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代文学的独特见解 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作者&投稿:霍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文,完成7-9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和历史地位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宋以后的诗歌,虽然也有所发展,但大体上没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元、明、清的诗坛上有时宗唐,有时宗宋,或同时有人宗唐,有人宗宋。甚至在一个人的诗集中,也有或学唐体或效宋调的现象。唐宋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代的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实即总结了宋诗异于唐诗的一些特征。但这种归纳,主要着眼于艺术手法和功能,尚停留于浅表的层面。到了近代,学者对唐宋诗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阐述。如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或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种着眼于美学风格的论述,揭示了唐宋诗内在本质的差异。相对而言,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它们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词在晚唐五代尚被视为小道,到宋代才逐渐与五七言诗相提并论。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自成一家的词人就有几十位,如柳永、张先、苏轼、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刘过、姜夔、吴文英、王沂孙、蒋捷、张炎等人,都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宋词的总体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无论是小令还是长调,最常用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在词的过片、句读、字声等方面,宋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词与音乐有特别密切的关系,词的声律和章法、句法也格外细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五七言诗难以达到的,它为丰富古典诗歌的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次,宋词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唐五代词,大多是风格柔婉的艳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经过苏、辛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丽相竞。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后代词人很少能超出宋词的范围。
  在中国诗歌史上,唯一堪与唐诗媲美的是宋词。词在宋以后并未完全衰退,到了清代,还呈中兴之势,但清词的各种流派都与宋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清词的复兴,正体现了宋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节选自袁行霈主编《宋代文学》)7.“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下列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唐诗以艺术神韵取胜,显得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旨取胜,故精能,而贵深彻透辟;B、唐诗美在情辞,像丰腴的美少女;宋诗美在气骨,像瘦劲的小伙子。唐诗有阴柔之美,宋诗有阳刚之气。C、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作者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D、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相关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诗和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元明清诗坛上,有时宗唐,有时宗宋,或有时同时宗唐和宗宋。B、宋词的艺术造诣超出了宋诗,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唯一堪与唐诗媲美的是宋词。C、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他们都取得了独特的创作成就;在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丽相竞。D、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晚唐五代柔婉艳丽的词风,创作出大量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填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空白。9.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官员大多是有高深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喜欢轻歌曼舞、浅酌低唱。因此他们个个都是赋诗作词的行家里手。B、宋代诗文和词有着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乐。 C、宋代文人喜欢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和社会的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D、宋代的士大夫大都喜好用词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旖旎风情,宣泄内心的衷肠,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趋于轻柔细密的审美心态。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答:你读过苏轼的哪些宋词、散文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苏轼的年代,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风采。一.苏轼是文学奇才 你说人与人之间能有多大的差距呢?确实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天赋这个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苏轼就是文学奇才,他的文学天赋在年少时就已经显露出来,等到中年时,天赋已经到达...

简述姜夔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文中提出宋代文化可作北、南之分的观点,此在学术界为原创性见解,文中作了深入论证,并指出正是南宋独特的政治文化影响了姜夔的人生道路。第七章论江湖文化与姜夔的人格精神,由江湖诗派而提出"江湖文化" 的新概念,并视为南宋文化的一个新品种,文中描述了从先秦到北宋关于江湖、隐逸与"中隐"的发展,分析了南宋江湖...

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宋代四大诗人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代四大诗人解析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答:3、反映时代风貌:《梦溪笔谈》不仅是一部个人的随笔,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科学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见解,对于研究宋代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4、研究价值:由于其广泛的内容涵盖,独特的文体形式和丰富的学术观点,《梦溪笔谈》成为人们研究宋代思想、文化和科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赤壁赋中表现出苏轼对明月初生景象的喜爱?
答:《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

宋代哪位著名诗人做猪肉颂宣传猪肉的烹调之法
答:苏轼的影响:1、文学创作:苏就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散文、词作等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文化思想:苏轼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文化、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和贡献。他的思想对中国...

宋朝的诗情画意
答: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独特面目,也在此时初步形成。3、革新期 11世纪后半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王、苏两人政治见解和诗歌主张多所不同,但锐意创新,力图建立个人风格的不倦追求则一。代表作如王安石的《明妃曲》、《乌江亭》诗,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充分发挥了...

...被后人称之为什么?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有没有什么成就?
答: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文章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

苏轼的代表作有哪些
答:苏轼的代表作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念奴娇&...

唐宋古文运动的贡献和局限
答:局限:在诗文理论方面未能提出新颖切实的见解,又重道轻文,忽视文章的语言形式。除王禹偁外,这些人的散文大都有辞涩言苦之病,创作成就都不高。由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带有“正统”观念,也有要求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味,助长了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