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调查是什么 司法所审前调查代表什么?

作者&投稿:拔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法调查,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调查内容要涵盖案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等要素,每个环节都要既有逻辑联系、因果关系,又要有证据支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疑团,这样才能得出案件性质的正确结论。

按职责和内容开始分头调查走访鉴定,不断将结果交给材料组,材料组汇总、分类,形成报告,上报调查领导组,领导再召集各组负责人开会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致结论,根据事实,确定性质,形成调查报告和案件卷宗,按案件受理范围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扩展资料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除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之外,申请人可以依据上述规定提起申请,上述第三项是概括性的规定,因此一方面要看申请调查的证据形式和范围,另一方面要看法院的态度。

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不予准许的,应当向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送达通知书。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在收到通知书次日起三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复议之日起五日内作出答复。”

上述三条规定了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条件、时限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当事人在进行诉讼中应特别注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调查取证在有关的法律程序上有着重要的司法意义,只要自己的操作存在合理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处理,不过需要注意实际的情况,否则在司法环节上会有较多的问题,毕竟在实际生活中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存在,一旦自己不能正确地对待就会导致利益的直接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司法调查,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为了达到案件调查的目的,有关部门是这样工作的:
一、成立调查组。调查组下属几个分组,各司其职:
1、审查组。审查案件嫌疑人;
2、访问组。走访报案人,现场所有能够找到的目击证人与案件相关的一切人员;
3、物证组。一切与案件有关的物证都要收集齐全;
4、鉴定组。现场勘察,对物证获取程序及真实性的鉴定,其它有关专家鉴定;
5、材料组。所有会议记录、领导指示、法律条款、审查走访材料、物证封存、专家的鉴定材料、搜查扣押物品和清单;
二、确立调查目的和内容。
调查内容要涵盖案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等要素,每个环节都要既有逻辑联系、因果关系,又要有证据支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疑团,这样才能得出案件性质的正确结论。
三、各组按职责和内容开始分头调查走访鉴定,不断将结果交给材料组,材料组汇总、分类,形成报告,上报调查领导组,领导再召集各组负责人开会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致结论,根据事实,确定性质,形成调查报告和案件卷宗,按案件受理范围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四、关于案件调查的发布时间、范围和权限。

司法(justice)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院开庭前是不是都要往所在地司法局发调查?是什么调查~

1.法院向司法局发调查表,是针对可以宣告缓刑的犯罪嫌疑人的,如果当地司法局同意社区矫正,宣告缓刑就没有问题了。
2.只有在法院认为能够可能判处缓刑的情况下,才会发出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就是要调查你是否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
3.一般平时表现较好,偶犯、初犯,确实有悔过表现,被害人原谅,司法所又愿意接收的话,法院会判处缓刑。

扩展资料: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
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司法局审前调查是因为法院认为有可能判处缓刑。但有调查不代表一定缓刑。如果经调查认定不宜社区矫正,或者法院之后认定不符合缓刑条件,就不会判处缓刑。
司法局调查是接受法院委托进行适用社区矫正审前调查。  
相关规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扩展资料: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同时指出:
第五条 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司法局打电话过来是怎么回事
答:司法调查,取保候审等。1、司法调查:在某些案件中,司法机关会进行司法调查,以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对相关人员的调查,以确定涉案人员的身份、背景、经历等信息。2、取保候审:在某些刑事案件中,当事人会被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此时,司法局会打电话通知当事人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调查,并对其采取相应...

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答:问卷调查法又可以叫做问卷法、书面调查法或填表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建议意见的一种书面调查方法。调查者将问题制成表格,以邮寄、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等方式让被调查者填答,从而知道被调查者对调查问题的看法及意见。

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实地观察法 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

文献调查法是什么?
答:文献调查法作用:文献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无论哪一种社会活动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迹都离不开各种文献。人类活动与认识的无限性和个体生命与认识的有限性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在研究逝去的事实时必须借助于文献。千百年来,丰富的教育文献资料积累了无数有关的教育事实、数据、理论、...

司法调查是什么意思
答:法律分析:司法调查看是否会对社区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判处缓刑的前提程序。是否判缓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争取,具体需要根据案情分析,如果存在有利情节,符合缓刑条件的,也是有机会判缓刑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调研方法有哪几种
答:3、实地调查法 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索社会现象。实地调查是在传播研究的范围内研究和分析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实地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现事实,而且是为了系统地设计和理论上讨论调查,形成假设,然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地验证,形成新的推论或...

什么是现状调查法?
答:(1)现状调查——是针对调查对象的当前状况、特征及规律而展开的综合性的专门调查研究。 另补充(2)发展调查——是根据一定目的,研究一定对象随时间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它也可分为二种形式:一是纵向发展研究。目的是研究调查对象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特征和规律。 (3)访谈调查——是以谈话为主要...

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什么方法
答: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

有哪些常用的调查方法?
答: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如何开展调研工作?都有哪些调查方法?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回收摆在初入调研行业人面前的几个问题。综合调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了9种比较常用的调研方法,供大家参考:01 实地观察法 调查者在通过实地观察获得直接、生动、真实可靠的...

田野调查法是什么?
答:田野调查法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