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包括什么? 隐私权包括哪些

作者&投稿:历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章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内容包括:

  • 隐私权、个人信息的定义

  • 典型的侵权行为

  • 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

  • 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

  • 信息处理者的安全义务和保密义务

  • 现摘录全文如下。

    1 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全文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个人信息的定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个人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条件】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第一千零三十六条 【处理个人信息免责事由】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

    (二)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

    (三)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

    第一千零三十七条 【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处理者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发现信息有错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请求及时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自然人发现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处理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请求信息处理者及时删除。

    第一千零三十八条 【信息处理者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保密义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2 相关法律

    除了民法典,还有其他法律、规范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行约束,如《网络安全法》、GB/T 35273-2020《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正在立法规划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等。其中,GB/T 35273-2020《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属于推荐性质的规范,不具有强制效力,也不能直接引用用于处罚,但在通过其他规章、行政决定、监管要求、内部管理规定、合同承诺、公开承诺等形式引用之后,也具有强制效力。

    《网络安全法》摘录:

    第三十七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第四十二条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第四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四十五条 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六十四条 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隐私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公民的隐私权包括:
1.
个人生活自由权。

2.
情报保密权。

3.
个人通讯秘密权。

4.
个人隐私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

隐私权就是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比如肖像权,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都是侵犯隐私。

3、总想帮你 动情之后的男人,非常乐意做你的英雄,哪怕只是帮你拍死一只苍蝇,那也意味着他曾经为你付出过什么。实际上,他究竟能为你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这份爱你的心意。心里有你的男人,会经常嘱咐你...

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呢~

隐私权包括个人生活自由权、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以及个人隐私利用权。侵犯个人隐私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公民的隐私权包括1、个人生活自由权。2、情报保密权。3、个人通讯秘密权。4、个人隐私利用权。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私权利的定义
答:法律分析:私权利通常是指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的个人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

什么是私权
答:私权包括:公民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知识产权中的物质收益权),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等),企业的财产权和商誉权等,社会组织的财产权等,国家的国企财产权、国家债权等。

什么是公权服务于私权社会的体现,以及私权的范围包含哪些?
答:私权,亦称私权利,远不止于我们通常理解的私人财产权。它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民财产权(如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中的物质收益权)、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以及企业的财产权和商誉权,甚至社会组织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在市场经济中,这些私权自主、平等,共同构成了私权社会的基石。...

试述“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答:私权,即公民权利,是个体在私人领域内享有的自主和自由,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是个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而公民权利则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包括言论自由、个人财产、人身安全等。二、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在公共利...

什么叫公权力和私权利?
答:所谓私权利,意指个人权利,其与“公权力”相对应,具有“私人”(个人)性质,故常被称为“私权”或“私权利”,它涵盖了一切不为法律明文禁止的个人行为。私权利,主要来自于个人(即行使者)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并由此自然延伸,这些权利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是由无数...

私权利与私权力的区别
答:私权利与私权力的区别在定义不同、内容不同。1、定义不同:私权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而私权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实际生活中所拥有的能力和手段。2、内容不同:私权利是法律保护的对象,包括财产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利等;而私权力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影响力和控制力,包括...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答:1.维护社会秩序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公权是指政府的权力,它在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行使,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共秩序。私权是指个人的权力和自由,包括财产权、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通过明确公权与私权的边界,可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2.保护个人权益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保护了个人的...

康德将私权的类型划分为
答:德国民法学者拉仑兹在“私权的各种类型”下面列举了人格权、具人身性的亲属权、对物支配权(物权)、无形财产权、债权、共同实施权(社员权)、形成权、无主物取得权、期待权、权利上的权利、反对权。这显然与单以“内容”(利益)为标准而作的分类有所不同(见其著作《德国民法总论》),所以说这是私权的“各种类型...

隐私权包括哪些权利,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
答:一、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 隐私权包括以下权利:1、个人生活自由权 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2、情报保密权 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

夫妻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
答:法律主观: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你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结合国外有关的理论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