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作者&投稿:钟离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从两个方面考量:定量和定性,定量就是金额的大小,定性就是因素的性质以及可能的影响状况。

以下是重要性水平的相关介绍:

重要性水平是财务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规模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贯彻落实《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评价准则》过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分配、在审计评价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 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 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从两个方面考量:定量和定性,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定量就是金额的大小,定性就是因素的性质以及可能的影响状况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定量和定性。。。。。

定量,,则是选择一个基准,在基准上乘以一个百分比。。基准的选择要根据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方面,没有重大波动,比较能够代表企业活动的科目。 例如 营业收入的5%作为整体重要性水平。。。。营业外收入 或者 投资收益 就不可以。。

定性。。特殊的经济活动即使数目比较低,但是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较为大,这部分需要单独考虑。。例如 舞弊、收购、违法违规罚款等

详细参考《注册会计师——审计》2012版 107页

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的要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另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也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5、错报漏报的性质。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等,不论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将其视为是重要的。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别的,会计报表使用人对某些报表项目要比另外一些报表项目更为关心。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个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得不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7、会计报表个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可能成为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反应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金额及其波动的幅度。

何谓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 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

何谓重要性水平?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审计中的重要性水平从两个方面考量:定量和定性,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定量就是金额的大小,定性就是因素的性质以及可能的影响状况 ...

重要性水平包括哪些方面?
答:在学术研究中,重要性水平常被用于检验研究结果的显著性。通常使用的显著性水平是0.05或0.01,意味着当得到的p值小于0.05或0.01时,我们可以拒绝零假设,即认为研究结果有显著意义。2. 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水平 在实验设计中,重要性水平被用于确定从样本得到的估计值是否可靠。例如,在进行药物疗效试...

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概念进行运用基本步骤?
答:一、重要性水平的标准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包括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考虑一些相对而言较小的错报金额累积起来对会计报表造成重要影响的可能性。(一)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从审计实务工作的角度,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数量标准,是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即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大小。

重要性水平简介
答:重要性水平,即Materiality,是衡量会计信息错误严重性的一种金额标准,这些错误的未揭露可能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当审计目标聚焦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时,确定重要性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审计规划阶段,注册会计师(CPA)需设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门槛,目的是发现...

重要性水平
答:1、 如果预期的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那么错报通常是重大的。2、 对重要性的判断受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举例来说:1)如果预期错报单独或者汇总起来超过重要性水平,那么在金额方面,该错报即为重大错报,需要进行调整。2)盈亏临界点问题:如果...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是什么意思
答: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

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结合其审计经验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
答: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评估并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水平重新进行评估,初步判断的因素有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错报漏报的性质,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等6个因素。...

重要性水平包括两个层次,具体指哪两个层次?
答: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财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能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审计人员应该哪里重要审哪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