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测定了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夏至、立冬、冬至等节气: 在下列哪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测定了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

作者&投稿:亢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二十四节气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商时期

战国

在下列哪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测定了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夏至、立冬~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测定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在春秋时期就测定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是在什么时期
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

立春时节
答: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2]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那个朝代何人发明的
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每年立春是什么时候的计算方法
答: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

我国是什么时候测定了二十四节气?
答:也就是说,三年闰一个月和五年闰两个月。古人非常看重置闰,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太阳年,与自然季节大致重合。所以《尚书·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我们只讨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肯定它始于春秋时期,建立于秦汉时期。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发明,而应该是对集体经验和智慧...

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

2021立春是什么时候
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2021年立春是在阳历02月03日。立春的时间节点一般是每年阳历02月03日至02月05日之间,寅月的开始。立春这个节日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立春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开始,甚至在汉朝时期这一天被定为春节。后来在1913年,国民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因此...

...早在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确立。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_百...
答:C 此题考查我国传统历法,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地理知识。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

24节气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国家也用24...
答:24节气的由来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在古代,1年...

我国人民测出一年有24个节气是在哪个朝代
答: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