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对于爱默生的介绍 一点点就够

作者&投稿:寸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文学家、诗人,也是大力倡导改革与进步的教育思想家。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倡导个人主义学说,强调精神的力量远过于物质,相信个人潜能的无限性。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立志改造社会的有识之士,如阿尔科特、富勒、霍桑、梭罗等—所有这些人,都做过教师,对当时僵化的教育体制和陈旧的教育方法感到痛心疾首,并坚信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必须建立在个人教育和道德自我完善的基础之上。他们积极投身到开启民智的教育改革洪流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造就了新英格兰地区教育文化繁盛的局面。与此同时,超验主义教育思想也成为美国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爱默生的教育思想,一方面受到古希腊柏拉图教育思想,以及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浪漫主义和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植根于具有浓厚清教背景的新英格兰土壤之中。此外,他还受到富兰克林实用教育和杰斐逊民众教育思想的启发。他提出的若干教育理念和主张,如:教育就是唤醒每一个灵魂;人是内生的,教育就是他的展现;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以及行动将经验转化为思想等等,不仅有助于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在整个社会的确立,也昭示了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主旨的美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爱略特校长在哈佛创建的选修课制度,赫钦斯在耶鲁推广的名著阅读计划,特别是杜威实验学校总结出的一系列民主教育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爱默生在美国教育思想史上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还有与爱默生同时代的教育思想家——“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曼主张以整齐划一、高度行政集权的方式推进马萨诸塞州乃至全美的教育改革,而爱默生则提倡活泼生动、富于创造精神的自我教育。这一场“美国学者”针对“美国学校”的论争,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教育的本质:自由与体制,个人与社会,只有有机的融合,形成巨大的合力,才能加速促进知识的普及推广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爱默生所生活的19世纪中后期是美国思想文化脱离对欧洲的依附而走向民族独立的转型阶段,他所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被看作是美国的文艺复兴,代表作《美国学者》被称为美国在文化上的“独立宣言”,爱默生也成为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本文首先分析爱默生教育思想的研究价值,并论述了我国目前教育史领域对爱默生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进而从个性教育的角度探析爱默生的教育思想主张。 首先,爱默生生活的时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改革的时代,工业革命、西进运动带来经济迅速发展并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这是爱默生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而了解爱默生自身的人生经历也是把握其思想学说所必要的。 其次,爱默生对教育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超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主张之上的。超验主义是爱默生庞杂思想的核心,而个人主义是贯穿爱默生思想历程的一条主线,其超验主义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对个人经验的超越或自我超越。 再次,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想主张反映在教育方面,就是相信个人的天赋和潜能,认为教育就是人的天性的自我展开,就是引导出人内心的灵性,为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爱心和耐心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出于对教育本质的这样的认识以及对个人的充分信任,爱默生提倡每个人都应该且能够自我教育,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而其关于学习的观念是极为广泛的,本能与生活、教师与友伴、社会与自然、书本与心灵、文化与宗教都构成了可供学习的内容。他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与彰显的个性教育思想,最终意在培养个体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能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而将这种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最理想教师,就是他在《美国学者》一文中所诠释的学者型教师。 爱默生的个性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个性教育主张给我国现代教育带来启示:教育要尊重人的天性,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等,为我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在哪里能找到富兰克林或爱默生的教育观点?~

这些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教导我们的话。费迪南德·古恩伯格Ferdinand Kurnberger 在其《美国文化览胜》Picture of AmericanCulture一书中认为,这些话是美国佬的一份自白,因而予以尖刻的讽刺。毫无疑问,这些话所表现的正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精神,但我们很难说资本主义精神已全部包含在这些话里了,我们不妨停下来玩味一下富兰克林的这一席话。古恩伯格把美国佬的哲学概括为这么两句话:“从牛身上刮油,从人身上刮钱。”期在必得的宗旨之所以奇特,就在于它竟成为具有公认信誉的诚实人的理想,而且成为一种观念: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的确,富兰克林所宣扬的,不单是发迹的方法,他宣扬的是一种奇特的伦理。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而不是愚蠢的表现。这就是它的实质。它不仅仅是从商的精明精明是世间再普遍不过的事,它是一种精神气质。这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雅各布·福格Jacob Fugger 曾与一个已退休的商业界同事谈话。这位同事想劝福格也退休,因为他赚钱赚得够多的了,该让别人也得到些机会。福格断然拒绝了他的劝告,说那么做是卑怯,“他福格另有想法。钱,在他来说。只要能赚,他就想赚”。福格的话所表现的精神显然与富兰克林的大相径庭。前者表现的是商人的大胆和在道德上不具褒贬色彩的个人嗜好,后者则是具有伦理色彩的劝世格言。本文的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就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从问题讨论的方式上便可明显地看出,我们这里所论述的只是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在中世纪都曾存在过。但我们将会看到,那里的资本主义缺乏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富兰克林所有的道德观念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诚实有用,因为诚实能带来信誉;守时、勤奋、节俭都有用,所以都是美德。按逻辑往下推理,人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在富兰克林看来,假如诚实的外表能达到相同的目的,那么,有个诚实的外表就够了,过多的这种美德只能是不必要的浪费。事实上,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讲述他如何皈依这些美德,或者关于严格保守自己节制的形象如何有价值的讨论、以及如何努力自谦尔后得到众人赏识,所有这些都证实了上述的印象。按照富兰克林的观点,这些美德如同其他一切美德一样,只是因为对个人有实际的用处,才得以成其为美德;假如能同样达到预期目的,仅仅换个外表也就够了。这就是极端的功利主义的必然结论。在许多德国人的印象中,美国人所声言的那套美德纯系虚伪,他们的印象看来在这一典型事例中得到了证实。但实际上,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本杰明·富兰克林本人的品格就与这种印象不符,这一点有他自传里那种非凡的坦率可资佐证。富兰克林把他之得知美德的功用归因于一种旨在引导他走正路的神的启示。这种情况表明,他说的话里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劝人为了纯粹利己的动机而进行伪装,其中还有更多的东西。

事实上,这种伦理所宣扬的至善——尽可能地多挣钱,是和那种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首先就是完全没有幸福主义的更不必说享乐主义的成分搀在其中。这种至善被如此单纯地认为是目的本身,以致从对于个人的幸福或功利的角度来看,它显得是完全先验的和绝对非理性的。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正如对于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诸民族来说这条原则是闻所未闻的一样确定无疑。与此同时,它又表达了一种与某些宗教观念密切相关的情绪。富兰克林虽是一个无特殊色彩的泛神论者,但他那加尔文教派的严父却在他幼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灌输一条来自圣经的古训。因此,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要在人身上赚钱”,他在其自传中所做的回答用上了这条古训:“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么,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圣经·箴言·二十二章二十九节。在现代经济制度下能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天职Calling的结果和表现;而这种美德和能力,正如在上面那段引文中以及在富兰克林的其它所有著作中都不难看出的,正是富兰克林伦理观的全部内容。
详见http://rwxy.tsinghua.edu.cn/rwfg/ydsm2/sjwh/xjllyzbzyjs/xjll.htm(主要讲富兰克林的观点)


爱默森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这一点最使我们感到惊异。他有许
多见解都适用于当前的政局,或是对于我们个人有切身之感。他不是单纯的急进派,更不是
单独的保守主义者;而同时他决不是一个冲淡、中庸、妥协性的人。他有强烈的爱憎,对于
现实社会的罪恶感到极度愤怒,但是他相信过去是未来的母亲,是未来的基础;要改造必须
先了解。而他深信改造应当从个人着手。

他并不希望有信徒,因为他的目的并非领导人们走向他,而是领导人们走向他们自己,
发现他们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自己思想。他不信任团体,因为在团
体中,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他抱有任何主义的话,那是一种健康的个人主义,以此为基础,
更进一层向上发展。

他是乐观的,然而绝对不是一个专事空想的理想主义者。

他爱事实——但是必须是“纯粹的事实”。他对法国名作家蒙泰恩的喜爱,也是因为那
伟大的怀疑者代表他的个性的另一面。

他的警句极多,大都是他在日记中几十年来积蓄下来的,也有是从他的演辞中摘出来的
。他的书像珊瑚一样,在地底缓慢地形成。他自己的进展也非常迟缓,经过许多年的暗中摸
索。他出身于清教徒气息极浓的家庭,先代累世都是牧师,他早年也是讲道的牧师,三十岁
后方才改业,成为一个职业演说家,兼事写作。那时候的美国正在成长中,所以他的国家观
念非常强烈。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知识孤立主义者”,他主张充分吸收欧洲文化,然
后忘记;古希腊与印度文化也予他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名为文名所掩,但是他的诗也独创一格,造诣极高。我们读到他的情书与他追悼
幼子的长诗,可以从他的私生活中看出他的为人。他对那夭折的孩子的感情,是超过了寻常
的亲子之爱,由于他对于一切青年的关怀,他对于未来的信念,与无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身上。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可以更深地体验到他的悲恸。

爱默森在一八○三年生于波士顿。他早年是一个严肃的青年。他的青春与他的天才一样
,都是晚熟的。他的姑母玛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很受她的影响。无疑地,她对于他的成
功有很大的帮助。

他自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起,就开始写他那部著名的日记,五十年如一日。记载的
大都偏于理论方面。他在一八二九年第一次结婚,只记了短短的一行。在一八三五年第二次
结婚——对象是丽蒂亚·杰克生——也只记了一行。

他三十岁那年,辞去了波士顿第二礼拜堂的牧师职位,随即到欧洲旅行。他在苏格兰会
见了卡莱尔。他发现了卡莱尔的天才,同时卡莱尔也发现了他的天才。这两个人个性完全相
反,然而建立了悠久的友谊,在四十年间继续不断地通着信。

回国后他在各地巡行演说。这种生活是艰苦的,因为当时的旅行设备相当简陋,而且他
也舍不得离开他的家庭。但是他相信这职业是有意义的,所以能够有毅力继续下去。

他的第一部书《大自然》(Nature)在一八三六年出版,此后陆续有著作发表。
他在一八四七年再度赴欧的时候,他的散文集已经驰名于大西洋东西岸。

爱默森的写作生活很长。但是在晚年他尝到美国内战时期的痛苦,内战结束后不久,他
就渐渐丧失了记忆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一八八二年逝世,有许多重要的遗作,经过
整理后陆续出版。英国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经说:在十九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森的
影响更大。

本书各篇,是从马克·范·道伦(MarkVanDoren)编辑的《爱默森集》(
ThePortableEmerson)中选择出来的,共分“计划”,“生活方式”,
“诗”,“人物”,“书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节译的“编辑者言”,以为介绍。
详见http://www.cnool.net/tianyige/present/zal/zhang5.txt(主要讲爱默森的观点)

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祟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著作大多用散文所写,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

求励志名言(中英版)
答:(美国思想家 家默生) 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impossible ". (Bonaparte Napoleon ,French emperor )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 有志...

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英语句子
答:(美国思想家 家默生) The world can be changed by man's endeavor, and that this endeavor can lead to something new and better .No man can sever the bonds that unite him to his society simply by averting his eyes . He must ever be receptive and sensitive to the new ; and have ...

短的英语名言警句
答:1、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现代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3、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 / perpetual feast. 知足常乐。——春秋老子《道德经》4、...

help in english
答:(法国思想家 卢梭. J. J.) Progress is the activity of today and the assurance of tomorrow . (Emerson, American thinker )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美国思想家 家默生) The world can be changed by man's endeavor, and that this endeavor can lead to something new and better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