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问题:plc为什么要循环扫描 PLC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者&投稿:巴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肯定要循环扫描了,PLC每扫描一次,执行—次自诊断检查,确定PLC自身的动作是否正常。如CPU、电池电压、程序存储器、I/O和通讯等是否异常或出错,如检查出异常时,CPU面板上的LED及异常继电器会接通,在特殊寄存器中会存入出错代码。当出现致命错误时,CPU被强制为STOP方式,所有的扫描便停止。

如何理解PLC的循环扫描工作过程~

想要理解的话给你讲一个生动的例子
假如有一栋楼最上面一层是开始扫描的起点,然后你顺着楼梯一层一层的往下走,然后走的过程中你看看脚下的台阶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点垃圾,或者少了点什么(开关量的变化)然后到了楼层你又看到一户人家今天吃饺子,(模拟量变化)明天吃什么只能明天过来看,然后你一层层的下到楼下,坐着电梯又上到了顶层,又一层层的下看到了刚才地上的垃圾被清洁阿姨弄走了(开关量又变化了)然后你无止境的从上到下,观察着这栋楼的各种变化,最后停电了你也就该回家休息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问的这个如何理解,我是这么理解的,希望能帮助你

PLC绝大部份都是做为时序或顺序控制,PLC的出现初衷就是代替继电器控制逻辑,因此控制方式决定了其扫描方式。
PLC的工作方式采用不断循环的顺序扫描工作方式。
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或工作周期。CPU从第一条指令执行开始,按顺序逐条地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用户程序结束,然后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新的一轮扫描。
PLC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重复上述循环扫描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电处理。PLC上电后对系统进行一次初始化,包括硬件初始化和软件初始化,停电保持范围设定及其他初始化处理等。
第二部分是自诊断处理。PLC每扫描一次,执行—次自诊断检查,确定PLC自身的动作是否正常。如CPU、电池电压、程序存储器、I/O和通讯等是否异常或出错,如检查出异常时,CPU面板上的LED及异常继电器会接通,在特殊寄存器中会存入出错代码。当出现致命错误时,CPU被强制为STOP方式,所有的扫描便停止。
第三部分是通讯服务。PLC自诊断处理完成以后进入通讯服务过程。首先检查有无通讯任务,如有则调用相应进程,完成与其他设备的通讯处理,并对通讯数据作相应处理;然后进行时钟、特殊寄存器更新处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是程序扫描过程。PLC在上电处理、自诊断和通讯服务完成以后,如果工作选择开关在RUN位置,则进人程序扫描工作阶段。先完成输入处理,即把输入端子的状态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中,然后执行用户程序,最后把输出处理结果刷新到输出锁存器中。
通讯服务和程序扫描过程是PLC工作的主要部分,其工作周期称为扫描周期。可以看出扫描周期直接影响控制信号的实时性和正确性,为了确保控制能正确实时地进行,在每个扫描周期中,通讯任务的作业时间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PLC运行正常时,程序扫描周期的长短与CPU的运算速度、与I/O点的情况、与用户应用程序的长短及编程情况等有关。通常用PLC执行l KB指令所需时间来说明其扫描速度,一般为零点几ms到上百ms。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指令其执行时间是不同的,从零点几μs到上百μs不等,故选用不同指令所用的扫描时间将会不同。而对于一些需要高速处理的信号,则需要特殊的软、硬件措施来处理。
当PLC处于正常运行时,它将不断重复扫描过程。PLC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工作方式。
1.每次扫描过程。集中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集中对输出信号进行刷新。2.输入刷新过程。当输入端口关闭时,程序在进行执行阶段时,输入端有新状态,新状态不能被读入。只有程序进行下一次扫描时,新状态才被读入。
3.一个扫描周期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
PLC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扫描所有输人端点,并将各输入状态存入相对应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像寄存器被刷新。接着,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在此阶段输入映像寄存器与外界隔离,无论输入情况如何变化,其内容保持不变,直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人采样阶段,才重新写入输入端的新内容。所以一般来说,输人信号的宽度要大于一个扫描周期,否则很可能造成信号的丢失。由此可见,输入映像寄存器的数据完全取决于输入端子上各输入点在上一刷新期间的接通和断开状态。根据PLC梯形图程序扫描原则,一般来说,PLC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步骤顺序执行程序。当指令中涉及输入、输出状态时,PLC就从输入映像寄存器中“读入”采集到的对应输入端子状态,从元件映像寄存器“读入”对应元件(“软继电器”)的当前状态。然后,进行相应的运算,运算结果再存入元件映像寄存器中。对元件映像寄存器来说,每一个元件(“软继电器”)的状态会随着程序执行过程而变化。在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元件映像寄存器中所有输出继电器的状态(接通/断开)在输出刷新阶段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通过输出端子和外部电源,驱动外部负载。由此可见,输出映像寄存器的数据取决于输出指令的执行结果,输出锁存器中的数据由上一次输出刷新期间输出映像寄存器中的数据决定,而输出端子的接通和断开状态,完全由输出锁存器决定。
4.元件映象寄存器的内容是随着程序的执行变化而变化的。
5.扫描周期的长短由三条决定。(1)CPU执行指令的速度(2)指令本身占有的时间(3)指令条数
6.由于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方式。存在输入/输出滞后的现象,即输入/输出响应延迟。

plc扫描周期问题
答:如果有与计算机等的通信请求,则进行相应处理。当PLC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循环进行前两个过程。而在PLC处于运行(RUN)状态时,PLC从内部处理、通信操作、输入扫描、执行用户程序、输出刷新五个工作阶段循环工作。每完成一次以上五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一个扫描周期。扫描周期是PLC的一个重要指标,...

plc如何扫描程序
答:Plc扫描程序的方法:PLC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PLC中用户程序按先后顺序存放,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程序,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指令,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扫描输入的状态,按用户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向输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更多关于plc怎么扫描程序,进入...

如何理解PLC的循环扫描工作过程
答:想要理解的话给你讲一个生动的例子 假如有一栋楼最上面一层是开始扫描的起点,然后你顺着楼梯一层一层的往下走,然后走的过程中你看看脚下的台阶有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了点垃圾,或者少了点什么(开关量的变化)然后到了楼层你又看到一户人家今天吃饺子,(模拟量变化)明天吃什么只能明天过来看,然后你...

什么是PLC的扫描周期?
答:程序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的程序直到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再开始下一次扫描;如此周而复始。整个工作过分为自诊断、通信服务、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这五个阶段。这5个阶段称之为扫描周期。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

plc处于运行方式一扫描方式工作、每扫描一次执行一条指令
答:2、按照用户程序的先后顺序,把读入的数据执行一遍程序,把新的结果传送到输出寄存器。3、把输出寄存器的结果对PLC的所有输出进行一次刷新。如此往复。。。以下为补充内容:不要把PLC机器周期和PLC扫描周期混淆概念,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扫描周期内包含许多内容,包含上电初始化、cpu自诊断、通讯、外设...

如何理解PLC的扫描周期
答:1、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不同型号的PLC控制器,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2、输入采样阶段。在输入采样阶段,PLC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

三菱PLC一个扫描周期怎么扫描循环程序和步进程序?循环和步进都是循环...
答:2、在步进指令中,有一个系统标志位用于存储当前激活的步,也就是说,程序仅扫描当前激活的步中的程序,如果此时发生中断,那么同样,优先处理中断。当当前激活的步扫描完毕后,即执行该步进后续的指令。3、如果一个循环程序或者步进程序需要2秒,扫描周期一定会大于2秒,因为扫描周期还包括:更新输入输出...

什么是PLC的扫描工作方式?
答:在停止(STOP)模式,只执行上面两个阶段的任务。在内部处理阶段,PLC完成硬件自检测和将监控定位时器复位等内部工作。在通信服务阶段,PLC处理与计算机、编程器以及别的智能装置的通信。PLC这种循环执行任务的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在PLC的存储器中,设置了一片区域用来存放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状态,...

plc中输入扫描与输入采样是不是一个意思
答: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 PLC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见图1-5)。PLC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似乎是同时完成的。在内部处理阶段,PLC检查CPU.模块内部的硬件是否...

什么是plc的扫描周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PLC在RUN工作模式时,执行一次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相关因素:PLC的工作过程是循环扫描的过程,循环扫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指令执行速度、用户程序的长度等因素。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