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有什么基本名词,摄影十大基本名词解析

作者&投稿:悟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真的了解摄影吗?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单反,但是很多人只是在拍照,却没有真正了解摄影。下面,本文就为您解析摄影十大基本名词。
关键词一:半按快门
相信只要是用过相机的人都知道想拍照,按快门,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按快门动作,却不是人人都懂得它的奥妙。在按动快门时,通常被分为半按快门与全按快门,二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半按快门是数码相机最基本的操作功能,当我们慢慢地往下按相机快门,按到大约一半时手指会明显地有一种阻滞感觉,这时快门并没有释放,也就是说还没有拍照,这就叫做半按快门,只有将快门按到底听到咔嗒一声响后,拍照才算完成,这时就叫全按快门。
第一步:半按快门对焦
第二步:移动画面重新构图
那为什么要将简单的按动快门分为两个步骤呢?简单的说,所有的相机在拍摄前都需要进行对焦,尽管现在的相机非常智能,但是它还没有聪明到能猜到我们要拍什么,如果它把拍摄目标搞错了,那就会造成拍摄主体的不清晰。因此当我们半按快门时,实际上就是开启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这时相机会对取景器中对焦区域内的物体作为对象进行光圈、快门设置和开始自动对焦,如果我们保持半按快门状态不放,相机就将这些设置进行锁定直到你按下快门为止。所以,设置光圈大小,快门速度以及对焦,这都是在半按快门时完成的,这就是半按快门的主要作用。
一句话总结:半按快门让相机对焦,全按快门完成拍摄。
关键词二:对焦
正如上文所说,半按快门的目的是进行对焦,那什么又是对焦呢?如果将我们手中的相机比作人眼,那么当人眼想要观察某件物体时,首先需要做的是集中注意力,这个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就是对焦。也就是说,对焦就是将拍摄物体变清晰的过程。
对于专业的数码单反相机而言,对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动对焦(MF),还有一种是自动对焦(AF)。手动对焦就无需多言了,使用者只要转动镜头上的对焦环即可,一般而言,除非你是极有经验的资深摄影师,或者是拍摄特定题材的作品,很少有人会尝试手动对焦。相比之下,自动对焦就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了,相机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对焦点自行进行对焦,并且对焦的速度也相当快。
当然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自动对焦也被分成了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以下3类。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以及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不同品牌相机的叫法可能有所不同)。单次自动对焦就是相机只在半按快门的一瞬间进行一次对焦,一旦对焦完成后,只要半按快门不放,对焦点将被一直锁定,这时用户可以随意的进行二次构图,不会破坏对焦点的清晰。
与单次自动对焦不同的是,连续自动对焦在处理器认为对焦准确后,自动对焦系统继续工作,焦点也没有被锁定。其目的在于当被摄体移动时,自动对焦系统能够实时根据焦点的变化驱动镜头调节,从而使被摄物一直保持清晰状态。当然,相机的对焦框也要实时的对准被摄体,这样在完全按下快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被摄物对焦不准确的问题了。
最后是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它的出现实际上是集合了单次对焦与连续对焦的优点,更加适合在被摄物动静不断切换的场景下使用。当被摄物体静止不动时,它就是单次自动对焦;当被摄物体连续运动时,它就是连续自动对焦。由于切换工作交由处理器来完成,因此我们只需要按动快门就可以了。
一句话总结:对焦是为了让拍摄主体变清晰。
关键词三:焦距
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很容易会将调焦和对焦弄混淆,对焦是将拍摄物体变清晰的过程,而调焦则是通过调节镜头焦距来改变相机的视角范围。焦距和镜头有着直接的关系,你购买了什么样的镜头,就决定了你拥有什么样的焦距。
我们通常所说了18-200mm、18-55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变焦镜头的焦距是可以变化的,而定焦镜头的焦距则是固定不变的。接下来笔者通过一组实拍图片来给大家演示下不同焦距的区别。
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焦距数值越小,所获得的视角就越宽广,更适合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而焦距数值越大,视角范围就越窄,更适合拍摄远处的景物。
说到焦距,就不得不提一句等效焦距与焦距转换系数。所谓的18-55mm以及18-200mm都是指的镜头焦距,而在实际拍摄时,同样的镜头安装在不同的相机上,可能得到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相机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引起的。
在高端全画幅单反相机上,等效焦距就等于实际焦距,二者的转换系数为1。而在入门级APS-C画幅单反相机上,转换系数就不等于1,而是为1.5。也就是说,同样在镜头焦距为70mm的情况下,全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也为70mm,而APS-C画幅相机实际所表现的焦距为701.5=105mm。所以APS-C画幅的相机在长焦摄影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句话总结:镜头决定焦距,焦距越小视角越广,焦距越大越能远望。
关键词四:取景器
很多单反用户在刚拿到相机时,还是习惯于用以往卡片相机的屏幕取景方式,呆呆的看着一片漆黑的显示屏,期待着上面显示拍摄时的画面。其实在单反相机中,已经很少有人还在使用屏幕取景,绝大多是人都是使用光学取景器取景。
顾名思义,光学取景器就是人眼通过一组相机上的光学机构来观测取景范围进行构图的。这是为了保证玩家在取景时看到的画面与将拍摄出来的画面完全相同,几乎所有的单反相机都采用了这种取景结构,通常它处在屏幕的正上方。那么,取景器除了进行取景外,还有哪些作用呢?其实对于一个资深的摄影师而言,通过它还能观察到绝大多数跟拍摄密切相关的参数设置。
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单凭相机的光圈、快门时间、曝光提示、相机剩余拍摄张数、对焦点等参数就可以完成艺术创作了。所以下次再使用单反拍照时千万别用屏幕取景了,以免落下不专业的口碑。
一句话总结:专业摄影师都用光学取景器。
关键词五:感光度
如果你经常游走于各大摄影论坛,那么感光度这个词你一定不会陌生。感光度来源于传统的胶片,其量化标志为ISO。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时候,摄影师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来选择适合胶卷,例如一般晴天环境可使用ISO100,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等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数值的底片。
到了数码相机时代虽然我们用CMOS或CCD取代了传统的胶片,但是ISO这个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现在依然使用ISO来代表相机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感光度ISO在相机中一般分为这些档位: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600等,有些相机还能作1/2或者1/3级的设置。
在数码相机中感光度的大小代表着感光元件对光线强弱的敏感程度,当ISO设置的越高,感光元件就对光线就越敏感。在相同光圈与快门环境下,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也就越明亮。通常在暗光环境下拍摄,我们都需要将相机感光度调高一些。
但是一味的调高感光度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噪点。噪点是指那些画面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它会破坏我们照片的纯净度,降低画面的质量。
正是因为高ISO有着它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平时拍照时应当尽量选择合适的ISO数值,并不是ISO越高越好。一般来说在晴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相机ISO设置在最低档,因为相机在使用最低档ISO拍摄时所拍出的照片画面质量是最好的;当遇到阴天或者是在室内进行拍照时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相机ISO,来保证画面的明亮。如果实在把握不好那就选择自动ISO,将调节ISO的任务交给相机去完成。
一句话总结:光线强,调低感光度;光线暗,调高感光度。
关键词六:白平衡
白平衡(WhiteBalance)这个词虽然称不上是热词,但是作为初学者还是很有必要知道的。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这就涉及到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
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其反射光中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是相同的。
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那时都是使用滤色片进行色彩的校正。只是数码相机并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相机内部有三个CMOS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使所成的像色彩显示正常。
相机中一般内置有白平衡设置选项,其中有自动白平衡、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荧光灯、闪光灯和自定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当前拍照环境的白平衡选项。当然相机内置的白平衡设置未必全面,在一些复杂光源环境下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定义白平衡,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白平衡校正工具,常见的白平衡工具有白平衡卡,白平衡镜,白平衡滤镜等。
一句话总结:决定画面的整体色彩,一般设置在自动即可。
关键词七:光圈
在所有的摄影玩家口中,光圈的出现频率绝对是最高的。光圈实际上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它的作用是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一般来说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不同数值的光圈和它孔径大小的关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同理,光圈f值越大,通光孔径就越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少,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通光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
光圈在摄影中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控制相机进光量,其二就是控制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深,背景的虚化能力也就越强。
光圈的大小取决于镜头,并且光圈也是镜头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标示出一支镜头摄取光线的能力,并可以在景深的控制上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光圈的价值从镜头的价格上也可见一斑,一支拥有F1.8最大光圈的50mm镜头只要数百元,50mmF1.4就要2000多元,佳能的50mmF1.2L更是接近15000元。
一句话总结:光圈越大,背景虚化越明显;光圈大一点,价格翻一翻
关键词八:快门
我们这里所说的快门并不是指相机顶部那个用来拍照的按钮,通常摄影玩家口中的快门指的是快门时间。快门时间顾名思义是指单次快门所用的拍摄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机的快门时间并不是由手按快门的速度决定的,它需要我们在相机的拍摄菜单中进行设置。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等。在相同光圈下,快门时间越短,进光量就越少,画面就越暗。同理,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就越多,画面也就越明亮。
当然,快门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除了控制进光量外,不同的快门速度还可以使我们的照片呈现出不同效果。高速快门一般用作于捕捉物体瞬间的美,比如在拍摄一些转瞬即逝的画面或者拍摄运动速度较快的物体时就需要我们用到高速快门。
而较低的快门速度能让我们拍摄出过程美,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快门时间可以手动调节到很长,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几小时。
一句话总结:拍摄的题材决定快门速度,手持1/30秒以下会发虚。
关键词九:高速连拍
很多新手对于高速连拍这个词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在每个摄影论坛中,都有许多资深网友对该功能其各抒己见,而陌生则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个功能。所有的单反相机都有高速连拍功能,区别只是每秒拍摄的张数不同,例如尼康高端单反D4具有10张/秒的连拍速度,而佳能入门级单反600D仅有3.7张/秒。需要注意的是,高速连拍速度并不是由手按动快门的速度决定的,而是由相机本身的实力决定的。
在相机的设置菜单中有对拍摄模式的选择,常见的有单次拍摄、高速连拍、遥控拍摄、延时拍摄等,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当我们选择高速连拍模式后,相机就可以在一秒钟之内连续拍摄出多张照片。
在单次拍摄模式下,无论你的手指在快门上停留多久,都只能拍摄出一张照片。而当我们选择完高速连拍后,只要按住快门不放,相机就会持续的进行拍摄,直到相机的内存写满为止。这个功能往往被用来抓拍瞬间的场景,以免由于拍摄不及时导致错过好时机。
一句话总结:想要抓拍就用高速连拍。
关键词十:RAW格式
大多数摄影初学者对RAW(肉)都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如果在照片格式中选择RAW格式,存储卡中就会出现一大推打不开的文件。其实RAW也是一种图片格式,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它是数码相机的底片。
RAW中文解释是原材料或未经处理的东西。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产生后,进入照相机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照片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将照片设置为RAW格式后所拍摄图像文件的后缀名并不一定是xxx.RAW,RAW只是这类未经加工图像的统称。各家相机厂商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记录RAW数据,所以相应的后缀名也不同。
RAW格式的优点在于它记录了相机拍摄时的全部信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后期空间,例如白平衡、锐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都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精细的调整,并且这些调整不会伤害到照片画质。从文件的体积上我们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相同的照片,RAW格式的文件体积明显的要比JEPG格式的文件大很多,二者体积几乎相差了4倍。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购买相机时附赠光盘中的官方软件来打开和导出RAW格式文件,这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拥有不止一家品牌的相机时,你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应用软件来打开RAW格式文件,在这里笔者推荐使用Adobe公司开发的Lightroom软件。当然,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也是一门学问,网上相关的教程也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学习一下。
一句话总结:新手用不到,老老实实JPEG。


~

摄影的专业术语,摄影的专业术语
答:摄影的专业术语 焦距 光圈 快门 快门速度 景深 景深预览 感光度 色温 白平衡 曝光 相对孔径 曝光组合 摄影的专业术语解释 焦距(Focal length) 基本上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

摄影入门?超级全的摄影专业术语名词解析
答:摄影入门!超级全的摄影专业术语名词解析 大家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是不是都会看不懂专业术语?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快门儿?什么是感光度?看这些专业术语,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头都大了,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摄影专业术语都是什么意思? 光圈 光圈是相机内控制进光量的装置,由一 组叶片组成,通过叶片的开合来控制通光...

这60个摄影必看专业术语就没输过
答:这60个摄影必看专业术语就没输过。 1、曝光,曝光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照片的亮”,也就是摄影过程中,进入镜头照射在感光元件上的光量,会受到光圈、快门、感光度三者的影响。除了曝光三要素的影响,我们也可以通过调节曝光补偿来调节照片的曝光量。常见的曝光情况有:曝光正常、曝光不足、曝光过度、曝光准确。 2、光圈...

摄影基本知识
答:摄影基本知识大全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摄影基本知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

摄影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答:要掌握摄影的技术,就必须有扎实的摄影基础知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摄影的专业术语有哪些,供大家参考!摄影专业术语 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是摄影中一种采用两次或者更多次独立曝光,然后将它们重叠起来,组成单一照片的技术方法。由于其中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因此最后的照片会产生独特的视觉...

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什么?
答:一、摄影的基本知识 1、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

电影摄影术语
答: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答: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喜欢用相机拍照的,而且在拍照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而且很多人就连入门知识都没搞懂,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摄影入门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1 一、曝光 摄影里的曝光简单的说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并在相机里面的感光元件上留下影像的过程。而光圈的大小与...

摄影的基本知识
答:摄影的基本知识2 用光: 摄影这个词的英文原意是“用光作画”,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感知,有光才有影。 摄影本身是通过光学CCD感光元件的感光作用,才能够将大自然的画面收入到相机里。 光是摄影的生命线,又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光就没有办法去摄影。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摄影者在进行摄影创作时,...

摄影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答:(2)滤色镜:对各种色光有通过和吸收作用,以增强艺术效果,滤色镜有色胶膜滤色镜、玻璃粘合色胶膜滤色镜和玻璃滤色镜三种。在黑白摄影中常用的有紫外光镜和黄、绿、红、橙、蓝、灰镜。通常可购买2号黄、1号红、1号绿等滤色镜。此外,尚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滤色镜,如偏振镜、柔光镜、雾光镜、双色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