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是什么》读后感 人类学是什么 读后感

作者&投稿:进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选择《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专业课老师会在课上讲到很多关于人类学的专业知识、著名学者、理论。单单是去硬背这些知识,是很困难的。但是《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人类学这门课程。相对于教材来说,这本书算是人类学的入门书籍。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人类学这个专业、课程的内容、前人学者的贡献。这本书能在专业课程之外给我们梳理人类学的知识。同时,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教授,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后留学英国获得人类学博士,相信以他的知识积累能带给我们很好的人类学的入门。
《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适合很多年龄层的人阅读。作为一名大学生,而且是修了文化人类学这门专业课的大学生,这本书就十分适合我们。这本书分为九个章节,九个章节是有层次递进性的,可以给阅读的人深入浅出地理解人类学。首先第一章“人看人”,讲的是人类学中一些重点概念的梳理,比如说“人”、“文化中的人”、”不一样文化中的人“、“价值观”。第二章”他者的眼光“,讲的是各人类学家的观点及人类学观点的发展。从”人“的发现讲到现代人类学。第三章”离我远去“,讲的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这里需要我们明白的是,“离我远去”,是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的能力,就是去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的面貌。这其中的“我“是”自己“,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第四章“迈入人文世界”,讲的是人文世界、社会的构成。不同的人类学家认为的构成的因素不同,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亲属组成的社会,有的人类学认为人文世界是基于互惠、分配与交换的,有的人类学家认为权力与权威是一些社会的骨架,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信仰、礼仪与秩序也是构成人文世界的因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讲的是人类学中的三个具体的内容,通过讲解的方式,来让读者明白人类学的发展。第八章“人类学者的成年”,讲的是如何成为一名人类学家。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人类学家,就要完成“学院-田野-学院”这个程序。第九章“富有意义的洞察”,讲的是人类学的人文主义、用途、还有它的“中国心”。
这本书中的第一到第五章的内容相对后面的几章来说,读起来比较吃力,因为这几章的内容比较多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在第一章的第三部分“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文化”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说得非常好的。“在世界上众多的人类学家当中,可能由于社会观念、理解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取向的和风格的人类学。有些人类学家注重研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创造性,他们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己任,他们的成就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学追求。另外一派的人类学家则更像社会科学家,他们有的注重从经验事实。如果脱离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推理便无法解释。”作者阐述了这两类人类学家的分支,也让我们正视到人类学家的分支和我们接触到的人类学理论是由这两类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但是无论是哪一派的人类学家,他们的共同关注点都是关注文化。现在,“人类学”这个名词,一般就是指作为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人类学,通常不需要以“体质”和“文化”来区分。书中,作者也说到“当一个学者告诉你他是一名人类学家,你就知道他也是人文学和社会科学家。”
总的来说,《人类学是什么?》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全面的视角去理解人类学这门课。在专业学习之余,阅读这本书也能够加深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积累上面也有所体现。但是这本书也有美中不足,就是这本书的知识过于庞杂,对专业知识有很好的梳理,但是整本书的条理有所欠缺,让人感到疲惫。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不然就会被冗长的专业知识击败阅读的兴趣。

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的读后感~

随着人的进化.人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客易,人口多了就不仅要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人类学家来说,“文化”基本上不带有“教化”的意思。作为学科定义的基本概念之一,“文化”指的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的所有造物和特征。
在世界上众多的人类学家当中,可能由于社会观念、理解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取向和风格的人类学。有些人类学家注重研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创造性.他们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己任,他们的成就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的人文学追求。另外一派的人类学家则更像社会科学家,他们有的注重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某种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有的认为经验事实如果脱离于社会科学理论的推理便无法解释。
通过古史的研究,他们认为文明的历史是文明逐步分化成不同的边缘文化的过程。在古代的非西方世界,文明高度发达,到了后来这些文明逐渐衰败成非洲、中东、中南美洲、亚洲的“世界少数民族文化’。
要了解人类学,首先要了解人类学的精神实质。什么是人类学的精神实质呢?我说,它就是这门学科要求做到的“离去之感’,而“离去之感”的发生过程,就是祛除民族中心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人类学家认为,他们的思想敌人,是民族中心主义,他们的理想是要在文化的“我”和“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对人类学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人类学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更关心怎样建设现代性,怎样实现现代性的历虫转型而人类学则纠缠于“传统”之中,对于在“现代’这个历史时段中生存的那些“非主流”的“落后民族”、“落后文化’十分关注。但他们的兴趣不是作为目的论的“现代”,而是作为“现代”的反面镜子的“过去”,或者在“现代”的内部寻找它的历史反讽。于是,人类学家的形象,通常有些古怪。人类学这门学科追求一种反思,它企求获得一种特别的历史深度和一种相对的文化立场,来理解人类生活的不同可能性,企求在这种理解当中揭示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人类学研究这种相对性,不是要提倡不同于现代国家指定的婚姻制度,而只是要通过认识这种传统制度的内在规则,来展示社会组织的其他可能形式。
莫斯曾说,社会整体现象的“高级的艺术”,就是政冶学了。他的看法是,这个整体现象的核心是交换的机制,即人与人相互接受的互惠,它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如慈善这样的公共道德。
在过去的社会中,人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社区中的家族和邻里的帮助,而当现代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大多就转向职业化的机构来寻求支持。这与其说诸如教堂、庙宇之类的机构必然被新的信任机构所取代,而毋宁说这些既有的机构,也可能发挥他们在克服风险方面的作用。

认为文明的历史是文明逐步分化成不同的边缘文化的过程。在古代的非西方世界,文明高度发达,到了后来这些文明逐渐衰败成非洲、中东、中南美洲、亚洲的“世界少数民族文化’。

读后感怎么写?
答:读后感的开头这样写:1、描绘情景这是一种简单描绘自然景象或人的情绪、行为的开头方法。以环境或情绪带入。2、运用设问如《读后的感想》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我读了某某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呢?3、开门见山这种开头,直截了当地点明读了作品后的体会。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答: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与社会学同游》读后感 篇1 社会学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很少去思考的问题。实话说,社会学对于我们来说,...

《影响力》的读后感
答:有一个问题是‘我给予’的将来时是什么?结果有一个学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虽然他可能犯了一个语法错误,但他对一条更博大的社会原理却掌握得完全正确。 著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在描述人类文明中的送礼过程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压力时说古这样的话: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

《物种起源》读后感
答: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种起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种起源》读后感1 《物种起源》是出自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之手的伟大作品之一,他用自己的神思妙笔,撰写了这本家...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读后感
答:我用了一周的午读时间来阅读《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这本少儿科普名人名著,它使我学到了许多的科普性小知识.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兰坡,他是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生动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有关人类的起源问题.他非常热衷于科普方面的写作,他曾写过...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答: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 心理学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心理家们说,他们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听上去有点玄,...

《似水年华》读后感
答:朱光潜教授的《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很久以前就读过,但最近为了看普鲁斯特的小说,重读感觉收获比以前大。 《似水年华》读后感7 每天晚上在床上躺着用手机看完了蔡俊的《谋杀似水年华》,因为蔡俊“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的名号,期待还是很高的,可是看完之后不得不说,我很失望。 首先这部书取名就很带有商业炒作...

《今日简史》读后感
答:《今日简史》读后感3 一本书怎么才能称的上好书?评判标准有很多。此时此刻,本人的评判标准是:我有很强烈的愿望想跟大家推荐它(确切的说应该是它们)——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今日简史》,《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后两本书之前就已经拜读,当时看完就觉得惊艳。今天在飞机上读新鲜出炉的《...

《人生设计在童年》读后感!! 600字左右!!
答:3.学校把400多门课程分门别类地分成16个学科,有现代语言、古典语言、英语、历史、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经济、艺术、舞蹈、戏剧、音乐、体育等。“正正经经”的“基础课程”如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课程的总数量只占不到全部课程的25%。不过,即使是数理化课程,也有让人颇感意外的内容。在35门数学课程里,从...

《美学》读后感
答: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 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