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墓在哪儿? 秦始皇陵墓具体位置在哪里?

作者&投稿:文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下河村的附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即位后不久便开始在骊山营建自己的坟墓,特别是在他统一六国后,更是在秦陵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墓的修建,梦想着自己死后依旧统Zhi中国。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灭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修建秦陵的人最多时曾经达到70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冢高76米,周长2000米,陵园内有两层城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长6264米,内城周长2525米,陵丘位于内城的中部偏南侧。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墓坑重见天日。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16米,南北宽62米,面积有13260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军阵,有步兵和车兵联合组成;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有6000平方米,是一个曲尺形军阵,有多兵种组成;三号坑东西长124米,宽62米,面积仅有520平方米,三号坑最小,但据推测是指挥部,位置极为重要。目前在三个墓坑中Gong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朝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正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它建筑遗址。在寝陵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祀。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风水宝地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地质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骄山到华山工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众所周知,自古就有“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附会之风过重,一时间还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根据初步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桶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佰、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桶、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桶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像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是谁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其“穿三泉”。《汉旧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之语。有人认为,秦陵地宫不浅也不深,书中提到的“三泉”无外乎人们经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类。据《吕氏春秋》记载:“浅则狐狸扬之,深则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桶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否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认为,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但如果头西足东的葬式表示秦人来自西方的话,那么华夏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说明他们来自北方呢?现代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们曾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甘肃地区的古代文化或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白马藏人”对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释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也许,秦人对他们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释。 

  一切都不得而知。
  时常有人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泥人泥马来陪葬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因为秦始皇即位后,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并吞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桶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叉不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秦桶坑出土的这支秦代军队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秦桶坑大批兵马桶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  

  一种观点认为,秦兵马桶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兵马桶军阵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兵马桶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四号坑,即拟议中的中军;三号兵马桶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三军拱卫京师,是秦始皇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  

  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四号坑的问题,秦俑军阵是由正、奇兵和指挥部组成的军阵,从而否定了三军说。 

  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兵马桶军阵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50000兵马桶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实为秦代“乘之”所演习的八种阵法申最基本的阵法方阵。方阵阵法的特点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军兵精而少,接敌的外围四队兵力较多。秦俑军阵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阵法来配置兵力的。  

  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三坑,不是象征左、中、右三军,而是反映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绝非人们通常说的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反映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对于三号坑,有人认为是军伍社宗,是用来进行军祭的,是作为在军祭祖的对象的社主和迁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对于二号坑,有人提出是四兽阵,即弯兵阵为朱鸟阵,战车、步兵、骑兵混合阵为玄武阵,骑兵战车组成的阵为青龙阵,战车阵为白虎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缓子》所云的“常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马俑军阵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
  一代伟人秦始皇,诸多谜底墓中藏

经过8年发掘和研究论证,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礼县发现了秦始皇祖先的坟墓。至此,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两大谜团终于被解开。

这是已经回填、现在是麦田的秦王公墓葬。

在礼县大堡子山附近随处可见散落数千年的陶片。

在礼县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木轮双辕车这种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是甘肃礼县永兴赵坪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方壶。

礼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随手就在大堡子山一带捡到先秦墓葬的陪葬马骨。(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经过八年发掘和研究论证,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礼县发现了秦始皇祖先的坟墓。

“这意味着秦朝虽然定都陕西咸阳,但甘肃礼县才是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说,中国考古界已就此形成共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在中国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秦始皇祖先坟墓所在地和秦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困扰世人的谜。

至今,两大谜团终于大白于世。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称“这一发现填补了先秦文化的研究空白”。

据悉,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祖墓共有中字形大墓四座,瓦刀形车马坑三座。此外,附近山上还有规律地分布着200余座中小型墓葬。陵园中已发掘出300多件惊世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其中一组9件套的秦编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9件一体的秦青铜编钟。

这个名为秦西垂陵园的秦始皇祖陵,已被历史尘封约2800多年,是1993年被意外发现的。至于墓主人,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是秦庄公、襄公或文公”。

据历史文献证实,秦人共有四大陵园。1974年,中国发现始皇陵园;1987年又发现了秦人第二、第三陵园──雍城陵园、芷阳陵园。此次发现的秦始皇第一祖陵,坐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前三大陵园完全一样。专家称,长达一百多米的中字形墓葬,显示出秦人喜好建造巨陵大墓的特点;从地理位置看,陵园“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

由于秦人四大陵园中三座都在陕西被发现,此次秦始皇第一祖陵却在甘肃被发现,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称,秦始皇第一祖陵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秦早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直至统一全国的渊源流变也得到了系统可靠的解释。

目前,为再现秦始皇第一祖陵昔日的原始风貌,当地政府正在着手秦西垂陵区的保护与开发,遗址的规划已经进入审批过程之中。

秦祖陵出土大批惊世文物
秦始皇第一祖陵——秦西垂陵区,日前出土了300多件惊世文物。目前,这些文物被珍藏在甘肃礼县一座博物馆里。

甘肃礼县秦西垂陵区是秦人第一陵园区,目前已发现两大墓葬区:1993年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区;1998年发掘的秦贵族墓葬区。由于前者被盗严重,现在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主要出土于秦贵族墓。

在博物馆馆长王刚的带领下,记者一一观赏了这些文物。走入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九件套的秦编钟。这套青铜编钟大的约30厘米高,小的高10厘米左右。整套编钟造型精美、显示出很高的铸造水平,尤其是其鼓部装饰的对凤纹,纹路色样繁复而高贵,令人叹为观止。

王刚说:“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套9件一体的秦青铜编钟,在先秦时这样的编钟只有王公贵族才可能享用。”

在陈列的文物中,有一辆约15厘米见方的微型青铜四轮车,造型极其精巧。车厢盖的四角上有四只鸟;打开车厢翻盖的两个手柄,分别是一只熊和一只猴子;车厢底部的四角上趴着四只虎,这些动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车体的四只轮子至今还能转动。

四轮车可能是古代殡葬车的模型,也可能是古代贵族妇女存放化妆品或首饰用的盒子。有趣的是,连车厢盖四角上的小鸟也有玄机:当它们同时转向中间的猴子时,车身上的两扇翻盖才能打开。

秦贵族墓中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多达两百多件,同属于周代晚期。除了编钟和四轮车,博物馆中陈列的7件一套的青铜鼎、6件一套的青铜簋、用于盛酒的青铜大方壶和鎏金镂孔铜柄铁剑等文物也是世所罕见的无价之宝。

秦古城地址之谜有望解开
中国学术界对秦始皇祖陵所在地礼县的确认,为尽快解开秦古城“西垂宫”地址之谜,提供了丰富资料和有利条件。

“西垂宫”是秦人东迁前建立的第一都邑,是秦文化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在西戎,保西垂”。但西垂宫的具体位置在哪里,众说纷纭,史无定论。而未探明的原因,并不是少有人关注,而是因为除《史记》中对“西垂”略有提及外,再无其它研究资料。

礼县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康世荣告诉记者,二十世纪初,甘肃天水西南部出土了秦公簋,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王国维、郭沫若等史学家都认为这是探寻“西垂”所在地的重要线索。史学专家冯国瑞先生对此进行研究后提出:“西垂”应在甘肃礼县一带。但由于这一看法在当时缺少可靠的实证,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中国秦文化研究专家石兴邦指出:“秦人都城与陵墓的建筑是有机联系的,陵随都移,国都所在附近,即营陵寝”。甘肃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中记载的10座秦公陵墓与都邑的地理位置关系,总结出历代秦公陵墓与其都邑的距离最远不过15公里,而且以5公里者居多。

根据这一规律,专家们发现秦始皇第一祖陵正是位于古建安水和西汉水的交汇地带,这与秦人建都多选两水合流处的习惯正好相符。

祝中熹告诉记者,现有信息表明,秦西垂宫就在甘肃礼县一带。但截止到目前,人们尚未在这片河谷盆地发现先秦古城遗址。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一带水位很高,西汉水河岸在不断上升,加上自然环境的变迁,古城遗址有可能已深埋于地下了;二是过去一直无人在这一地区展开过详尽的考古调查。

随着秦西垂陵区的发掘,揭开西垂宫地址之谜的条件目前已基本具备。专家们从西垂陵区的规模和出土的文物推断,秦人生活的都邑西垂宫应更为浩大,其古遗址的发现必将为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使秦早期文化研究更加完整。

据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奎杰说,从秦贵族墓的规模和级别看,秦公墓中应当埋藏了更为珍贵且数量惊人的瑰宝。可惜的是,秦公墓中很多珍贵文物此前已被盗走,文物部门在抢救性发掘中仅出土了5件石磬、7件金饰片和一些较小的青铜器碎片,车马坑中也只发掘出若干件铜车饰和铁制品。

张奎杰告诉记者,秦公墓中埋藏的不少文物流失到了海外。目前已“现身”的就有美国收藏的秦公壶,法国收藏的鸱枭形金饰片、金虎,日本收藏的4件有铭文的秦子钟等。

“秦人后裔”诠说先祖殡葬文化
甘肃礼县发现秦始皇祖先坟墓后,老百姓们都纷纷以秦人后裔自居,为自己繁衍生息在“秦皇故里”而感到自豪。

大堡子山位于礼县县城东,属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西汉水和漾水河从东、西、南三面环绕而过,形成一种两河夹一山的地势。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地形在中国西北的黄土丘陵地带十分普遍,但在当地人眼里却非同寻常。

礼县文化局局长马建才和博物馆馆长王刚带着记者登上秦公墓所在的大堡子山头,指点着远处的山形说:“大堡子山是一条龙,正在把头探进河里喝水呢!秦人最喜欢选这样的地形建陵墓,因为这种‘风水’才能出贵人。”

中国民间一直信奉殡葬“风水”说,礼县的“秦皇风水说”更为独特。居住在大堡子山附近的村民们都管秦公墓这样的风水叫“麒麟穴”。他们认为,只有皇亲国戚才能葬在那里,普通人家或八字不好的人如果埋下反而会不吉利。

当地很多村民对这种殡葬文化十分了解,还总结出古人多选依山傍水之处建墓、朝向都是坐西朝东、墓里都有棺材和陪葬品、形状都是中字形等特点。其中葬人要依山傍水、坐西朝东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秦始皇祖先坟墓的发现竟一一证实了礼县民间的说法。

主持大堡子山秦公墓发掘工作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春阳认为,秦人殡葬文化除了讲究“风水”之外,还具有墓葬规模浩大、墓上都封土、一公建一陵、夫妇合葬但不同穴等特点,这说明秦人早在偏居西垂之时就形成了独有的殡葬文化。

戴春阳在所撰论文中指出,大堡子山秦公墓葬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使用殉人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与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他诸侯国君墓基本不用殉人形成鲜明对比。除殉人外,墓葬中还发现了殉犬,车马坑中发现了殉马。戴春阳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葬俗与历史记载中秦人来自东方及其与殷人的密切关系有关。

有趣的是,秦西垂陵园的墓葬中不但墓主享有随身佩带的饰物,很多殉人身上也发现了小件玉器和石器等装饰品

始皇陵位于临潼城东5公里处,背靠骊山,面对渭水,仿效咸阳宫而建,寝殿、便殿、内城、外城一应俱全。 始皇陵从秦始皇继位之时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七八年。而就在即将完工之时,又发生了一次“意外”。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数千米的戏水(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对大兵压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组成军队迎击起义军,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从此终止。 深埋骊山只是传说地宫就在封土台下民间传说,始皇陵的地宫在骊山中,陵与山之间由一条地下通道连接,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当时的修筑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宫的记载,更让人感觉地宫隐藏在遥远的地球深处。 然而,这似乎只是个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员对始皇陵进行了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发现地宫其实就在陵墓的封土台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测发现,始皇陵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与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宫中央,高1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打不开,里面都是水银 还有长明灯 水银有剧毒,足足灌满了整个墓室 长明灯“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用蜡烛放在地宫中长时间燃烧。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防腐、防盗措施。蜡烛燃烧时需要大量氧气,当地宫封闭后,内外隔绝,空气逐渐被蜡烛燃烧耗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氧空间。 我要知道坐标的话 我就发达了 它在游 不固定 很难抓到的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零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你好,秦始皇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现在是国家4A级风景区。
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

秦始皇的墓到底埋在哪里?~

秦始皇的墓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
秦始皇的墓葬在现在的距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边。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9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陵的选址还有风水的传说,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
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园。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主要分布在封土北侧和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封土北侧的地面建筑群目前已探明的有三处,其中靠近封土的一处建筑规模较大,形制讲究,似为陵园祭祀的寝殿。
寝殿之北还有两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亦为寝殿。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个地面建筑群。依据目前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来看似为宫建筑。
宫建筑遗址的南北侧、西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这个区域似乎也是一个的建筑群。封土东侧先后发现了两处陪葬坑和一处陪葬墓。
这些陪葬坑与陪葬墓都分布在外城垣以东。外城垣400米,西距外城垣1225米处就是著名的三个兵马俑陪葬坑。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
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秦始皇为什么要将陵墓建在骊山?卫星照片揭开皇陵千年秘密

秦始皇帝的墓穴在哪?中国何时能发掘?
答:请问各位友友,秦始皇帝的墓穴在哪?中国何时能发掘?... 请问各位友友,秦始皇帝的墓穴在哪?中国何时能发掘?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专题# 怎么买保险?答案全在这里了 匿名用户 2013-08-15 展开全部 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 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

秦始皇的墓地在那里?
答: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

秦始皇的墓在什么地方?
答:一、在布局上体现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过去发现的魏国国君陵园,其中并列着3座大墓,中山国王陵园内也排列着5座大墓,秦始皇陵园内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而其它国君陵园的布局则显示了以国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点。这一区别正是秦国尊君卑臣的传统思想在陵寝布局上的反映。

秦始皇的墓到底埋在哪里?
答:秦始皇的墓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秦始皇的墓葬在现在的距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边。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9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

秦始皇祖坟在哪 秦始皇坟墓简介
答:1、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2、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

秦始皇墓地在哪里
答: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按照历史记载,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参差之广,大大小小的陪葬坑以千计,气势恢宏壮观。然而,由于秦始皇陵中蕴含着极大的文物价值,因此秦始皇墓长期以来一直是不可被破坏和挖掘的禁区。直到1974年,一群农民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秦代陶俑和零散的陶片,引起陕西省...

秦始皇陵墓位于哪里呢?
答: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位于临撞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为什么选位在这里呢?有人认为,这与古人迷信...

秦始皇陵在哪里呢
答: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

秦始皇墓在哪里?
答:嬴政、秦始皇、嬴姓、赵、又名、祖龙等。庄襄王和赵霁之子。中国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第一次完成中国统一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称为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后回到秦国。在247年前,13岁的他成为国王。前238年,长信皇帝老艾的叛乱被平定,随后权臣吕不韦被罢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