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仁和旅游景点介绍 高密仁和镇

作者&投稿:郴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潍坊高密仁和旗台怎么来的



我那天和铭总做39路去的。 那是 终点站! 哈哈 记住做39路 别做38路! 就到夏庄了!!!!

来攀枝花旅游必去的10大景点,让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



粉丝和网友们一直在私信问我,来到阳光花城攀枝花后的景点有哪些,最近老李通过查资料和找当地朋友询问,整理了以下10个景点,希望能给来攀枝花 旅游 的朋友当作参考!
攀枝花渔门镇渔门小聚
渔门小聚位于渔门镇团结村,占地面积约10亩,共23顶帐篷。其中“星空”帐篷占地面积在30平米以上,“毛毛虫”帐篷占地面积约45平米左右,房内有浴室、电视、空调、wifi等设施齐全,十分适合家人旅行居住,是集 娱乐 、度假、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帐篷主题客栈。渔门小聚成了近几年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一个充满着艺术和民族风情的 旅游 地。这里环境清幽,建筑风格独特,民族色彩浓郁,是一个文艺又有点小清新的地方,让你在这样的环境中怡然自得。
攀枝花仁和区迤沙拉村
迤沙拉村迤沙拉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位于四川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处,居住着600余户人家,其中有400多户人家高度集中在一处小山坡上,修建着相似风格的苏皖民居木瓦房,错落有序,高墙深巷,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
迤沙拉村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有600余年 历史 。2005年11 月,迤沙拉村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评选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迤沙拉民族文化 旅游 区由核心里颇彝族文化山寨区、古驿道 旅游 区、诸葛大营、葡萄沟现代观光农业区等数十个景点组成。
攀枝花米易新山梯田
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气最旺的 旅游 景点之一:新山梯田,是新山勤劳智慧的傈僳族人历经祖祖辈辈辛勤耕作而成的杰作。你只要身临其境,其壮美的景观无不为之动容赞叹。冬天游新山梯田如同观赏天然油画;四月份游新山梯田,青翠的秧苗又给梯田披上了绿装;八月份游新山梯田,遥远望去那金灿灿的稻谷,梯田又似披上了黄金甲。一年四季,景色变幻,美轮美奂。新山梯田有着独特的梯田景观,面积庞大,风光旖旎,甚是迷人。这里还聚居着傈僳族,人文气息浓郁,可以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对此念念不忘。
攀枝花马鹿寨
马鹿寨是攀枝花的香格里拉、百去不厌之地,盛夏的马鹿寨,雨水充沛,郁郁葱葱的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掀起碧波千顷,野花在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随风摇曳,妩媚动人。
马鹿寨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里面保留着绝美的自然风光。这里环境古朴,牛羊成群,展现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地质环境独特,来这里可以领略到攀枝花的大好山河,让你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位于在二滩大坝右侧的深山里,这里有漫山遍野不知从何而来的巨石和古老神秘的蛮王洞不说,那一处处不知什么年代留下来的村寨遗迹,仿佛也在向来人述说着这里昔日的繁华。
攀枝花米易颛顼龙洞
颛顼龙洞原名龙潭溶洞。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北部的白马镇境内,导航可非常方便到达。目前是国家3A级 旅游 名胜风景区,地处龙舟山脉和安宁河流域在米易境内的交汇区,与凉山州会理县毗邻,距西昌市131公里,距攀枝花市106公里,距米易县城26公里。被誉为“蜀国攀西第一溶洞”。攀枝花米易颛顼龙洞有“蜀国攀西第一洞”的美誉,这里生态环境原始,植被茂密,流水潺潺,景观十分引人入胜。洞内景观迷人,有大量天然形成的钟乳石、石林、石柱、石花等,美轮美奂,显得十分神秘。像是置身于仙境般,让人沉醉不已。
攀枝花盐边县格萨拉
格萨拉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交界的四川省盐边县境内,是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 旅游 区的南大门,是四川省政府2004年确定的“攀西阳光生态 旅游 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这里海拔1600-3400米,地质结构复杂,山高谷深,植被多样,生物丰富,景区特色:以万亩盘松、万亩杜鹃、原始森林、天然原林、高山草甸、湿地湖泊组成的生态 旅游 区;以近700个天坑地漏、地下溶洞、地下暗河、摩天崖、盲谷组成的探险 旅游 区;以近20平方公里的石林组成的天堂石林徒步 旅游 区,以攀西大裂谷特有的地质地貌建成的国家级地质公园观赏 旅游 区,以温泉、瀑布、天生桥等各种自然景观组成的 旅游 景点,以稀有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等植物多样性组成的科普基地观光教育 旅游 区,以古朴纯正的彝家山寨、民族歌舞组成的民族风情 旅游 区,以游客参与性极强的 旅游 项目以及独具特色的游客接待中心。
格萨拉是一个集生态 旅游 、文化观赏、猎奇探险、民俗大观为一体的 旅游 胜地,以“生态、阳光”为基本 旅游 理念,辅以探险和民族文化 旅游 。
攀枝花东区阿署达花舞人间
阿署达花舞人间景区项目位于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牵头单位是由东区 旅游 局和银江镇。该景区是东区围绕创建生态区建设总体目标,结合攀枝花城市转型,采取多渠道、多元化市场运作方式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而重点引入生态 旅游 项目。该景区布局为“一轴五片十大主题”,一轴:一条中央景观轴线;五片:景区入口接待服务区、阳光会议度假区、民俗风情度假区、花香果园体验区、山水 养生 度假区;十大主题:阳光会议主题、婚庆休闲主题、生态湿地主题、休闲度假主题、彝族风情主题、 科技 农业体验主题、开心果园主题、山地运动主题、田园 养生 主题、滨水康体 养生 主题。花舞人间是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景区,里面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姿,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往返。到这里可以休闲 娱乐 ,也可以安然度假,在花海中感受浪漫的气氛。
攀枝花盐边红格景区
红格镇隶属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位于县城东南部,幅员面积161.91平方千米,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661人(2017)。红格镇地处“阳光花城”攀枝花的中心区域,是以阳光、温泉、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全国重点镇,红格脐橙、小粒咖啡等温、热带农产品及特色氡温泉资源远近闻名。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红格镇依托阳光、温泉自然生态资源,攀西阳光休闲 旅游 度假区区位优势,以阳光温泉康养、运动康养、医疗康养、 美食 康养四大板块为中心,围绕“产业、产品、服务”开展城镇基础设施、运动设施、温泉康养、保 健康 养、医疗、教育等业态的调整和新建,逐渐形成了“产业融合、产城发展”的现代康养 旅游 发展模式,将全力打造具有南亚热带风情的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镇和国际阳光温泉康养度假目的地。
攀枝花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成都-峨眉山-西昌-昆明这条 旅游 热线上。雄伟壮观的电站,烟波浩渺的碧湖,四周环列的青翠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湖中风光旖旎的8个小岛以及附近居住的10多个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幽静的环境,适宜的气候,清鲜的空气,使这里成为具有 旅游 、探险、采风、 娱乐 、度假、疗养等多种功能的十分理想的 旅游 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北郊,盐边县境内,总面积732.4平方公里(109.86万亩),其中高峡平湖10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7.15%(含水面)。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有桐子林等九大景区,近百个高品位景点,还可见二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二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省与横断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区内的生物群落类型,和水、陆自然生态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攀枝花仁和区大黑山森林公园
大黑山森林公园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务本乡境内。最高点海拔2900米,占地2200公顷,距攀枝花市中心46公里。1995年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公园具有绿、险、奇、古等特色。由林海、石林、龙洞、桃花园、乌拉天国、舍身崖、观音崖、朱 德智结草莽英雄雷云飞的原址等50余个景点组成,最高点海拔2900米,受立体气候和茂密森林的影响,空气清新凉爽,可晨观日出,晚观彩霞,雨天观云海,夜观百里钢城万家灯火,是市民和外来游客避暑、度假、疗养的胜地,现已有投资400余万元的乌拉山庄和电视台招待所及多家农家乐等住宿接待设施,近十年来每年一届的“桃花节”规模都逐年扩大。景区内原始森林密布,空气清新, 凉爽宜人。除原始森林,还有箭竹林、石林、龙洞、少数民族村寨和朱德过江遗迹。在大黑山上,早可观日出,晚可看彩霞,雨季观赏变幻莫测的云海,晴天可俯瞰百里钢城雄姿,入夜观看金沙江两岸万家灯火。 还可参观有名的钒钛磁铁矿山和“乌纳国”旧貌。在大黑山游览还可领略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观。
目前老李暂时就整理了这个10个景点,后续继续补充新的景点,也欢迎攀枝花本地网友在评论区补充更多的景点,给外来游客更好的向导,上述景点均可使用地图导航找到。

仁和区详细资料大全



仁和区为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区,1973年建区,寓意为“仁义道德,和衷共济”。
仁和区位于攀枝花市南部,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华坪县,北连盐边县。
2017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
至2018年,仁和区总面积1727.07平方千米,辖8个镇、6乡和1个街道,总人口27万。
仁和区是国家智慧财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仁和区 外文名称 :Renhe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四川省攀枝花市 下辖地区 :仁和镇、前进镇、布德镇等8镇6乡1街道 *** 驻地 :攀枝花大道南段1446号 电话区号 :0812(+86) 邮政区码 :617000 地理位置 :四川西南部 面积 :1727.07平方千米 人口 :常住人口26.35万人(2012年) 方言 :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 :南亚热带气候 著名景点 :大黑山森林公园、宝兴山旅游区等 机场 :攀枝花保全营机场 火车站 :攀枝花站 车牌代码 :川D 行政代码 :510411 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貌,气候,河流水系,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交通,名优特产,特色小吃,风景名胜, 建制沿革 仁和区境域,秦汉时由中央政权所设郡县管辖。 两晋、隋唐、五代十国到宋、除属中央政权所设州县治理外,曾长期为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割据。 仁和区建设 元朝,属云南行省黎溪、柏兴、北胜各州所辖。 明朝,分属四川省会川卫、盐井卫和云南省姚州、北胜州。 清朝,仍跨四川和云南两省,分属四川宁远府、云南楚雄府所辖州县。 民国废州、府,属四川省会理、盐边县和云南省大姚县(后析出永仁县)、华坏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域仍跨两省4县;会理县第八区(红格);盐边县第五区(同德)、第六区(务本);永仁县第三区(大田)、第四区(仁和);华坪县三阳区。1965年12月31日,将云南、四川两省4县划人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行政区;1973年2月,将四个行政区组建成东区、西区、郊区3个县级市辖区;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 行政区划 至2018年,仁和区下辖8个镇、6乡和1个街道。 乡镇级行政单位分别为:大河中路街道、仁和镇、同德镇、大田镇、平地镇、福田镇、金江镇、前进镇、布德镇、总发乡、太平乡、务本乡、中坝乡、啊喇彝族乡、大龙潭彝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和区地处攀西大裂谷,位于川滇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幅员面积为1727.0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 451万平方米。 仁和区地理位置图 地质地貌 地质 仁和区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出露的地层较全,以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最发育,新生界分布少而零星。其中,中生界的沉积岩分布在务本、宝鼎山和保全营一带。自晋宁期到燕山期,有花岗岩岩浆的入侵,形成各个不同时期的花岗岩岩体,主要分布在仁和区的攀枝花、巴斯箐、红格及米易的白石岩、撒莲等地。 地貌 仁和区地势总体呈西北-东南倾斜,以山地为主,境内的平地乡师庄(海拔937米)为攀枝花市海拔最低点。 气候 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小气候呈复杂多样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全区分为三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为暖润低中山气候,海拔2200米以上的中山顶部为冷湿中山气候。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850毫米左右,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全年2300-2700小时),太阳辐射强(578-628千焦/平方厘米),蒸发旺盛。一般最热月出现在5月,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一般6月上旬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无霜期为300天以上。 河流水系 仁和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河流主要有金沙江、宁河等。 金沙江从仁和区太平乡干箐沟口进入攀枝花市境,东流再向南流至平地乡的师庄出市境;安宁河在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交界处的河口(在弯滩以下2.5公里)汇入雅砻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共发现矿产20余种,主要有铁、钛、钡、铜、铅、锌、镍、锡、金、铂、钯、铍、黄铁矿、花岗石、大理石灰岩、粘土、石墨、磷、蛭石、煤、砚石、油岩等。矿产共有63处,属大中型矿床17处。 生物资源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有野生动物近百种。主要有猕猴、穿山甲、麝、红腹角雉、水獭、猫头鹰、老鹰、松鼠、兔、野猪、黄鸳、黄鹂、喜鹊、鹧鸪、野鸭、翠鸟、画眉等。 有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主要有苏铁、椴树、银杏、梓树、肉桂、杜仲、天麻、厚朴、何首乌、续断、黄苓、胆草、牛膝、紫草皮、天冬等。 (资料来自攀枝花市情网等网站,从中挑选分布在仁和区的物种,归纳而成的)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2年末,仁和区户籍人口为2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万人。常住人口为26.35万人。2012年出生人口2021人,死亡人口11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1‰。 民族 至2012年,仁和区境内有28个少数民族,分别为彝族、傈僳族、傣族、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纳西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土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水族、普米族、黎族、羌族、哈萨克族、佤族、拉祜族、仡佬族、鄂伦春族。 经济 综述 2017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4亿元,同比增长21.6%。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同比增长11.7%。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亿元,增长19%。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5.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38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2元,同比增长9.3%。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完成市下达目标。 第一产业 2017年,仁和区实现烤菸种植1.67万亩,收购菸叶4.13万担;实施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建成粮食生产基地8万亩,蔬菜基地5万亩,水果基地16万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农田、果园、农房、水利设施等“9.19”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仁和区水稻栽种 12条重点河流实行县级河长制管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渠系工程100处、高效节水面积达0.81万亩,新建堤防6.8公里。栗树湾水库纳入国家“十三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 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6.6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总产量26.4万吨,同比增长4.6%;肉类总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2.3%;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4.1%。 第二产业 2017年,仁和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83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5亿元,同比增长13.3%;钒钛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67.3亿元,同比增长22.7%;钢城(集团)仁和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93.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3%,其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钒钛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速7.1%。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完成全区技术更新改造投资42.564亿元。完成全区工业投资44.9645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3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改造、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3个。开展地条钢集中整治20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5份。实施年度重大工业项目3个:年产10万吨石墨资源综合利用中高碳石墨生产线;润莹齿轮20万台/年汽车变速箱生产线;中国重汽攀枝花重型矿用车生产线。 第三产业 2017年,仁和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速8.3%,完成统计入库企业12家。完成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约103.8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项目1个;5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5个。成功申报四川省现代传统商贸流通转型升级重点示范区,获得省商务厅500万元资金支持。 2017年成功举办仁和庙会、普达灯光节、务本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吸引20万余人参与,实现经济收入1750余万元,接待游客408 万人次、同比增长21.16% ,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15.7% ;同时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长春站”、“川货2018川货新春大拜年北京站”、2017年中国西部博览会进出口展览等大型活动11次,仁和参展企业总成交额约3800万元,其中现场成交约300万元,达成意向性协定35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仁和区有义务教育学校23所(其中:国小14所,初级中学7所,省二级示范性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村小教学点38个。有独立建制幼稚园30所(其中:公办幼稚园1所,企业办园1所,民办28所),乡镇中心学校附设幼稚园13所,村小教学点学前班26个。 总发乡中心学校 文化 2017年,仁和区推进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总分管制建设,完成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区政务服务中心、武警攀枝花市支队一中队、武警攀枝花市森林大队4个馆外阅读点建设,配备图书8600册,电子借阅机2台。创作优秀文化作品,开展“歌唱仁和”词、曲创作,先后面向社会征集《仁和姑娘》、《请到美丽仁和来》等10首词作品。编创《走在山水间》、《龙行甘露》、《当时只道是寻常》等民众性舞蹈。完成《看见迤沙拉》旅游剧8个节目的创作、编排、排练、服装制作。举办“畅享幸福 这里仁和”系列节目文化活动,开展苴却砚文化艺术节、“四方论砚”、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等44场次,其中大型活动7场次,小型活动37场次。组织书法、美术展览2次,累计展出作品300余幅。组织区级媒体,联合市文艺创评室对仁和区十个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专访,深入挖掘故事,选塑典型,在仁和区电视台推出《第一书记扶贫记》大型系列专题报导,并创作同名小品和快板舞。 科技 2017年,仁和区获省、市立项支持科技项目12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9个,筛选和包装省、市级科技申报项目22个。全年申请专利254件,其中发明专利101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0项,新增产值5.1亿元。市级科技成果登记15项。 卫生 2017年,仁和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1个,医疗保健机构共有病床668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5张。卫生技术人员94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7人。 交通 2017年,仁和区实施在建改善提升工程项目总计7个,已完成2个项目,完成里程26.6公里,完成投资4190万元。中坝至啊喇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混凝土路面6.5公里,完成投资600万元,二期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岔官路后段6.3公里完工,完成投资390万元;布德至格里坪镇改善提升工程13.8公里全部完成,完成投资900万元;啊龙路(大田至大龙潭段)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岔官路(S214至乡镇府段)改善提升工程,开始施工图设计;太平至福田改善提升工程太平段(金沙电站库周交通工程),完成投资1900万元。2016年至2017年下达撤并建制村项目共有10个(2017年计画下达6个),完成项目7个,完成里程44.7公里,完成投资930万元。安保工程共完成县、乡道安保工程建设35.47公里,完成投资900万元。 火车南站站前枢纽、站前环线、站前排洪设施项目全面完成征拆工作并交地;火车南站周边项目建设(总源路、总乐路、迎宾大道)征拆协定全部签完。 名优特产 苴却砚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主产于仁和区。1909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荣获金奖;2011年7月12日,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坝草莓 中坝草莓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中坝乡。中坝草莓果型好、颜色好、抗病力强、亩产量高、收获期长。 大田石榴 大田石榴主产于大田镇,果大皮薄,籽粒似珍珠。1993年,在北京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攀枝花芒果 攀枝花芒果主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具纤维少、味甜、组织细密等特点。2009年,“攀枝花”牌商标成功申请国际注册,并获得GAP认证,取得欧洲市场准入证。 特色小吃 平地里颇彝族菜 平地里颇彝族菜以高寒山菜、生态土猪、黑山羊为原材料制作而成,代表菜主要有彝家九大碗、烤全羊、坨坨肉等。 仁和区农业收获 中坝牛肉宴 中坝牛肉宴是回民传统风味菜肴,属清真牛肉系列。代表菜主要有全牛宴、三巴汤、牛肉火锅等。 布德黄焖鸡 布德黄焖鸡选用生长期在半年左右的土鸡制作而成。制作过程为:宰杀洗净砍成块状后,放入热锅,配以白酒,精盐,草果、八角、大蒜、乾红辣椒,酱油等佐料,用猛火使其沸腾后,再用文火慢煮。 风景名胜 大黑山森林公园 大黑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由林海、石林、龙洞、舍身崖、观音崖、桃花园、乌拉天国、朱德智结草莽英雄雷云飞的原址等50余个景点组成。 攀西峡谷 宝鼎生态旅游区 宝鼎生态旅游区位于仁和区太平乡境内,离仁和30公里, 距市中心36公里,是以森林自然景观和亲近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风景区。 宝兴山生态旅游区 宝兴山生态旅游区内有连续跌水瀑布群,有妖怪洞、蟒蛇、银洞等溶洞;有观音庵、如来庙、雷祖庙、龙王庙、太阳神庙、土祖庙、山神庙等大小7座庙宇的遗址。

仁和响水洞劣势



仁和响水洞劣势就是噪音略大,站在响水洞旁边会从洞里传来巨大的流水声,造成噪音。仁和响水洞生态旅游区位于江安县仁和原始竹海。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0%左右。宜宾市旅游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旅游区。当人们立于洞穴旁边时,巨大的流水声从石壁内传出,石壁内并没有流水,非常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