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五)

作者&投稿:戚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闲暇之余,打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回过头来再次阅读第一、二章的内容,有一种醍醐灌顶、顿开茅塞的感觉。

    收获一:逆向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展开教与学的活动之前,先通过此类活动所欲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从而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收获二: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首先思考这个教学内容、所在学段、所属领域的教学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怎样的,也就是“大观念”。这个终点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它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我们要“以终为始”,在“大观念”的指引下选择恰当的情境、内容、方式展开设计。

    比如:疫情期间,《同上一堂课》平台,给我们推送了清华附小老师们一些讲课资料,我觉得里面可供我们参考、学习的内容挺多的,在《火烧云》一课的生字讲解中,关于“武”字的书写,平时孩子们在写这个字时,最容易加上一撇。我们怎么纠错,仍有孩子写不规范。这个讲课视频中,通过动画的讲解,将“武”字的演变过程讲得一清二楚,孩子们很感兴趣,也将本课生字的学习落到实处。

      收获三:在《为理解而教》一书中将“理解”定义为“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这句话令我触动很大。本次的三年级线上摸底质量监测题中,考查语文园地四的运用,孩子们失分严重。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这不,今天上午在讲解语文园地七的日积月累时(八字成语),我就很巧妙的将语文学练优上对这道题目的考查(情境运用)融会贯通起来,不仅让孩子们理解成语的意思,还学会在生活情境中正确作答!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书摘: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答:在教育中教师是这两个意义上的设计者,旨在为获得确定的结果,开发有目的的,条理清晰的,有效的和生动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及评估方法。通过设计使某件事情发生,就是说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了一个缜密的计划,而不是偶然或即兴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准备和计划与教师在...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内容梳理(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答:从昨天起,开始阅读这本书。绪论。设计的两个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本书内容。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关键术语:1.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2.课程。是指...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七)
答:当问到这些问题时,往往能够给我们的学习活动设计一些启发,尽管这难度有些大,但只要能够前进一小步,我们教学的理解构建就越明确。        对于今后的教学,我们要多思考,多尝试,通过好的教学设计让教学一直保持成长的状态而不停滞,才应该是追求理解的教学最大的意义。

教学设计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什么——学习《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
答:本书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教学设计非常有帮助。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谈谈自己的感受。下面这段话是该书中的部分内容:“教师,他们往往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是他们的苦恼之源。实质上,使学生少机械地接受或不接受那些事实性的东西,他们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十章为理解而教有感(一)
答: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        追求理解的课程设计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章 理解“理解”
答:本书序中就提到,“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理解”是“超越信息本身”,是关于知识迁移的,为迁移提供基础。并且讨论了理解和迁移的条件。我对第二章最后一部分关于误解里举的例子特别感兴趣。我们将"lose"读成"loze",按照发音规律,如果一个单词以单元音...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答:从更广泛的教育视角来看,这些侧面表明:在旨在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中,完整且成熟的理解,理想情况下是指理解六侧面的全面发展。之后,文章用统一的模式,具体解释了理解六侧面,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理解的多元化内涵!解释,恰如其分地运用理论和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比如说,厨师...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六)
答:      复习内容:第三、四章节        第三章《明确目标》提到了“标准制定”和“解析标准”等问题。我想,我们的教学在“标准制定”这方面不需要太费脑筋,因为我们有《课程标准》,只要我们的课堂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就不会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存在了。...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
答:       侧面5:神入是指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摆脱个人反应转而去获取别人反应的能力,这也正是口语中所说的“理解”的最普通的意思。这不是单纯地对我们难以控制的事情的一种情感反应和共鸣,而是有意愿地尝试他人之所感,看他人...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六)
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既定的目标、理解、基本问题、知识和技能。收获二:      第四章节将理解分为了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 知识和技能是理解的必要元素,但是仅仅做到这些事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条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处事能力,有自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