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或听或读书 不写读书笔记 也不写读后感 这样有坏处吗? 看书到底要不要做读书笔记?

作者&投稿:晋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写不分家,只读书不写读书笔记就是在做无用功
许多人认为写读书笔记很麻烦,只想安静地看书愉悦自己,如果还要写笔记,岂不是让读书变了味。

宋代朱熹所作《训学斋规》中说读书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鲁迅先生读书也坚持"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

如果只用眼睛看,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当眼睛在迅速地转动时,我们的大脑却没有同步走,只有手动起来,让大脑保持同步思考,我们的注意力才会重新聚焦在书籍中。

写读书笔记就是以输出倒逼输入,有些人说读完一本书,我可以写书评,也是一种输出方式,或者我把书看完再讲给别人听,为什么非要写读书笔记呢?

以上两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想要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劝你还是好好写读书笔记,只有把读书笔记写好,再去做上面两件事,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完一本书开始写书评,自己该从哪个角度来切入?书中的哪个观点最打动我?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他的写作框架是如何搭建的,哪部分对我有用?我能做到心中有数吗?

如果答案模棱两可,我们又要重新回去翻书,导致一边写一边看书,这样写书评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相当于又看了一遍书,重新梳理了一遍书中的知识点。也许会导致书评难产,甚至半途而废。

都说最好的学就是教,当我们看完一本书,想要将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你会发现自己想说却说不出来,可能只有一句“这本书挺好的”究竟好在哪里?你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别人看了有什么好处?

如果说不上来,其实你并未真正理解这本书。虽然在读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共鸣和感悟,误以为自己都懂了,却没有立即记录下来,等到想要讲给别人听时,却哑口无言。

其实看的过程中只是瞬时记忆,要想让书中的知识进入长期记忆,就要立即动笔写,一边看书一边写,把自己的启发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次回顾时,只需要看读书笔记就能够知道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自己有哪些收获?

是有一定坏处的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只是单纯看或者听或读书的话只能够保证你对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 产生了一定的印象 你真正能够记住的只有其中你所感兴趣的某些片段 而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说一般你在七天之后就会将大部分内容忘记而只记得你所感兴趣的 如果在学习的同时写了笔记的话 即使忘记了书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笔记而迅速有效的找到你想看到的东西

谈不上有坏处,看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学习进阶类,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如果是看看消磨时间的目的来读书,不做笔记也没什么影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读书中你觉得有些话对你的影响很深刻,还是写下来比较好。因为记忆会随时间不断剥落,但你记下来,等在看到的时候,你封尘记忆的匣子还是会被打开。

看读什么书,如果是教育文学类型的书不记笔记后续容易忘记,记了笔记后续翻书更清楚明了

看了书,但是不做读书笔记,这样是不是不会有提高?~

事物具有两面性。
看书不一定要做笔记,有些书不需要做笔记。
有些事,做了笔记你也不一定就全懂了。
更何况,同样是读林黛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林黛玉。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理解不同,你读的书不是在笔记上,是在你的脑海里。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看书到底要不要做读书笔记?

有很多人问我:你看书做笔记吗?


说实话,我还真是很少做甚至不做读书笔记。

但是,我会在看书的时候划线,看到喜欢的或者有共鸣的句子,就把它划下来,尤其喜欢用铅笔,我觉得铅笔划线可以降低对书本的伤害,而且铅笔的笔尖划线时那股“呲……”的声音听起来很治愈。

如果书中的某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我会在旁边记录下当时的一些想法,有时候可能简短到只有四五个字,那这几个字是读书笔记吗?它是。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会经常告诉我们要在听讲时多做笔记,那么做笔记的意义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需要重点记忆,我们需要记住它并且在考试时能答出来。

所以,作为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搬砖人,通常我们阅读一本书仅作为消遣,假如你很喜欢一本小说,却在桌前正襟危坐,左手拿书右手拿笔,再加一个小本本,这样去做读书笔记,一来很傻,二来没什么实际意义。

那做读书笔记有没有用,答案是有的。

我知道一个网友,他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把喜欢的句子抄在本子上,这是摘录,有时候会配上自己的一些感想发个朋友圈。

这样读书,阅读速度很慢,但也记得比别人更深刻,这个网友也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在写文章时经常引用平时摘录的句子,增加文章的美感和深度。

不是做读书笔记没用,只是我们要有区别地去选择做还是不做。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做读书笔记?

一、需要参加考试的书

如果你要参加考试,做读书笔记就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我的亲身体验。

这两年,我参加自考,每一科都会标记重点,比如这个知识点可能会考到主观题,答题时应该怎么拆解和安排知识点,

除此之外,还会做大量的抄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圈圈点点加上抄写,知识也在你脑子里强化了。

二、对工作提升有帮助的书

也就是工具书。

比如设计、画图等办公类的,我在看这类工具书、或者听这样的网课时,都会记下一些对我有帮助的快捷键或者操作方法,因为书可能看了就忘了,但是你把它记在本子上,改天要是忘了,拿过来就可以用。

三、你想精读的书

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非常喜欢一本书,看一遍觉得不过瘾,还想再看一遍,甚至想写点儿关于这本书的内容。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读书笔记了,查阅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这本书的架构体系、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情节安排等,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本书,更好地输出与这本书相关的内容。

现在网上有大量关于读书、读书笔记的内容,这个说要这样读,那个说要那样读,说得天花乱坠,让人眼花缭乱,但其实每个人对于读书的需求点都不一样,你要看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

你为什么而读书?

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而阅读一本文学作品?

还是为了消遣时间而看一本小说?

是为了提升自己还是为了通过考试?

不是每一本书都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被读书热潮冲得晕头转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再选择看什么书,做还是不做读书笔记。

最后,其实我们都可以写写读后感,我觉得这个就容易多了,应该没有人上学的时候没写过读后感吧?

读后感,就是看完一本书后,你脑子里冒出了什么想法,你是怎样的心情?

是难过还是高兴?

这本书是否触及到你心里的某个人某件事,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

我觉得读后感能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开始也许写得少一点,没关系,甭管多少字只管写,先完成再完美,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你的逻辑思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正在慢慢往上提升。

独善一行在《谷地半亩》中说:

所以,开不开心都去看书,在文字里和更好的自己碰面。


共勉

“你点的每个赞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