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民国.军阀割据是否有相似之处 东汉末年和唐朝末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作者&投稿:苍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的发展往往有惊人的相似.我们把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到西晋之大一统与近代军阀混战至民国基本实现统一之时局作个比较,会发现这两段历史刚好印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
先看汉末群雄并起.纵观东汉一朝,大半是外戚、宦官的天下.外戚之兴,大都起于幼帝登基、女后执政;而宦官之起,多半是皇帝之长成而与外戚夺权之故.然而这些,不过是造成东汉灭亡的一个导火索,算不得真正的原因.历来史家纪录汉亡或归根于桓灵宠用宦官,或归咎于黄巾军的造反,抑或归咎于董卓之乱.而事实是,大规模的内战则始于宦官已被整肃,黄巾已平,董卓已然身故之后.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官渡一战,则表明在汉亡之前就已经展开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曹操的军队大都以黄巾降人编制而成,给养更是得于其许昌屯田之举.也就是说,其人员与物资都是产生于当时的现存体系之外的.东汉的富庶不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国家总体的强盛,而是表现为地方豪门大族的兴起与国家的日益不能相控,而是表现为国家分裂割据的极大隐患与最终事实上的形成.袁绍,曹操,刘表,孙坚,他们的突起既不在汉当时的体系之内,但又是汉当时的体系成就了他们,更成就了汉本身的灭亡.
同样,近代军阀之兴起,重要的原因也是体系.近代清末与汉末又是何其相似,中央帝之无权,地方异军突起.有清一朝,在官员任用上基本是重满抑汉,而清末,汉人官僚比例则已经大大超过满人,像李鸿章、张之洞、曾国番及之后的袁世凯等更是朝中重臣,而一批大大小小的近代军阀,就在这批汉人中开始孕育形成了.不过,清末与汉末不同的是,清末军阀则是起于清的现存体系之内.例如湘军、淮军、新军的筹办,之初是完全在清掌握之中的,只是后来政府日益不能约束,最突出的莫若新军,更是成了日后袁世凯左右政权的资本.虽然,真正的军阀之兴起是在清皇帝退位之后,然而事实上,在辛亥革命之前这些军阀就已经在清体系之下羽翼丰满,他们乃是清朝体系系列混乱的事实上的延续.
军阀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而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之雄也.他们有自己的地盘、兵士,有固定的军饷、给养以及装备来源.历来所谓军阀者,莫不如此.因此,只要有军阀,时局就必然动荡不安,哪怕是得到所谓的统一,也终究不会长久抑或没有统一的现实的意义.司马炎统一三国,十年后即有贾后之乱与八王之乱,因此引起五胡乱华,东晋偏安一隅,南朝之递禅,北朝之分东西,偌大中原犹如一盘散沙,各自拥兵一方,人们生活困苦不堪;而孙中山辛亥革命,其《临时约法》还未被国人所熟知成果即被袁世凯所窃取,以至之后洪宪复辟,府院之争,张勋之逆流,我泱泱大国更是江河日下,几经分崩离析,人们更是陷于水深火热之深渊.其中究其根本,莫不是军阀体系之故抑或是虽无军阀之名而有军阀之实.不管是汉末群雄还是近代军阀,也不管他们之间的混战口号是“檄文”还是“通电”,本质上都是没有区别的.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崛起,军阀始终都是一个障碍.但这障碍又是必不可少,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总体上前进的障碍阻力亦是局部发展的一种助推动力.历史就是这样矛盾,甚至本身就是一个对和错的集合体,只是在这个集合体中央有一个点,左一点就偏离了中心,右一点又脱离了中点.
军阀的出现既是历史的偶然,更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历史前进的普遍规律.历史的发展不由人定,而是总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也正是这个规律,使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然而在这其中,人本身的知与行也并非因此就对历史无所适从,相反,他们往往还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不管这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历史前进的规律与人的知行就像一个几何图形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圆,不管它们是相离、相切还是相交,它们之间在这个图形中总是要有某种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中,直线终究还是直线,圆终究还是圆,他们虽然密不可分,但同时又相对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最终只能走向对立统一的矛盾调和点,只有在这个点上,双方才能形成一个时局各方面力量总体上的平衡,一个时局的稳定以及一个时局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东汉末年,发生了饥荒,引发了黄巾大起义。中央政府没有能力镇压,只能号召地方政府征兵自保,这样地方就有了对抗黄巾军和中央的军事实力。而全国又分成了十几个州,每个州牧或刺史手里头有钱有兵有粮食,权力欲望膨胀。不反才怪

有一点不一样,是那只是内忧,并无外患!

东汉末年军阀与民国军阀的相似之处?~

都是武装割据

1: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
3:人民起义不断

民国黑帮与军阀是不是同一量级呢?
答:民国时期的黑帮和军阀相比要看什么黑帮和什么军阀了,遇到大军阀,黄金荣这种黑帮老大也只能吃瘪。不过换成小军阀面对黄金荣这种大流氓也可能玩不过。军阀混战时期时局混乱,军阀割据一方,黑帮也是趁机大做各种歪门生意,大肆发展。比如上海滩就出现了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黑帮老大,横行一时,风光无限。但是...

民国时期有哪些割据一方的军阀?
答:北洋军阀:袁世凯死后(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

民国的时候,各大军阀割据一方,为何都没有选择独立?
答:第2种就是属于实力比较大,能力比较强的军阀。比如说民国时期的张作霖、段祺瑞等人。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政府并没有人可以震慑住这些军阀,所以就让整个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时期。除了原有的北洋系军阀之外,中国当时还存在着其他的军阀。但是这些军阀仅仅就是想要瓜分国内的一些地盘却并没有想要自己独立成为...

...短命王朝还是一个像五代十国那样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
答:应该是像东汉末年一样,军阀表面都效忠于中央政府,实际上还是割据地盘的时代。

民国的时候,各大军阀割据一方,为何都没有选择独立?
答: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军阀政权多达十几个,然而并没有哪个大军阀敢宣布独立,这又是为何?其一:各自心照不宣,其实这些军阀也就相当于是独立了,因为他们都是属于割据状态,但凡自己管辖的区域,税收财务大权全都被垄断,但是他们各自心照不宣,如果贸然宣布独立,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万一谁联合通电,将其...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什么没有军阀割据
答:1、不能说没有,台湾可以算。只能说大陆没有。2、历史原因:共产党成功团结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在农民支持下打造了强大并有源源不断兵源的军队 ,远比民国政府和军队更为强大,原有军阀都被扫除,初期拥有全国民心,反对派很少分散不成气候,因此叛乱总是迅速失败。3、制度原因:中共的中央集权制度...

袁世凯称帝导致军阀割据,如果袁世凯不死,军阀内部还会爆发内战吗...
答:为什么说,没有袁世凯,同样会出现军阀割据呢?在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中国大地上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矛盾不断,这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军阀割据也导致中国社会的转型。军阀割据的出现得益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总而言之,就是生产力...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结束北洋军阀割据局面,中国...
答: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清朝末年在八国联军势力前备受羞辱,其统治威信大幅下降。东南各省总督在事件中违抗中央命令,各地方开始被容许出现不同于中央的政治意愿,自始中央集权开始解体。十年后,公众对清政府的反感达到了顶点。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各省再次违抗清室,宣布独立。最终清朝灭亡,...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有什么区别
答: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的区别:一、性质不同:1、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集团。2、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二、构成不同:1、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

中华民国各个军阀盘点
答:中央政权的崩溃,反而催生了思想的激荡与文化的繁荣,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历史留下了独特的一页。尽管国民政府在逐步统一各省的过程中,军阀时代的余波仍未完全平息,但国家的统一和进步之路已经开始显现。总的来说,民国军阀割据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动荡章节,它见证了政权更迭、派系斗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