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菩陀山南海观音的传说是怎么回事? 南海观音传说

作者&投稿:宇文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迦。在浙江普陀县。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迦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逆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元「补陀洛迦山传」仅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未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蓬。

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九月十九是菩萨的出家日。

佛教圣地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什么典故?~

普陀山为什么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佛经渊源、慧锷开山、五朝恩赐、自然地理、历史传统、文化条件、中外交往等。
资料拓展佛经渊源——普陀山是佛祖亲口“指定”的,根据是佛经《华严经》中的记载,普陀山古称补恒洛迦,系梵语音译,意译为“小白华”。慧锷开山——普陀山是“不肯去观音”亲自“选定”的。据宋代《高丽图经》、《佛祖统纪》、《宝庆四名志》以及日本的《元亨释书》等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一说咸通年间),日本慧锷大师入唐求法,来到五台山中台精舍,见一观音相貌端雅,便请归其国。

五朝恩赐——普陀山是历代帝王“钦定”的。除了佛祖亲口“指定”和观音亲自“选定”外,皇恩惠泽、历代帝王天子的“钦定”也是促使普陀山成为观音信仰与朝拜中心的重要原因。自然地理——普陀山钟灵毓秀适合观音居住。从较为认真客观的唯物论角度分析,普陀山要成为观音道场,首先必须要有适当的自然地理条件。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印度佛教北传入中国并逐渐汉化的近两千年漫长历史中找到有关依据。

历史传统——舟山早期观音信仰酝酿了普陀山道场萌芽。观音道场的形成,离不开观音信仰文化长久积淀而成的社会历史传统因素。文化条件——观音信仰的广泛传播催生了普陀山道场。观音信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普陀山道场的形成酝酿成熟了必要的社会文化条件。

  菩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称补陀洛迦。在浙江普陀县。相传为观音菩萨应化的道场。唐以前传有梅福等寄隐修道,故又名梅岭山。据佛教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印度僧人来此,亲睹
  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迦山之说,因略以称岛。唐大中十二年(858,一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惠萼(一作惠锷)礼五台山得观音像,归国时舟过普陀山遇风不能进,逆留像归安开元寺(今称"不肯去观音院")。自北宋以还,该山观音信仰盛行,寺院渐增,僧众云集。元「补陀洛迦山传」仅提到宝陀寺、潮音洞、善财洞、盘陀石、三摩地、真歇庵等几处,可见寺庙不多。南宋绍兴元年(1131)将普陀山佛教各宗归于禅宗。明清三代相继兴建寺院,至清未遂有三大寺、七十余庵堂与一百多处茅蓬。
  相传唐咸通年间,有为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来到中国,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许多古刹。这天,他风尘仆仆,健步登上了我国第一佛叫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个好地方,灵岩、古松、涧水、百花,寺院隐现于深山密林之间,十分幽静。慧锷和五台山的方丈一起念经讲法,参禅下棋,成了莫逆之交。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为阴历二月十九日,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日,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日。
  南海观音传说:
  有一天,慧锷在大殿后院,见到有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那佛像神态安详,鬓发眉毛均极细腻,栩栩如生。慧锷站在观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赞了又赞,连方丈来叫他吃饭都没听见。方丈见状,便问道:“法师认为这尊观音佛像雕得如何?”
  慧锷连连称赞道:“好,好!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见道哩!这佛像刻功细巧,把观音大士的神态都雕了出来。真是一尊活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
  方丈见他喜爱,便笑眯眯地说道:“如若法师欢喜,就送你供奉吧!”
  慧锷听了,慌忙合十顶礼。他接过观音佛像,喜不自胜,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养,让日本众生都来朝拜。
  慧锷离开五台山,又游九华山,最后从五台山下来,从灵江口扬帆回国。
  这天,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刮得船东倒西歪,直打转转。慧锷没法,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抛锚落帆,等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惠锷扬帆启航,可是船刚驶出山岙,洋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的烟雾。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帐帘,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惠锷惊奇地站在船上,抬头望望,头顶是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锷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也飘到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锷想想没有办法,只好再次把船驶进山岙里,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万道,惠锷走进船舱,抬头一看,但见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仙女往还,珠光宝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悦,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奇怪的是,船一出山岙,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掀起了巨浪。惠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这点风,这点浪,算得了什么!开船,赶快开船!
  惠锷请船家把船驶出山岙,顶风破浪朝前驶去。风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锷心不慌,意不乱,稳稳地合十站在船头,涌经念佛。风浪虽然慢慢平静了下来,可是没等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样,进退不得。他低头一看,只见海上飘来一朵朵铁莲花,帆船被团团围在中间。惠锷大惊,心想,一次一次开船,都是风浪阻挡,今天又有铁莲锁舟,难道是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养我佛。”
  话音未落,忽听得“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铁牛一边往前游,一边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儿功夫,洋面上就出现了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帆船跟着铁牛后面,沿着这条航道前进。不久,又是“轰隆”一声响,铁牛沉入海底,满洋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惠锷定神一看,原来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
  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惠锷说:“这几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走吧!”
  惠锷见他这样热情,便答应了。他手捧着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见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他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的渔民听说要建寺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锷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观音院。

南海观音传说
答:慧锷听了,慌忙合十顶礼。他接过观音佛像,喜不自胜,打算回日本去建寺供养,让日本众生都来朝拜。慧锷离开五台山,又游九华山,最后从五台山下来,从灵江口扬帆回国。这天,船到普陀山洋面,突然刮起了大风,刮得船东倒西歪,直打转转。慧锷没法,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抛锚落帆,等大...

南海观音观音的传说
答:自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来,观音菩萨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菩萨之一。观世音,原为印度梵文“阿波萝吉多舍波罗”的意译,随着丝绸之路的商旅和僧侣传入中国,以她的慈悲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因其能以神通观照救苦,故得名“观世音”,后因避讳改称为“观音”。释...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答:普陀山的典故传说: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

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来历简介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来历是什么
答:1、南海乘龙观音的传说源于南海地区的瘟神肆虐和民风不良。为了解救苦难,观音菩萨立下“常居南海愿”,决心到南海传播佛法。海龙王的第五子狻猊化作鳌龙,驮载观音菩萨赴南海考察,并护法伴随,为当地百姓讲授佛法,引导他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2、南海乘龙观音的形象因此被广泛供奉于家中,人们塑造她立在...

谁知道南海观音的来历?
答:幸福的生活。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南海找观音菩萨中这个“南海”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因此,有时候观音菩萨,也被称为“南海观世音菩萨”。这里所说的“南海”,就是现在的,浙江普陀山。

南海观音伏虎的传说
答:南海观音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南海乘龙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

舟山文化遗产之一:观音传说
答:明清以来的《普陀山志》记述的观音灵异传说更多,民国十二年编的《普陀洛迦新志》专论“灵异门”,记录各类观音灵异传说68则。除了古志书中的记载以外,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南海观音全传》一书流传民间,民国初年又有《观音得道》话本传世于民间。在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着中都有观音...

97年观音显灵事件是怎么回事
答:当时在1997年的时候,那一天普陀山的南海观音像开光的之前,天气本来是阴天的,一点阳光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佛光普照了。在主持人宣布开光仪式的时候,瞬间南海观音就像是表面的一层红光一般,紧接着就出现了万丈光芒直接照射在观音像上面。非常的亮眼。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让人非常的惊讶和震惊的。而且...

南海露天观音的来历
答:普陀山的观音传说 在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要数观世音菩萨了。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亦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据印度的传说,观音菩萨原是转轮圣王无诤念的大太子,他与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弥陀佛,成为“西方...

你们那里有什么关于观音的传说?
答:传说一日本和尚欲带观音像回国,途经南海,遭风暴而无法成行,遂于普陀山建观音道场。至今,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观音院”。 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又译作“光世音”、“观世自在”。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