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昌八一大桥的说明文 说明文 八一大桥怎么写

作者&投稿:慈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昌新八一大桥于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 新八一大桥不仅是一项宏伟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也是南昌一大景观。该大桥桥型与城市环境协调,大桥外型雄伟壮观,巍巍高塔与两岸高楼对应。纵横设计采用竖曲线,像长虹卧波,具有曲线美。南引桥三层,全互通立交,喇叭型,气势宏大。四个圆圈像蝴蝶飞舞,圈内矗立着体现江西历史文化的得阳楼、郁孤台、牡丹亭。龙珠阁四个楼台亭阁。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寓意深刻。北岸铸铜双狮,威武雄壮。整座大桥挺拔雄伟,气势恢宏,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与江两岸旖旎风光连成一体,交相辉映,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设计为双独塔双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20年远景交通流量为2.6万辆/昼。主墩4米大直径桩8根,为国内最大直径的桩基,副孔墩采用2米直径桩44根。主孔为4×160米跨斜拉桥,塔高103米,副孔6×50米跨连续梁,主孔通航净空10米,为三级通航标准。1997年9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建设资金4.4亿,总投资6.6亿元(含两岸道路工程)。

言之有理即可

三次建

八一大桥的说明文~

八一大桥


1927年8月1日,起义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南昌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49年,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

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8月1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军节。为纪念此事,南昌市政府将原“中正桥”更名为“八一桥”。


新八一大桥于1997年10月1日落成通车,是江西省首座现代化斜拉桥,

长1040米,主孔跨度160米,塔高103米,桥面最大宽度75米,主桥两侧是由

不锈钢精工制成的护栏,其间对称镶嵌深具民族风格、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

汉白玉台。大桥设计荷载为汽车——超二十级可运行550吨重形车,桥下三级

航道,可通过40吨三级轮船,可承受十二级大风,主桥北端为铜铸双狮雕塑

,黑花岗石与汉白玉雕塑敏捷灵动。一江两岸,浑然一体。此桥落成可体现

南昌市经济建设日益腾飞。

八一大桥
八一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桥,系木面桥梁。1949年全国解放后,对大桥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八一桥”。当时“八一桥”桥宽仅为10米,后来,桥上交通日益繁忙,“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特别是每逢清明时节,为了方便市民扫墓,大桥必须中断机动车交通,只允许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整个桥上人山人海。
在酝酿了一系列关于“八一桥”的改、扩建方案后,199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重建一座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大桥,以此取代“八一桥”。消息一出,引来了一些争议,毕竟这座桥已经伴随着南昌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大家对它有着很深的感情。车宇琳和新桥设计建设工程部的所有同志顶着压力开始了设计施工,这必须是一座跨世纪、具有一流设计水平的新大桥。经多次讨论,最后在十余个桥型方案中选定了对称布置的“双独塔、双索面、密索体系斜拉桥”桥型。新八一大桥设计建设工程部大胆采用4米桩径为主塔基础,使主塔基础和工程数量仅为国内同等跨度斜拉桥的32%,创造了当时的国内第一。在全国同类规模的桥梁中,八一大桥建造时间最短、造价最低。1997年9月29日,大桥建成通车。新桥建成后,雄伟的桥姿、日益方便的交通,使曾经有过的争议日渐消失。
如今的八一大桥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南昌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它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接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成了南昌一道新的风景线。
新八一大桥不仅是一项宏伟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也是南昌一大景观。大桥外型雄伟壮观,巍巍高塔与两岸高楼对应。纵横设计采用竖曲线,像长虹卧波,具有曲线美。南引桥三层,全互通立交,喇叭型,四个圆圈像蝴蝶飞舞,圈内矗立着体现江西历史文化的当阳楼、郁孤台、牡丹亭、龙珠阁四个楼台亭阁。大桥南岸桥头石雕黑白双猫,寓意深刻。北岸铸铜双狮,威武雄壮。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
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南昌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它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开放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是连接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 设计为双独塔双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20年远景交通流量为2.6万辆/昼。主墩4米大直径桩8根,为国内最大直径的桩基,副孔墩采用2米直径桩44根。主孔为4×160米跨斜拉桥,塔高103米,副孔6×50米跨连续梁,主孔通航净空10米,为三级通航标准。1997年9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建设资金4.4亿,总投资6.6亿元(含两岸道路工程)。

南昌标志性的建筑
答:每小时将可容纳近千人"空中"旋转看南昌,高空览胜,赣水西山美景,都市万般风情,尽收眼底。八一大桥,又名南昌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南昌八一大桥是...

八一大桥的高科技改造
答: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八一大桥的斜拉索没有防撞设施,以前有过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斜拉索保护层开裂,此次维修将增加斜拉索的保护设施,不会影响大桥的美观。大桥的保养维修工作已全面展开,工程进展顺利,可望提前完成。 现状:南昌人习惯“过江走八一桥。” 南昌大桥:机动车辆日通行量接近10万辆。...

八一桥到现在一共有几年的历史了?
答:1949年解放后后,南昌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随着时代变迁“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江西省南昌市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

南昌旅游必去景点
答:八一大桥,又名南昌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1949年后,该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当时“八一大桥”桥宽仅为10米,后来,桥上交通日益繁忙,“八一桥”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全长3000多米...

八一大桥的传说是什么
答:但见大桥巍峨宏伟,下方水流湍急。人立于桥,如凭风而立;行于桥,则御风而行。当是洒脱。邓公不由感触:“此桥甚佳,何以镇桥?”当地官员一时踌躇,不知如何作答。多时方有一人以本地方言答曰:“冇”(汉语拼音发音“mao”,南昌话意为“没有”、“无”的意思),邓公闻言大喜:“猫,好啊!...

八一大桥外地车牌限行时间2021
答:八一大桥(Bayi Bridge),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境内连接红谷滩区和东湖区的过江通道,位于赣江之上,是南昌市城市主干道路网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一大桥原称“中正桥”,始建于民国25年(1936年);1995年11月5日在原桥上游50米处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199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八一大桥线路东起八一...

南昌八一大桥长度多少?是否有其中的含义在里面
答:全长约6公里.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没有什么含义在其中,就是实际需要这么长.

速度给我一篇描写邵武八一大桥的作文,字数500字以上,要说明文类型(有加 ...
答:在我的家乡邵武,有一座雄伟的大桥,叫“八一大桥”。八一大桥位于邵武水北渡口上游250米处,桥长380米,宽30米,跨越富屯溪,为邵武泰宁公路与建阳杉关线公路的联接处。是由福建省公路学会设计并参与建造的。八一大桥很坚固。全桥有12个大桥墩,每个大桥墩的上方各有4个小桥洞。这样的设计即节省了沙石...

盘点醒目的南昌标志性建筑
答:2005年,江中集团宣布,将对原江西造纸厂进行全方位改造,在富大有堤旁建造南昌巨型商业航母,并对这个南昌新商业中心命名为“紫金城”。八一大桥 八一大桥,又名南昌八一大桥。建成于1936年,原名中正大桥,系木面桥梁。1949年后,该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并将其“中正”更名为“八一”。当时“八一...

南昌八一广场有什么好玩的
答:八一大桥是南昌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南昌市内最长的桥梁之一。从八一大桥上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江景和城市风光。此外,在夜晚,八一大桥还会进行灯光秀表演,非常壮观。2、八一广场音乐喷泉 每天晚上,八一广场都会举行音乐喷泉表演。这个音乐喷泉是由灯光、水柱和音乐组成的,非常壮观。在这里欣赏音乐喷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