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锐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西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西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日落的方向,西方

西拼音:xī,注音:ㄒ一,简体部首:覀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襾部,五笔:SGHG仓颉:MCW郑码:FJ

四角:10604,结构:单一,电码:6007,区位:4687

统一码:897F,笔顺:一丨フノフ一

释义: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3、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西风[xī fēng]

指秋风。

2、西天[xī tiān]

印度古称天竺,在中国西南方,为佛教发源地,所以佛教徒称印度为西天。

3、西服[xī fú]

西洋式的服装,有时特指男子穿的西式上衣、背心和裤子。

4、西藏[xī zàng]

全称西藏自治区,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

5、偏西[piān xī]

太阳偏向西方,表示已过中午。

2. “西”这个字是啥意思

1、四个基本方向之一,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边|河~|夕阳~下。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2、西天:撒手~去(指人死)|一命归~。

3、指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医|~服|学贯中~。

4、跟“东”对举,表示“到处”或“零散、没有次序”的意思:东游~逛|东一个,~一个。

5、姓。参阅“西姓”条。

6、古同“栖”,动词。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3. 文言文中任意西东的西东是什么意思

任意西东,西东即东西,指方向上向东、向西,语法上是名词做状语,语意上一般是泛指,或东或西,随意飘荡,方向不定。

任意西东,即任意东西:随意地向东或向西,顺其自然地时而向西,时而向东。

如《与朱元思书》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意即:(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附文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 “过”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过,度也。——《说文》如: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2、超出,胜过 ——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3、过去(过后)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5、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6、渡过——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7、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8、交往,相处——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9、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10、错,犯错误——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11、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12、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5.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到

2:到

3:向

4:从

5:因为

6:比

7:在

8:这样(不确定)

——————————————————

1:表停顿,无意

2:却

3:于是

4:表率

5:篇,量词

——————————————————

1:诸位

2:(不知道)

3:之于

4:代词,代“庄子以好乐”

——————————————————————

1:无义

2:表修饰

3:转折,却

4:通“尔”(大概)

参考一下,不是权威

6. 在文言文中,故的意思是什么

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另外还有下列意思详细字义〈名〉1. (形声。

从攴( 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

本义:缘故,原因)2. 同本义 [cause;reason]故,使为之也。——《说文》又明于忧患与故。

——《易·系辞传》则是无故。——《礼记·礼运》夫有其故。

——《国语·楚语》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3. 又如:借故(托故。

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4. 事;事情 [thing]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教、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

——《史记·龟策传》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

——《汉书·楚元王传》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

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4. 又如:吐故纳新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并作周官解故。

——《后汉书·贾逵传》〈形〉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故,旧也。

——《广韵》反故居些。——《楚辞·招魂》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所谓故国者。

——《孟子·梁惠王下》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动〉1. 死亡 [die]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

——《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副〉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广故数言欲亡。

——《史记·陈涉世家》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

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此物故非西产。

——《聊斋志异·促织》4. 仍,还是 [still]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资治通鉴》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

——《史记·留侯世家》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战国策·燕策》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1. 〈代〉〈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7. 寓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寓[yù]在古文中有3个意思,分别是:

1、用作名词,意思是:住处、居住的地方。

古文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追述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寓,爱敬饬尽,命赐备厚。」

古文释义:因此追溯先父的意向,记录旧臣的计谋,尊崇他们的地位,让他们住的地方更加的大,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君主赏赐的非常丰厚。

2、用作动词,意思是:寄居。

古文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

古文释义:没有居住的房屋,被毁坏的篱笆围墙和花园树木一定要妥善修理。

3、用作动词,意思是: 托付、寄托。

古文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古文释义: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扩展资料

“寓”字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寓,寄也。从宀,禺声。庽,寓或从广。

白话版《说文解字》:寓,寄居。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禺”作声旁。庽,这是“寓”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广”作边旁。

“寓”字的组词:

1、住处、居住的地方。 【组词】:「公寓」、「寓所」。

2、寄居。 【组词】:「寓居」。

3、托付、寄托。 【组词】:「寓意深远」。



~

是在文言文解释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1.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2.以为正确,认为正确。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3.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以字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以”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因为,所以zhidao,而,以为,等等。 1.表示”因为“【yīn wéi 】意思的例句:”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是说唯独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没有参军,从而父子的性命都得到保障。出自《塞翁失马》 2.表示“所以“【suǒ yǐ 】意思的例句:{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解释为现在它的病在...

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答: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

皆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相关词汇解释: 1、皆悉[jiē xī] 尽;全都。 2、皆除[jiē chú] 在一个林区内采伐全部木材。3、率皆[lǜ jiē] 犹言都是。 4、尽皆[jìn jiē] 全都,完全。5、皆既[jiē jì] 天文学名词。谓日月亏蚀全尽。3. 文言文的皆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的皆只有两种意思,分别是:1、全;...

"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对;不错。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3、然而。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5、又同“燃”。组词:自然、然后、坦然、宛然、悄然等。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你好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详细解释 【动】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

若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2. 文言文中(若)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若字有两个读音,多种词性,意义也很多。一、读作rě,可组成“般若”( bōrě)一词,意思是智慧(佛经用语)。 二、读作ruò,作动词,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例如: ...

“上”在文言文里意思是什么?
答:上shǎng 指上声。古音分四声,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声,即阴阳上去。上 shàng 形容词义:1.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2.时间或次序在前。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文言文中“自”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所以“自”具有以下多重意思。一、当“自”充当实词 1、“自”是名词时,意思大约有:1)本义:鼻子。例如:《说文》:自,鼻也。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2)始;开头。例如:《韩非子》:故法者,王之本也;刑...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