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冀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中国城市纬向分布不平衡

从中国城市分布的温度带来看,中国城市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尤其在亚热带几乎集中了全国将近一半左右的城市,以1999年为例,全国共有城市667个,其中亚热带拥有299个,占全国总城市数的44.83%,居中国各气候区城市分布数之首;暖温带拥有城市177个,占全国总城市的26.54%.城市密度最高的也是亚热带,其次是暖温带.

2. 中国城市经向分布不平衡

据资料统计,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偏集于东部沿海,这一地带只占全国14.2%的国土面积,却分布着全国4498%的城市数和450%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其中又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地区城市密度最大.中部地带占全国29.2%的国土面积,分布了37.07%的城市数和37.0%的城市人口,而西部地带占全国56.5%的国土面积却仅分布了17.99%的城市数和18.0%的城市人口,城市分布密度仅是东部沿海的10.05%和中部地带的24.66%,是中国城市分布稀疏地带.

从城市等级规模来看,东部沿海地带集中分布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这一区域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同类城市人口的49.4%和51.0%;在中部地带,大中小城市分布比较均衡,它们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均占全国各类总数的30%~42%,而西部地带则表现为以小城市占优势的地域分布特征.

3. 中国城市垂直分布明显
据资料统计,在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的丘陵、平原地区,城市数占全国的82.8%,尤其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市分布密集.在海拔高度500米~2000米的低山、中山、高原区,城市数约占全国的15.8%.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城市数约占1.4%,这一区域,是我国典型的城市低密度区,如占全国面积25%左右的青藏高原区,只拥有全国0.75%的城市数.由此可见,我国城市体系地域空间分布也明显地表现为“低密高疏”的特点.


总之,我国城市存在纬向、经向、垂直分布不均的规律,这种城市地域分布特征的形成,不是某种单一因素或简单的一两种因素简单作用的结果,而是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人口、历史、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中国城市这种地域分布格局还将随着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产业链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产业链空间分布特点:(一)产业链的完整性与经济区划紧密相关产业链是相关产业活动的集,其构成单元是若干具有相关关系的经济活动集合,即产业环或者具体的产业部门;而产业环(产业部门)又是若干从事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群体。从事相似或相同经济活动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努力探寻自身经济活动的优区位。在这种“循优推移”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环(产业部门)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为了获取集聚经济效益,逐步聚集到适合其发育成长的优区位,即原先分布于各区域的同类企业在优区位实现“企业扎堆”(Clusters);另一方面,各个产业环(产业部门),为了获取地域产业分工效益,由于具有不同经济特点和追求各自的优区位而在空间上趋于分散。这样,产业链系统内企业和部门循优推移的空间经济结果是,产业链的各环节分别布局或配置到适合其经济活动特征的特定地点(SpecificLocations)。正因如此,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大时,比如说是大经济地带、大经济区、省域或者流域经济区时,或者说大到几乎囊括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的地域空间时,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完整性;当经济区划尺度较小时,比如说仅是市域、县域或者说是产业集中发展区时,其地域范围一般难于包括产业链的各环节,这对于某一经济区域而言可能形成了特色产业,但是产业链却表现出明显的断续性。(二)产业链的层次性与区域类型密切相关产业链是产业环逐级累加的有机统一体,某一链环的累加是对上一环节追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以获取附加价值的过程,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由此,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类型划分,往往是依据其在劳动地域分工格局中的专业化分工角色。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资源开采、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更多地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高,其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类型与产业链的层次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关联关系,欠发达区域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其下游链环一般则布局在发达区域。(三)产业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指向性优区位指向引导产业环或者集中或者分散地布局在不同的经济区位,表现为产业环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这种空间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第一,资源禀赋指向性,产业环基于对优区位的追求,势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区域的资源禀赋,而后者的空间非集中性引起追逐资源禀赋的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二,劳动地域分工指向性,劳动地域分工使得各区域具有了自身的专业化生产方向,产业链对专业化分工效益的追求便造成了产业环的空间分散性。第三,区域传统经济活动指向性,区域传统经济活动通常是区域特定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特色的体现,经济活动的路径依赖性和惯性使得区域在产业链分工中具有深深的烙印。

商业区居于城市中心以及繁华地段;居民区居于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居于城市外围。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
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

扩展资料
中国大陆地区最年轻的直辖市是重庆市,1997年设立。
中国大陆地区最年轻的地级市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山南市设立乃东区,以原乃东县的行政区域为乃东区的行政区域。
中国大陆地区最年轻的县级市是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兴仁市。2018年8月,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兴仁,设立县级兴仁市,以原兴仁县的行政区域为兴仁市的行政区域,兴仁市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民主路20号。兴仁市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湖北省的城市分布具有哪些特点,并探讨这种分布的原因
答:湖北省的城市分布从空间上呈现沿长江沿岸分布的特点,其分布原因是长江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

说出浙江省城市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影响因素
答:浙江省城市分布特点:浙江省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均呈集聚分布形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各地市辖区外,主要集中分布在浙东北地区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与舟山所属县域单元,城镇化水平落后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西南地区的温州、台州、衢州和丽水所属大部分县域单元。顶层设计思想是城镇化的主要...

临汾市平均冻土深度空间分布特点
答:临汾市平均冻土深度空间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潍坊市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几形成成原因是什么
答:由南向北递减;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南部丘陵地区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如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右下图是“该地区1976年~2008...
答:(1)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该地为平原.(2)结合图中图例说明分析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为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分布.(3)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甲发展传统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为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4)由“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可...

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是什么?
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1、点状地理事物:(1)点的数量、疏密:①均匀一致;②分布不均:何处密集(多)何处稀疏(少)。(2)点的位置:在线形事物(沿河流、河谷、海岸线、边境线、交通线)上分布;在面状事物(地形区、行政区等)上分布。(3)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规模、等级)(4)...

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是什么?
答: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是什么。描述点状分布,线状分布,面状分布和体状分布。点状分布,点状现象被认为是不具有空间尺寸的,或者说它的空间尺寸可以被忽略,因此是0维。线状分布,线状要素被认为在空间上是1维的,只有长度没有宽度,或者宽度可以被忽略。面状分布,面状分布要素是2维的,它们既有长度,...

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读图1,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北低,中部高.故选:B.

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韩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是: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是: 1、西部以平原为主,农业发达; 2、港口众多,交通便利。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答: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 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