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文言文

作者&投稿:系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初中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

翻译: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

出自《孟子》,详情请见百科。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题目是作者加编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任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田地、田间。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商朝人,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商朝贤臣,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集市,做买卖的地方。

(8)降大任:下达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降:下达。

任,责任,使命。 (9)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

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饿,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使……贫穷。乏:绝。

此指让一个人受贫困之苦。空乏:资源缺乏,即贫困,使……不顺。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拂:违背。

所为,所行。 乱:扰乱,使……错乱。

(15)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动,使……惊动。忍,使……坚韧。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不能:没有的才能。

(18)恒:常常。 (19)过:果实,此处指有过失。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晓。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辅佐。 则,如果。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没有与之敌对的国家或突发事件。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常。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

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死:使……死亡。

[编辑本段]参考翻译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集市中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以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

2. 初中二年级上册所有的文言文有哪些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3. 初中二年级下册有那些文言文

一、基础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写法。

踱步duó 脑髓suǐ 讪shàn笑 伫立zhù 沮丧jǔ 默契qì 颦蹙pín cù 炽痛chì 妇孺rú 脚踝huái 华裔yì 污秽huì 重荷hè 羁绊jībàn 深邃suì 白皙xī 门槛kǎn 嗔视chēn 粲然càn 惬意qiè 叱咤chìzhà 呷嘴xiā 蠕动rú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归省xǐng 悲怆chuàng 遒劲qiú 羸弱léi 凛冽lǐn 吞噬shì 步履lǚ 贮藏zhù 庇荫bìyìn 阴霾mái 相觑qù 狩猎shòu 眼瞅chǒu 亢奋kàng 鲁莽mǎng 剽悍piāohàn 2、注意变色字的写法。 疲惫 炯炯有神 姗姗来迟 沥尽心血 肆无忌惮 废寝忘食 锋芒毕露 辜负 海市蜃楼 郑重其事 不毛之地 聊以 *** 斩钉截铁 妇孺皆知 3、注意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错误。

⑴1947年,茅盾在新创办的《小说月刊》任编委,并在《文汇报》上发表长篇小说锻炼。 ⑵“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⑶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⑷商店里卖的东西很多:文具、食品、五金……等,样样都有。 ⑸“不能,”他十分坚决地说:“不能这样做!” 错误改正为:⑴《锻炼》 ⑵“一年之计在于春”, ⑶?? ⑷删去冒号或“等”字。

⑸“ ,” ,“ !” 4、提示: ⑴注意修辞方法的使用,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⑵区别病句:缺少成分、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词义的种属关系等。

⑶注意恰当的语言表述,符合语言环境、人物的身份。 二、文言文 (一)《狼》:节选自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小说家。“聊斋”是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狼》是一篇寓言故事,揭示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解释加点词语。

(1)屠大窘 (2)缀行甚远 (3)弛担持刀 (4)一狼洞其中 (5)屠自后断其股 (6)狼亦黠矣 ⑺其一犬坐于前 ⑻恐前后受其敌 ⑼盖以诱敌 ⑽止有剩骨 ⑾一狼得骨止 ⑿狼不敢前 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⒁意暇甚 ⑴困窘,处境危急。⑵紧跟 ⑶放下 ⑷打洞 ⑸大腿 ⑹狡猾 ⑺像狗一样 ⑻攻击 ⑼敌方 ⑽通“只” ⑾停止 ⑿上前 ⒀企图 ⒁神情 2、“其”在古汉语中常做代词,本文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

如: A.两狼 B.麦场 C.柴堆 D.屠户 E.半身入垛的狼 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两狼)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麦场)(麦场)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后狼)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柴堆)(屠户) 3、对下列一段话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A.这段文字表现出屠户急中生智。

B.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狼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凶恶、狡猾。 C.这段文字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转化。

D.这段文字描写了屠户的心理和行动。( B )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⑴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⑵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⑷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对最后一节大意判断正确的是( )。

A.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人们要时刻提防它们。 B.狼虽然很狡诈,但人类的勇敢智慧一定能战胜它。

C.狼很狡诈,给人类增加了许多笑料。 D.屠户不一会儿工夫就杀了两只狼,可见狼并不狡猾。

( B )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说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能做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D ) (二)《口技》节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

作者林嗣环,清代进士。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课文以“善”字总领全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1、解释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 ⑵众宾团坐 ⑶意少舒 ⑷两股战战 ⑸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⑹一抚尺而已 ⑺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⑻不能名其一处也 ⑼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⑽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⑾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⑴适逢,正赶上,恰好。 举行宴会 ⑵围成一团 ⑶稍微 ⑷腿 ⑸只 听见 ⑹罢了 ⑺稍微 渐渐 ⑻说出 ⑼腿 跑 ⑽在这时 ⑾喂奶 发出呜呜的声音 2、古汉语中,往往在数词的后面直接使用名词,而省略了量词。

在下列括号中填入适当的量词。 ①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而已 ②俄而百千( )人大呼,百千( )儿哭,百千。

4. 初中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编辑本段]【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进攻,攻打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一定把他分给别人。 (13)徧:通"遍",遍及,普遍。

(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夸。

这里说是以少报多。 (16)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

信,语言真实。 (14)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5)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案件。 (17)察:弄清楚。

(18)情:实情。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0)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1)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2)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_(追赶)。 (20)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横木 (22)既克:已经战胜。

(23)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

(24)测:估计,预料。 (25)靡(mǐ):倒下。

(26)弗:不。 (27)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8)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9)加:超过。

这里有虚夸,以少报多的意思 (30)察:明察,弄清楚。 (31)情:诚心,实情.这里指对各种诉讼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 (32)忠之属也:这是为民尽心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3)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34) 败绩:(军队)溃败。 (3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去。

(36)遂:就 (37)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38)夫(fú)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9)伏:埋伏、伏兵。[编辑本段]【翻译原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5.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有哪些
答: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第八单元 文言文: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日积月累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 子》

初中7至9年级文言文大全
答:7. 初中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7~9年级,人教版) 古文:《论语》10则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三峡 杂说四 小石潭记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关雎 蒹葭 观沧海 饮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

适合小学一年级的文言文
答:4. 小学学过的全部古文,古诗 【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

人教版小学生文言文有哪些
答:3.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 中学 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六年级文言文有哪些
答:六年级语文视频讲解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cxUSF8gekPuIVVWNYwCWw 提取码: prqv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小学5到6年级文言文
答:1. 适合小学五到六年级的古文(带备注、名称) 课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昔①我往矣,杨柳依依②。今我来思③,雨雪霏霏④。行道⑤迟迟⑥,载⑦渴载饥。我心伤悲,莫⑧知我哀。注释: ①昔:指出征时。②依依:茂盛貌。③思:语末助词。④霏霏:雪大。⑤行道:...

五年级学的文言文
答:1. 帮我推荐一些五年级适合读的文言文要带解释,不要太长的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

五年文言文
答:4. 5年级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
答:3.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面是《学弈》、《两小二辩日》两篇篇幅 学奕古文注译原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yuán)弓缴(zhuó)而 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 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至6年级人教版所有文言文
答:原文:1.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