集中国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风土人情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_百度知 ...
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下面是一些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风土人情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1.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大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级行政区域。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长城等,以及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和...

广西南宁:地理位置与风土人情
答:一、广西南宁的地理位置 广西南宁,别称绿城、邕城、南方水城、五象城,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广西南宁的位置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偏西方向,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2′,北纬22°48′。二、广西南宁的风土人情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