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传统上过年有什么习俗? 义乌的春节习俗

作者&投稿:濯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迎洪罗相公:

迎洪罗相公等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由义乌田心村的四个自然村轮流承办,每次为期四天四夜。相传100多年前,田心村连续干旱,于是村里派人到荷叶塘村请来洪罗相公,洪罗相公来到后,果然田心村上空下起大雨,拯救当地百姓,那一天就是农历十一月初八。

当地人感其恩德,以后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仪式庆祝丰收,企盼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这一盛大的民间文化习俗在田心村代代相传。

2、切麻糖:

关于义乌切麻糖的习俗,在《义乌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除夕前,“家家切炒米糖供春节茶食”。《义乌风俗志》中则有了更多的描述:春节期间,全县城乡用糯米、粟米、油麻、花生、大豆,经过蒸炒爆后,用红、白、麦芽等糖切制“麻糖”,或称“炒米糖”“胖米糖”与“寸金糖”。

3、做红粿:

红粿等传统喜庆点心则是义乌人民在春节期间用于自家宴请时必不可少的菜品。宴初,在宾客们将酣未酣之际,呈上一笼热气腾腾的蒸馒头,辅以鲜艳欲滴的红烧肉与淡色素口的箬笋,一口咬下去,鲜美浓郁、满口生香。

4、蒸馒头:

据记载,吴店馒头是义西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外形为半圆状,柔软而带韧性,用手一抓,整个馒头缩于手心,放开则复原如初。传统的吴店馒头,是义乌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的主食,也是历来老义乌人礼俗红白喜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礼物。

5、赠送春联祝福:

每逢春节,义乌城乡家家户户都会精选红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寄语祥瑞,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春节前,在义乌城乡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热闹盈盈的场景,书法家现场铺台蘸墨,以笔寄意,在红纸上书写新春的祝福,送给来往的市民。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义乌市委党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传统春节 义乌人这么过



  义乌过年传统习俗
  除夕
  晚祀门神,俗称“谢年”。谢年时,先将四方桌放置屋檐下,然后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一盏新桁灯,再在桌上放上三茶六酒、年饭、馒头、红馃、斋米和肉桶。肉桶里盛有煮熟的猪头和雄鸡(口福),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猪头和雄鸡的口中含几根青葱或万年青叶尖。接着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来年吉祥,再焚烧锭帛,鸣放鞭炮,洒酒于地,将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祭神仪式结束。
  谢年后再祭祖宗,俗称“烧年夜”或“拜太公”。祭祖前点香持灯笼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边迎接祖宗进门。座设上二横六,牲酒同平时,酒须斟三巡,满后供饭,再搁筷子于饭碗上,表示供膳已毕;然后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锭帛,取盘中肴饭各少许放入酒杯中,与酒同浇在锭帛灰上,作为路上的干粮与程仪。最后持香、灯笼将祖宗恭送到路口。
  祭祖后开始“更岁”。全家老少团坐吃年饭,长辈拿出红包给未成年的儿孙分压岁钱。于灶下灰堂煨炭头树茬,称为“火乌年祭”;挂祖先容像,供儿孙瞻拜。室内俱点灯烛,名曰“满堂红”;妇女于灯下赶包粽子,其余成员娱乐坐守到天明,俗称“坐长夜”。
  春节
  农历新年初一清晨,首先行开门仪式,在门框上贴“开门见喜”红纸条,向“喜神方”燃点爆竹,礼拜接福。早餐吃羹和粽子,寓意农家“先耕后种”;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接着率子女瞻拜祖墓,进香鸣炮添土,折松枝柏条回家。然后到各亲友家拜年。
  拜年时先由小辈向长辈送礼拜年,后长辈嘱子女回拜,称“回年”。拜年客道别时,本人给客人“回头货”,长辈给来拜年的幼辈“八卦钿”(压岁钱)。
  年初八,俗称“上八日”。义乌旧俗,头一年结婚的新女婿,在这一天到岳父母家“拜年门”。老年妇女拎香袋出门前往附近八座寺庙上香礼拜,名曰“拜八寺”,祈求来生有好“八字”。义乌某些地方在这一天举行“迎大蜡烛”民俗活动。
  元宵
  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元宵节时兴吃元宵(即汤圆),寓意团圆美满。旧时元宵夜,姑娘们爱从油菜田中采来数片菜叶,用以掸肩,名曰“掸油肩”。过元宵夜称“闹元宵”,义乌民间有迎龙灯、魁星灯、舞狮子、走马灯等传统活动,迎时火铳、炮杖声震长空,锣鼓唢呐喧闹盈耳,有的彻夜不息,闹至次日天明才兴尽而归。
  民间禁忌
  除夕夜与年初一作兴讲利市话。义乌旧俗,杀鸡杀鸭叫“圆鸡圆鸭”,熄灯叫“圆灯”,睡觉叫“安脊”,小孩跌倒叫“滚元宝”,东西摔破叫“碎碎(岁岁)平安”等。
  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俗称“扫帚生日”,否则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不能洗衣服,往门外倒垃圾,倒洗脸水,生怕财运倒掉,不能吵嘴打架,打骂孩子;不能让小孩玩刀枪等。大年初一,如果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长辈会拿一张草纸揩揩小孩嘴巴,俗称“揩屁股”,意思是童言无忌。有些长辈会想方设法从小孩口中套出一些利市话来,名曰“讨口封”。

节即过大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义乌十分看重年夜饭,吃喝讲究:一是馒头,预示新年大发,二是年糕,寓意为一年更比一年高。同时,鱼也是必吃的。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夜饭也要多烧一点,吃吃有余,预示着连年有余。在通宵守岁时,人们还把每个房间的灯都点得亮堂堂的,预示着红红火火。
  
  义乌城区及农村集镇的商店,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四除酒店、杂货店等俗称“长生店”的商店照常营业外,一般都要到正月初五接过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新市”。这天集镇上米市、柴市、家禽等市场,同日开市。“开新市”这天,村民需要赶集买卖,叫“赶新市”。
民间禁忌
除夕夜与年初一作兴讲利市话。义乌旧俗,杀鸡杀鸭叫“圆鸡圆鸭”,熄灯叫“圆灯”,睡觉叫“安脊”,小孩跌倒叫“滚元宝”,东西摔破叫“碎碎(岁岁)平安”等。
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俗称“扫帚生日”,否则会扫走运气,赶跑财神;不能洗衣服,往门外倒垃圾,倒洗脸水,生怕财运倒掉,不能吵嘴打架,打骂孩子;不能让小孩玩刀枪等。大年初一,如果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长辈会拿一张草纸揩揩小孩嘴巴,俗称“揩屁股”,意思是童言无忌。有些长辈会想方设法从小孩口中套出一些利市话来,名曰“讨口封”。
除夕
晚祀门神,俗称“谢年”。谢年时,先将四方桌放置屋檐下,然后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一盏新桁灯,再在桌上放上三茶六酒、年饭、馒头、红馃、斋米和肉桶。肉桶里盛有煮熟的猪头和雄鸡(口福),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猪头和雄鸡的口中含几根青葱或万年青叶尖。接着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来年吉祥,再焚烧锭帛,鸣放鞭炮,洒酒于地,将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祭神仪式结束。
谢年后再祭祖宗,俗称“烧年夜”或“拜太公”。祭祖前点香持灯笼往祖宗埋葬方向的路边迎接祖宗进门。座设上二横六,牲酒同平时,酒须斟三巡,满后供饭,再搁筷子于饭碗上,表示供膳已毕;然后三拜九叩,向祖宗祈福,焚化锭帛,取盘中肴饭各少许放入酒杯中,与酒同浇在锭帛灰上,作为路上的干粮与程仪。最后持香、灯笼将祖宗恭送到路口。
祭祖后开始“更岁”。全家老少团坐吃年饭,长辈拿出红包给未成年的儿孙分压岁钱。于灶下灰堂煨炭头树茬,称为“火乌年祭”;挂祖先容像,供儿孙瞻拜。室内俱点灯烛,名曰“满堂红”;妇女于灯下赶包粽子,其余成员娱乐坐守到天明,俗称“坐长夜”。
春节
农历新年初一清晨,首先行开门仪式,在门框上贴“开门见喜”红纸条,向“喜神方”燃点爆竹,礼拜接福。早餐吃羹和粽子,寓意农家“先耕后种”;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接着率子女瞻拜祖墓,进香鸣炮添土,折松枝柏条回家。然后到各亲友家拜年。
拜年时先由小辈向长辈送礼拜年,后长辈嘱子女回拜,称“回年”。拜年客道别时,本人给客人“回头货”,长辈给来拜年的幼辈“八卦钿”(压岁钱)。
年初八,俗称“上八日”。义乌旧俗,头一年结婚的新女婿,在这一天到岳父母家“拜年门”。老年妇女拎香袋出门前往附近八座寺庙上香礼拜,名曰“拜八寺”,祈求来生有好“八字”。义乌某些地方在这一天举行“迎大蜡烛”民俗活动

任务

义乌有什么春节习俗~

#过年那些事儿#春节习俗民风

#过年那些事儿#春节习俗民风

春节的习俗和寓意是什么?
答:“穿新衣,贴春联,拿着压岁钱买爆竹。”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年味是让人最眷恋的味道。你知道过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春节都做些什么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看看吧!1、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答: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中国传统过年有什么习俗以及要注意什么国传统过年有什么习俗以及注意事 ...
答:3、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4、祭祖: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观念,春节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先人的祭祖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农村地区。5、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

春节习俗童谣和过年传统习俗是什么?
答: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民间有春节习俗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

春节有哪些习俗,各有什么寓意?
答:自古以来,春节都是我国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民间流传着“过了小年就是年”的说法。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有些还流传至今,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呢?1、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除夕和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答:2、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舞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3、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

春节是什么风俗吗
答: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答:百度网友f0196be 2023-01-25 TA获得超过714个赞 关注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俗有:1、过年: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家人团聚,互祝福,吃团圆饭,烟花爆竹等。2、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习俗,一般在过年的前几天,家里的门窗上都会贴上大大小小的春联,上面写着吉祥的话语,...

中国过年有什么习俗
答: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打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已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答:春节,即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也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节日,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很受国人重视。 春节习俗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挂年画、贴窗花、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