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豫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一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2.指生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可采用指名读、轮读、齐读等方式)

  3.你觉得哪个生词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而你已经理解了,介绍给大家。

  4.默读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会儿把你读懂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5.学生读书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写景)。

  第2—5自然段分别写: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这部分叙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初读课文后,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默读思考、标划: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3.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二、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本文只是表达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吗?如果不完全是,那么,老舍先生还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要表达的各民族团结互助,情谊深厚的主题)

  四、总结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3

  设计思想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

  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

  (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四、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理解重点的词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文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而且没那么枯燥。)

  五、写生字

  1、请学生在黑板上范写两个容易写错的“涩”。

  2、学生写生字。(描红、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3、学生对照书本自己评析、同桌互相评析,推荐写得好的让大家欣赏,说明推荐的理由。

  (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激发学生写字的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去自纠自查,共同进步。)

  六、质疑、总结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如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板书设计:

  风光美

  16、草原

  人情美



~

小学四年级语文怎样试讲,是把45分钟的
答:小学语文试讲逐字稿(《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都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播放《草原之歌》乐曲)师:大家说说歌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生:(齐)草---原!师:大家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正确,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三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内容。找到把网站发给我_百度...
答:五年下册课文阅读教学设计 1、草原 课前预习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愉快 柔美 渲染 勾勒 洒脱 迂回 拨转马头拘束鄂温克 天涯 2、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一碧千里( )( )翠色欲流( )( ) 流入云际( ) 群马疾驰( )( ) 天涯碧草( )( )3、了解下列词语意思 茫茫 渲染 勾勒 鄂温克 4、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草原》,孩子该怎样学才更有效果?
答:①融描写、叙述、抒情,为一体。描写了草原美景,叙述了热情待客,表达了蒙汉情深。②描写景物:善用修辞,动静结合,空间转换,视听结合,穿插抒情。课后作业可以设计为描写一处景物,看看自己用到了课文中学习过的哪些方法?这一课的具体学习过程,有兴趣的可以观看本人的相关教学视频。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文
答:课件网权威发布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相关信息请访问课件网。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大范文网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课件,欢迎阅读与借...

人教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有哪些
答:第一单元 1.《草原》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白杨》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8.《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教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教学笔记
答: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的教学为例,本文将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包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读一些句子,体会表述的特点。找出一些写得美的句子,体会体会。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民族团...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
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3 教完《草原》一课,我觉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后进行如下的反思:一、准备不足,考虑不周全 在教学设计中,我有设计了学生部分的回答,但在孩子们别样的思维中,别样的回答中,我没能及时反应并加以点评,这充分说明了我在备课时候考虑欠周,...

高一语文《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答:《树林和草原》是屠格涅夫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高一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树林和草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树林和草原》是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文集·猎人笔记》第...

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
答:《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