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降的右半边左边一个走之是什么字啊? 一个走字儿旁一个降的右半部分是什么字

作者&投稿:南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拼音:páng
  部首:辶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TAHP 五笔98:TGPK 仓颉:YHEQ
  笔顺编号:354152454 四角号码:373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04
  编辑本段
  基本字义

  1. 姓。
  2、遇见
  编辑本段
  详细字义

  〈动〉
  1. 塞 [stop]
  逄,塞也。——《集韵》
  2. [名]∶同“逢”。姓
  编辑本段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编辑本段
  常用词语

  龙逄 逄逄
  编辑本段
  姓氏来源

  一、出自姜姓,上古炎帝之后。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逢伯陵。至西周武王时,逄国灭亡,易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原逄国后人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逄姓。见《姓氏考略》。
  二、起源于夏朝,是名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逢蒙的后代。夏朝时候,有个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拜后羿为师。他的后人芤姓逄,称逄氏。
  三、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有车右官名逄丑父,其后代子孙也称逄氏。成为逄姓又一支。
  逄氏属地
  1.谯郡,现在安徽省亳州。
  2.北海郡: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郡,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逄氏来历]
  逄本与逢同字,后来才分为逄、逢二字,所以很多学者认为逄、逢实为一姓。 据《姓氏考略》记载:逄姓出姜姓,炎帝子孙逢伯陵封于齐地逄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左传》有逢伯陵、逢丑父,东汉有逢明、逢丝。 颜师古《匡谬正俗》则认为,逢姓大概是出于逢蒙之后。逢蒙是后羿的学生,善射。
  逄氏名望
  逢氏名人
  1.逢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2.逢同:周代越国人。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吴国现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是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3.逄萌:汉朝人,字子康,一为子庆,汉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家境贫困,曾任亭长。县尉路过驿亭,逄萌候迎拜谒,感慨不 已,喟然叹曰:“大丈夫岂能为他人服役!”遂去长安就学,研读《春秋》。在长安时闻听王莽杀其子王宁,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于是悬冠于长安东郭城门,回归故里,携家渡海到辽东居住。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即位后,逄萌又从辽东来到崂山,隐居在不其山(今崂山之铁骑山)下,讲学授业,“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汉明帝曾屡次下诏征其出仕,逄萌佯作疯狂拒之,后以寿终。明代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诗赞曰:“逄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因其一生不畏权贵,正义爱国,高风亮节,人人尊崇,《后汉书》有传。
  逄萌墓碑:位于昌乐县河头乡古城村南,1594年(明万历甲午)建,后明崇祯、清康熙、光绪时三度重修。是纪念汉代隐士逄萌的石碑。碑高1.22米,宽0.655米。碑阳四周有线刻回形纹银边,中刻楷体大字“汉隐士逄萌墓”,右刻中楷碑文4行,记述建碑和重修年代及住持人。1985年夏,河头乡政府又立“汉隐士逄萌墓道碑”于该碑之右。
  4.逢安,东汉时期大司马
  5.逢记:三国时期袁绍帐下的重要谋士。
  6.逢龙:宋人,曾随文天祥出战
  逄姓堂号
  “计复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 :“吴国现在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是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 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堂用楹联:“悬冠避世,易服完君”上联指的是逄萌的智慧,下联写的是逄丑父的气概。 山东省莱阳市现有地北头村,几乎都为逄姓。
  龙口市现有逄家村,主要以逄姓为主。青岛胶南市的等各地乡镇也有逄姓及其村落,其中王台镇还有一处逄孟山,据说是纪念逄萌而命名的。东北逄姓也有许多。


拼音:páng 注音:ㄆㄤˊ

简体部首:辶,部外笔画:6,总笔画:9
繁体部首:辵,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逄pang

一个走之旁一个降的右半边是什么字~

详细字义
◎ 逄 páng
〈动〉
(1) 塞 [stop]
逄,塞也。——《集韵》
(2) [名]∶同“逢”。姓



一、拼音:páng
二、部首:辶部
三、外笔画:6
四、总笔画:9
五、五笔86:TAHP
五笔98:TGPK
六、仓颉:YHEQ
七、释义〈动〉
1. 塞[stop]
逄,塞也。——《集韵》
2. [名]∶同“逢”。姓
八、方言汇集:
粤语:pong4
客家话:[ 海陆丰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走字底一个鳞的右边,是什么呢?
答:艺术之遴聘对象将以指定重要民族艺术类别为范围3. 遴选línxuǎn [select prudently; choose sb. for a post] 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 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犬为遴选。——王安石《辞男雱说书札子》遴选总统候选人的艰巨任务 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基础教育团队祝你学习进步!

什么字是走之底
答:走之底的字有——边、辽、达、过、迈、迎、远、运、这、迟、适、送、逃、退、选、逊、返、还、进、近、连、违、逞、递、逗、逢、逛、逦、逑、逡、逝、速、逖、迄、迁、迅、迆、迂、辿、迀、迉、迃、﨤、迒、迕、迓、迍、迏、迖、迗、迋、迌、迊、迚、迨、迪、迭、迩、迦、迥...

双人旁上面一个止下面一个走的一半是什么字阿
答:组词有:迁徙 :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 造句:养蜂人非常辛苦,他们随花迁徙、四海为家,他们乐观豪爽、敦厚淳朴。2.转徙:转移;迁徙:往来转徙 造句:旧社会,他流离转徙许多地方,是新中国给了他一个稳定温暖的家。3.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造句:我们在江边...

一个旁边的旁,下面加个走之旁,是什么字?
答:用手写输入没查出来,,,不会是编的吧

一个部首是不是有多个名称?比如:辶怎么有的叫走之儿有的就走之底?
答:因为许多偏旁部首,在生活上沟通的需要有约定成俗的称呼,但并没有对所有偏旁定义称呼,通常只是表达偏旁的外观,所以通俗的名称不一定只有一个。比如“辶”叫做走之儿、走之旁、走之底、走之等名称;“阝”叫做双耳旁、双耳刀、左耳刀(在字的左边)、右耳刀(在字的右边)等名称。偏旁部首名称表,...

...是一个提土旁,右边是“降”字除了耳朵旁的右半边 那是什么字呢?_百...
答:埄1 běng(ㄅㄥˇ)[1]古同“埲”。埄2 fēng(ㄈㄥˉ)[1]中国宋代熙宁年间实行方田法立于田角的界标。★部首: 土 笔画: 3 外笔画: 7

左边是走之右边是一个瑞的右半部怎么读
答:“遄”字的【字海】释义 拼音:chuan2 ①往来频繁。 ②快,迅速:~往。~返。~飞。~疾。~归。

一个走之底加上一个很复杂的字 用来组词的有变字
答:遽,拼音:jù 。①急,仓猝:~尔(突然)。~死。~然。匆~。②惊惧、慌张:~色。惶~。③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而至。④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无由出?”

左边一个走字底右边虒什么字?
答:“左边一个走字底右边虒”是 䞾(chí)意为:鄙薄,不尊重。这个字现在不常用,我们可以在古书中找到他的影子:1.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䞾骘,轻薄也。从走虒声,读若池,直离切 2.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䞾𨽥,逗。轻薄也。䞾𨽥,周...

我想造一个字,这个字左边是“走”右边是“亭”
答:追问 比如说“超”把右边部分改成亭, 追答 用图片形式,放入图文集中;或用造字程序,超字为基础,复制亭字到对应位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布丁myx 2011-05-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用走字的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