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澳门也要馋着沈阳的陈光记,因为家里的食物最懂你!

作者&投稿:大叔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年前,蓝姐去了趟澳门,人还在港澳的旅途,家里的陈光记发来了温柔呼唤,吃遍澳门时蓦然回首,原来这儿有的家里都有。

旅行是令人愉快的,黑沙滩染黑了手掌,海豚企鹅萌翻了眼睛, 娱乐 场外坐了缆车,还看到了周润发的消瘦背影……

对食物的溯本求源,让蓝姐绝对不会放过原产地的澳门烧腊,但真的吃了一次才发现,那跟想象的并不一样。

人气的确很旺,但是吃个饭像打仗;烧腊应该配米饭,但米饭没有东北大米香;当地人对油脂的信仰,让你想吃个凉菜绝对是妄想……

所以说啊,年少不识烧鸭味,吃懂已是异乡人。

烧鸭是陈光记的金字招牌,传承半个多世纪,追随者不计其数。

鸭皮酥脆而不干瘪,红亮而不油腻;鸭肉紧实而不发柴,厚实而不寡淡,蘸上一点鸭肚子里的黑椒鸭盐,黑椒的 “辛”带着鸭子的 “香”,瞬间就能俘虏口腔。

沈阳的陈光记之前从来没想过,澳门四季如春,食材始终如一,而北方一到冬天,人长胖,小动物也肥了,所以要在做菜时,给食材手动减肥。

之前一直用是填鸭来做烧鸭,但冬天的填鸭肥油厚实,口感非常腻,于是换成了樱桃骨鸭,樱桃骨天生好动,油脂相对少一些,吃起来也更 健康 。

怕食物变凉,还增加了个小明炉,就算吃几个小时,鸭肉也是热乎的。

叉烧和排骨是烧腊,食材是猪肉,冬天的猪肉肥肉更多,所以做法上也跟原来有了一些区别。

尤其是叉烧,肉用的是五花,口感会更腻一些,以前就需要两次烤制,第一遍高温烘烤去油,第二遍低温入味。

现在第一遍高温烘烤的时间加长,把肥油逼出,少油更 健康 ,口感也更清爽一些。

你看看,不过是做个菜而已,这是操着一颗教练的心啊!

食物做了微调,环境也升级了不少。

沈阳有700万人口,其中一半是外来的,当然也不乏南方人,川菜馆子到处都有,广东人想聚个餐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于是陈光记拿出了很大一块空间,做了一个包房,平时可能闲置着,但能给异乡人一个片刻的安逸,也就值得了。

原来的光线更直接,现在换了更接地气的澳门式的灯箱,桌子也由方桌换成了圆桌,围在一起吃饭的感觉,才更亲切吧。

沈阳陈光记,近期最大的动作,一个是把环境弄得更加澳门,另一个就是增加了一道姜蓉鸡。

精选山东的三黄鸡,必须是童子鸡,净鸡2斤半,重量标准正负不超过半两,鸡皮要完整没有破损,成型后才会更漂亮。

做法既简单又复杂,特制高汤文火炖40分钟,7成熟的时候拿出来浸冷水,然后再炖20分钟,再浸一次冷水。

这个过程不是徒增花哨,而是鸡肉一次煮好时,肉质会老,中途浸泡,可以让肉质短暂回生,逼出血水,再煮时就可以从里到外同步成熟了。

煮好的鸡放进冰箱冷藏降温,没错,这是一道冷菜,到目前为止,鸡肉还没有任何味道。

生姜打成姜蓉,跟香葱一起,用生油炒成姜蓉汁,别小看它,这可是唯一的调味料。

不是蘸食,而是把姜蓉汁密密的浇在鸡肉上,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姜的味道融入鸡肉中,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鸡肉的原始味道。

肉质嫩滑爽口,姜汁清新不辣,皮肉和姜汁一口吃到,就是最地道的澳门智慧了。

吃过陈光记的都知道,菜单很薄,菜品很少,除了烧鸭烧腊这些肉品,就只有几道白灼菜。

不是不能加,而是不愿加,店里菜品虽少,但每一道都是经典,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打磨沉淀,含金量非常高。

原则是一定要坚守的,但东北人吃肉没点凉菜又实在难受,再三权衡,老板决定,只增加几道凉菜,倒也不算画蛇添足。

“致青春”的名字取其颜色,透明的海蜇皮,清脆的竹笋,红艳的山楂条,每一种配料都很清爽解腻,吃过丰饶的肉,再来几口笋丝,胃口非常舒服。

冰心圣女果是把圣女果去皮,用秘制汤汁浸泡,凉凉的口感,甜甜的味道,可以当凉菜也可以当零食。

致敬澳门的部分除了烧鸭,还有河粉和例汤。

河粉干炒,油温非常高,火候的把握决定它的成败,炒制过程风生水起,一碗带着锅气的牛河,才算合格。

例汤既然叫例汤,每天只会出一道,不管是滋阴润肺的花旗参老鸡汤,抑或预防感冒的老火靓汤,滋补为主,味道也不差。

回头想想,一口烧鸭一杯奶茶,就足以把胃口送去澳门,千里的奔袭,倒是也没太多必要了吧。

~

沈阳米其林餐厅有几家
答:沈阳米其林餐厅有一家。但是米其林餐厅中国有30家。米其林星级是有一批经过筛选的“美食密探”进行评判的,他们被称作“监察员”。监察员每去一家餐厅或酒店进行评判,都需要隐瞒身份悄悄潜入住宿和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