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不同的春节文化习俗 中国各地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采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浙江杭州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人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
浙江宁波宁波人过年的习俗主要有:回家、备年货、祭灶、掸尘、请床公床婆、守岁、年夜饭。
浙江温州温州人的过年习俗与许多地方有不同之处,早在冬至就开始进行着一系列的筹备工作。
北京。除了一般年俗外,老北京过年最有特色的习俗就是庙会啦。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在重庆过春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而提到年夜饭,重庆人则必须吃汤圆。汤圆数量也有许多讲究。正在读书的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重庆人大年初一不出门,守在家里。而且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亲戚之间轮流吃饭。饭后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北方春节除夕必吃的食物是饺子
在南方除夕和大年吃的是汤圆
北方的零食以坚果为主,瓜子、花生
南方的零食以甜点为主,年糕、桂花糕。

旅游 打男人节 拨水节

浙江杭州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人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
浙江宁波宁波人过年的习俗主要有:回家、备年货、祭灶、掸尘、请床公床婆、守岁、年夜饭。
浙江温州温州人的过年习俗与许多地方有不同之处,早在冬至就开始进行着一系列的筹备工作。
北京。除了一般年俗外,老北京过年最有特色的习俗就是庙会啦。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在重庆过春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而提到年夜饭,重庆人则必须吃汤圆。汤圆数量也有许多讲究。正在读书的吃三粒,意思是三步登科。上班族一般吃四粒,意思是四季平安。重庆人大年初一不出门,守在家里。而且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初二开始拜年,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就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初二之后吃“转转饭”,就是亲戚之间轮流吃饭。饭后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

浙江省
  乌程县元旦以长竿束草于上,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称为“庆田蚕”。又点天灯于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宁波元旦祭祖后要吃豆粥,晚上要关门前,再点一次“关门炮”。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
  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风俗目前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而慢慢被人遗忘了。
  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黑龙江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龙江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蜡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吉林省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山东省
  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北京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会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中国各地过年的习俗~

1.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2.广西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
3.甘肃
有新年舞社火的习俗,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
4.辽宁
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
5.黑龙江
大年三十晚上一定要吃饺子,还要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
6.福建
乡村农家的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
7.山西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8.山东
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

参考资料:人民网--盘点全国各地过春节的特色习俗

ll

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
答:但长期以来,“春节”之称是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孙中山 下令全国改行阳历,随之,新年也应换在阳历元旦了。然而农历新年毕竟已成全民皆庆的传统大节,坚固、深厚的风土习俗和民族文化,是难以改变的。农历新年之 庆,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强劲。...

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与地理有关的]
答:春节是合家欢乐的日子,我国各地春节的风俗也便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1、东北年夜饭: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硬菜”,即猪、牛、鸡等大肉菜和虾、...

各地不同的春节传统习俗
答:1、马奶节:蒙古族 2、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3、圣纪节: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塔吉克、乌兹别克、柯尔柯孜、塔塔尔、保安等 4、开斋节:同圣纪节的民族 5、古尔邦节:同圣纪节的民族 6、藏历年:藏族、门巴等民族 7、传召:藏族 8、萨葛达瓦节:藏族、门巴族 9、雪顿节:藏族 9、...

关于春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答: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3.陕西特色过年习俗:打醋炭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

各地春节习俗以及与地理环境的联系,(最好有图)
答:饮食方面: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蒸年糕,临海地区如浙江过年捕鱼;娱乐方面:北方如山西有看花灯的习俗,南方如广州过年有逛花街的习俗;

各地节日风俗
答:1、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带岭南地区人们沿袭...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答:称为“压岁钱”,据说能够辟邪驱鬼,保小孩子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除了小孩会给长辈拜年之外,同龄的人之间也会互相道贺,说些吉祥话庆祝新年。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关于过春节的习俗,从古至今也是流传下来很多,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正是这些有趣的习俗让过春节这项活动充满了仪式感。

春节的由来,并举例说明中国各地区春节时的民俗习惯,不同地区有哪些文化...
答: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4、甘肃新年舞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

为什么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不一样?
答:春节习俗与地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总的来说都不相同,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的关系如下:1,东北地区:东北人习惯把春节称作过“大年”。他们喜欢吃饺子,在腊八节的时候,就开始腌制泡腊八蒜,这是蘸饺子的一道必备佐料。过了腊八节,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杀猪,...

各地过春节习俗
答: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