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作者&投稿:豆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科学艺术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来。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性,有利于将数学的教育理念切实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学习心都比较强的阶段,有着良好的学习发展潜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就能够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为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从学生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等方面来简要分析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来。
一、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
课堂上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质疑——动脑、讨论——动口、演算——动手”,参与教学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行为参与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参与互动学习环节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二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个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和细节,既要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不能单方面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要注重同龄人之间即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如在教学一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这一课,我就让学生先行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热身。在学习完这一课后进入练习环节,我出示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然后让学生站起来抢答。结果,我班所有学生都先后站起来回答了我设计的问题。我在这一节课的备课中思考了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课堂中,我谨慎安排教学环节,使得在教室学习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确保每个学生都实质地参与学习。我让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小组交流1分钟再回答,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去独立思考真实参与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学效果得以实现,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
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为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性。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也是重要的关键所在。一位教师在学生之中树立的形象,是十分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数学老师要用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等良好的情感品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而且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更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调剂。一位数学教师,在学生中树立一种慈善、和蔼的形象,有利于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从心理上放松,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小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小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动画故事的形式导入:唐僧大徒弟孙悟空,手拿一把米尺问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猪呆子,你能用这把尺量出俺老孙的如意金箍棒有多长吗?”八戒笑嘻嘻地说:“猴哥,猴哥,这太小儿科了,这有什么难的。”于是拿起米尺边量边数:1米、2米、3米……量到第4米时,猪八戒却傻眼了,剩下的不足1米,不知该怎么办了,脸慢慢红了起来。同学们开始为八戒着急了,这时我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结果同学们都遇到了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1尺的长度该怎么表示?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到底该怎么办?学习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待学生讨论后我接着播放,动画显示,悟空正指着八戒的脑门说:“呆子,这就要用分数来表示,你知道什么叫分数吗?”于是就自然有趣地引入了课题。这样,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能使学生入境动情,情感与乐趣化为一体,学得活泼,学得愉快。
再如,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闲暇期间给学生讲数学家学习的故事,和学生进行一下学习以外的交流沟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师生之间的共同话题,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都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便捷,从而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参与性和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数学课堂具有活跃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处于极为膨胀的阶段,此时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来抓住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非常可取的。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等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搬到课堂教育过程中,为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一个满足的途径,由此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进步都有意义。如教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为训练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凑24点的游戏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发一副扑克牌,每人13张,每次每人出一张牌,谁最先算出牌就归谁,谁的牌多谁就是赢家。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后,开始了游戏,其学习效果令人惊喜。看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能不好吗?教师选择与数学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必然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参与教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这其中,无论是行为参与,还是情感参与,或者是认知参与,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答:因此,通过用数学,学生才能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用数学,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为人人”的理念,强调了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答: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互助合作、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数学学习素养。2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改进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因此培养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精心设计新课...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答: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答: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答: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情感和态度目标既有与认识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必要。当前很多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很巧妙,课上得也很精彩,但唯独缺乏的是学生...

一年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答:如(两个学生互相做或学生 和 老师之间做)你拍一,我拍五,1和5组成6。你拍六,我拍三,6和3组成9。……让学生自我管束自己,效果很好。二、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答: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活动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三、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只掌握良好...

在教学中常运用哪些评价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答: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答: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动脑动手相结合,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将所观察的图形进行折一折,摆一摆,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