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理论如何向实践转化

作者&投稿:东野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综述:把理论中学到的方法有目的的用到日常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教学理论的形成:

教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教学思想成熟再到教学理论的形成。这一进程是人们对教学实践活动认识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不断系统的过程,其中系统化是教学理论形成的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学理论



在实践中观察学生行为与理论结合,讨论方法

把理论中学到的方法有目的的用到日常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最好的途经。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人类研究物理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学习,我认为这**常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物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目前中考试题中,涉及到很多生活常识,要求学生要多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特征,以及做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物理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因为有些东西是他们在生活中没有注意但却常用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多的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直观的看现象并把生活中的事物抽象成基本的物理知识。那么我们在课堂如何联系实际呢?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知识丰富多彩,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习物理不仅能学习到物理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而且能学到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人们处理其他问题是非常有用的。物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所以中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的学习。
现代的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和世界接轨,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中也应着重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将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有一道题给出两把剪刀,一把为剪铁皮的剪刀,一把为理发剪刀,问哪把剪刀省力哪把费力,需要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所以我们在讲杠杆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给学生演示让他们知道这些工具是如何工作的。设计成这样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缺点你有没有办法改进,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自己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买书包的时候尽量挑选带子宽的,这样背起来比较舒服,减小了压强。对于压强再举一例,盲道本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这里有转弯口,可以转弯了。那么这些有条纹的砖减小了和脚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压强,盲人能感受的明显。
在讲机械效率的时候,很多学生把它与功率,功,以及是否省力弄混。我听过一节课,这个老师把它和我们学生平时做作业联系在一起进行区分,就把做作业的量看作所做功的多少,做作业的快慢当作功率,做作业的正确率看作机械效率。这样学生很好的把这些量进行了区分。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就想到做作业,例如题目中问功率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正确吗?学生可以很快的说出是错的,做作业做的快,不一定做得就对,所以功率大,机械效率高,功率不一定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问题。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把生活中的简单的工具抽象出来,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加强实验教学
  “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的实验。”这其中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⑴注重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填写数据,找规律。例如:在讲到浮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一块橡皮泥放到水里会下沉,如何做能让它浮起来,学生会把它捏成船形,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了,再讲挖空法增大浮力。学生就好理解了,轮船的原理和这个相同。再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让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数据写下来,分析为什么会平衡,平衡条件可能是什么。这些做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过程,激发兴趣。
⑵注重学生实验态度: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得出的数据和事实有出入,不马上否定,而是分析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例如:在导入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的时候,可以举几个常见的物体,但不要只举固体,也可以用水或盐水来做实验,这样既照顾到了实验的全面性,又可以为下节课测液体密度实验做铺垫,提前让学生思考测量方法。我上课的时候是以水为例来实施教学的,先测杯子质量m,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那么倒出水的质量就是m-m’,然后把水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V,再利用公式求得水的密度,但是有的学生测出来的结果是水的密度为1.1克/立方厘米,这时不能马上否定学生的结果,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通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原因一可能是仪器不够精密,原因二为测量的水的体积不够精确,因为在倒的过程中杯壁上会有残留,测出的V偏小,所以测出的密度偏大了。这样学生就比较能容易接受了,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通过自己的思考增强了试验的精确性,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⑶尽量让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我们在做滑轮组省力情况实验时,理论上是F=1/nG,但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测得的值都偏大了些,所以要尊重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大家讨论以后发现,我用的力不仅要负担重物还要负担动滑轮的重所以数据偏大了些。所以不要一味的去靠结论,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并分析原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注重物理与其他各科的联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源于自然,涉及人们的**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在中学阶段还与语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属于理科,既有文科特点,又有理科特点、就单纯学习方法来看我认为物理是介乎与文理之间的,许多学生误认为学习物理,就象学数学一样,记住公式并能进行演绎推理,就可以了,这是及其错误的,要学好物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及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语文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高度概括归纳能力,又要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例如:若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就注意强调以下几点:1、物理所有定理、定律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也有条件。2、讲清守恒的涵义(变中不变)。3、该定律不仅只说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还说明机械能在什么情况不守恒(变化),变化量由谁决定,既除重力、弹力做功外,其它所做的功代数和不为零。4、该定律在应用时关键在于确定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即研究对象所经历的力学过程,应了解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各力对研究对象做功多少,而不必考虑过程中的每一状态,所指两个状态是指研究对象在过程开始和结束时所处状态,要找出研究对象分别在初态、末态时距零势能面(点)高度,弹簧相对原长发生形变,物体速率等状态。通过以上四步分析,学生真正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涵、外延、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以上分析,既有语文知识的应用,又有数学能力的体显。所以,要想学好物理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物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把理论化为实际,运用于生活中的多方面。
总之,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是脱离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为我们所理解和应用。

怎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个“通道”是什么呢?又怎么“对接”呢? ◆多年来,我们经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究竟怎样结合的问题,人们关注的比较少,主要停留在提法上,“口号式”的比较多,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实施。这也同时说明一种情况,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此理解透彻的。理解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角度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层面,这首先要弄清楚理论与实践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首要的,也应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这种情况。那这么说是理解的层次吗?我认为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吧?还是指导和研究的关系呢? ◆也可以这么理解。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而实践又能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在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是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以一定理论作支撑的,并以理论作指导的。如果哪位教师拒绝理论,实际上就是拒绝进步。因此,有专家提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指出了理论的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但是在实践层面看,尽管都在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际上理论和实践却常常是剥离的,很多实践不被理论所指导,出现理论和实践“两层皮”,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对接。 ◇是这样的。有时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是对接的,那么实行起来有偏差怎么办? 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呢? ◆你以上所说的,就是下边我想要说的另一个角度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实践不用理论指导,理论也不能指导实践的现象。究其原因,不是理论不对头,也不是实践不需要理论指导,而是在操作层面,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拉得很远,尽管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愿望,却是事与愿违。 ◇那就是我们实践理论的人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了,让理论的力量在实践的层面上开花结果。 ◆以上只是一种现象分析。事实上,理论确实距离教师所能接受的程度有相当的距离。出现这种现象怎么办?这个时侯,就要想到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的问题。如果再划分层次,那就是将理论进行有效、透彻地解读,甚至是分解,让理论形成在与教师教学实践接近的另一个层面上。就象鉴赏文艺作品一样,剖析内涵,挖掘主旨,增强感悟,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 ◇就是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应该是对接的交点吧? ◆是的。再进一步讲,当前专家所进行的指导与引领,与我们普通教师所能接受的程度还有相当的距离。听了专家的讲座,往往出现“听起来感动,说起来激动,做起来不动”的现象。为什么呢? 不是专家引领的路子不对头,而是很多专家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基层普通教师的业务素养究竟有多高,专家们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判断比较理想化。因此,专家所进行的专业引领往往和我们教师的实践找不到结合点,也就不能做到相结合。 ◇教师没有找到和自己实际情况相应的结合点,这是实际情况,专家们或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觉吧。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在培训时,也往往对很多理论照本宣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传导出的理论当然也就大打折扣,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这个时侯,我们就不能等待观望,就要寻找哪个层面适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合点。 ◇理想化不能只作为一种追求,应该快速找到结合的方式方法才对,不然就成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遥远目标了吗? ◆你理解得很正确。从你的说法上,可以引出现在正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那么我们所做的具体工作是不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呢?其实也是。如果按照条文去生硬套用,也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当它们出现两层皮的现象的时候,问题就很多了。我在博客中所作的分析与表述,其实就是对一些理论进行二次解读,降低一个层次,与教学实践更为接近,让教师容易理解和运用。 ◇我认为也是这样。我看到了那些博文,完全是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那么这个“对接”由谁来进行呢?我想还应该由教育教学管理层的人员进行解读、分解、细化来完成。只有这样,才更接近教师的实践层面。在这个层面,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和运用,也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反过来说,“对接”上了效果就一定出现了吗? 那也不一定,还需要教师进行内化,化作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工作行为。因此还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完成。 ◇明白了。就象您以前说的那样,不能抱怨,明知条件和实际情况已经这样了,只能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才是最佳途径。 ◆是的。实际上,对于很多概念与要求,教师还都没有真正理解到位。比如,“有感情朗读课文”,很多教师理解为就是流利地读课文,或者是有节奏地读课文,或者是“拿腔作调”地读课文,使情感游离于文本之外,只是注重了朗读技巧,而情感极其苍白。其实不然。这个要求,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本当中,以情促读。课标中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教师在理解上还与课标要求有距离,类似的问题这也需要进行二次解读的。 ◇我打个比方理解这件事,就象唱歌的人不是仅仅识谱、定调,还要有汹涌澎湃的真情,这样的歌声才能感人。共鸣从这里说起吧? ◆是的。唱歌讲究声情并茂,读课文的要求也在此。共鸣是文艺作品的内涵与欣赏者产生理解的一致性,并出现非常强烈感受的那种体验。 ◇教学不也应该有共鸣吗?我觉得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出现的。 ◆是的,可以这样说。与文本对话,如果产生共鸣,那将是最佳效果。我认为,只有对一些理论和理念进行深入解读,破解条文性的表述,让教师能够充分分解到教学实践当中,那才实现了有效对接。否则,只是对理论的翻版。因此,我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对接工作,主要要由管理者来做,由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来做。 ◇那就是深刻的理解了,复印的效果没价值,任何东西都要靠自己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受益。谢谢您富有哲理性的解释,我懂了。 ◆是的。我曾经和有些人说过,说起理论表述,好象谁都能看懂和理解,因为谁都认识字。但是其实内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所理解的往往是表层意义,缺乏深刻性,也就不能领悟到内涵。认识——了解——理解——领会——掌握——运用,这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环节。因此,从这几个环节上来分析,很多人对一些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前几个环节上,并没有深刻到后几个环节。 ◇我今天还和学生说呢,“天下文学一大抄,抄到妙处最为高,妙在何处?”我解释为您说的那样,就是内化衍生出自己的新的东西, 这也是别人所拿不走的。 ◆有一定道理。就象古人的背诵,其实也是一种内化过程,背的东西多了,自然而然地也会写了。 ◇真是这样的。

向实践转化,也就是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同时也是理论接受检验、修正和进一步丰富发展。这几者是统一的过程,实质上它们是一回事。比起从实践向理论转化而言,这个从理论向实践转化是意义更加伟大的飞跃。因为不经转化为实践,则理论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再好的理论如不经转化是回不到实践的。教学论工作者对这一点体会是深切的。许多具有实践性和适度超前性的教学理论,由于这个转化环节没有解决好,以致未能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和进一步发展,更有甚者因此而怀疑到这些教学理论本身不好。我们认为,在教学领域,所谓“理论脱离实际”的议论,相当一部分是由此而生的。所以,当哲学工作者提出这个转化环节研究薄弱、应该注意和加强研究的时候,就引起了教学论工作者极大的兴趣,愿意而且一定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那么,这个转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显然,像魔术师变魔术那样是不行的;像黑格尔那样在纯思辨中进行也是荒谬的。我们借助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初步获得一些线索。1.理论要“掌握群众”理论要回到实践,首先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要使这个理论为人所掌握,为群众所掌握。某种教学理论要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靠广大教师以及教学管理工作者,学习、理解、掌握这种教学理论。如果没有这一条,那么,再好的教学理论也永远只是理论,不会回到实践,不能指导实践,永远脱离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理论是不是脱离实践,这个主动权和决定权,操在教学实践者手里。在现实中,既可以看到教学理论本身有问题从而脱离教学实践;也可以看到有些理论脱离实际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没有很好地学习、理解、掌握相应的教学理论。这是不能否认的,把理论脱离实际的责任一味地或完全地归诸教学理论,是不合事实的,不公正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在这里的责任是,除了尽量使理论具有科学性而外,还要对理论多做传播工作,特别是通俗化的工作,以便广大教师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2.要经历几个环节广大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有所学习、理解和掌握,这还不等于自然而然地会回到实践,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在有关的研究中,对此概括和表述不尽相同,约有以下几种说法。两阶段说。①以思维为主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目的、模式、计划、决心);②以行动为主的行动过程(试验、推广)。三阶段说。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①理论、目的的提出和计划、方案的制定;②计划、方案的实施;③实践的结果。另一种说法:①实践目的;②制定实现实践目标的具体方案;③典型试验。四阶段说。①提出目标;②制定方案;③选择方法;④分析结果。这些划分和描述,从不同角度着眼,各有优越之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全面地认识问题。在教学领域,一般常见的过程大体是:①提出教学目的;②制定教学方案;③展开教学活动;④分析教学结果。大而言之,中小学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前前后后的全过程是这样;小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前前后后的情况也是这样。展开一些说,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教学基本理论而制定的。这些理论是教学目的的前提,没有这些理论就提不出这种目的;可是反过来说,如果不提出教学目的,那么这些理论即使再好也不能转化为教学实践。因为目的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动力。所以广大教师必须把学习、理解、掌握的某些理论与当前现实情况结合,经过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教学实践目的。这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第一步。停留于教学目的这一步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具体化为行动方案、计划,或观念模型、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上怎样互相交错配置。每位教师上课都要写和会写教案,就是做的这一步工作。教学的方案、计划或模型、模式,是教学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结合点。教学科学的追求之一,从实践这一头来说,就是希望教师们的教案日益具有理论自觉性、科学性;而从理论这一头来说,就是希望书本上的东西能真正变成教师们的教案。但是,到此为止,还没有超出思想、认识、精神范畴,还未真正回到实践,所以第三步是要将教案付诸行动、活动、实施。一方面坚持实施所设定的目的和既定方案;另一方面排除各种无关或不利因素的干扰。这才算真正回到了实践。不过,教学实践也和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一样,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也不只是形体动作或物质变换活动,而是寓有理性和社会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的,所依据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合乎实际、合乎科学,还要视其结果来确定,所以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也是理论回到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特别是理论回到实践,不仅为了指导实践,而且还要接受检验,进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理论自身,这就更要经过评价这个环节。3.要重视教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不难理解: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等等活动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近年来热烈讨论和实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同时也就是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只不过我们一些同志一方面兴高采烈地赞赏和参与教学实验,一方面却又在那里消极议论:教学理论还脱离着实际。而没有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验的兴起和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正在切实地解决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试对国内外任何一个教学实验分析一下,无不体现了理论向实践转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例如,规模很大的自学辅导实验,就是根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理论,学生应该作为教学主体的理论,学生学习具有个别差异的理论等,第一步提出教会学生自己读书以达到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步接着设计特殊教材或自学提纲、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第三步付诸实施。最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进行分析评定。这样,有关的教学理论不仅转化为实际活动,指导教学获得实际效果,而且生成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又例如,我国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实验,根据两种理论,分别形成两种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模式。这是大家熟知并称道的。其一,主要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如严谨的结构、形音义之间有规律性的联系等,运用分析的方法,采取识字、阅读、写作分步走的教学结构,于是而有“集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其二,主要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利用汉语拼音以克服汉字表音差的弱点,运用综合的方法,采取识字、阅读、写作同步的教学结构,于是而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这两种教学实验实际效果都很好,也都证明各自依据的理论回到了实践,指导了实践。同时,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检验、丰富了我国语文教学理论乃至汉字语言理论。其他,如赞科夫的教学实验,正是他关于教学与发展理论,转化为实践,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布鲁纳的教学实验,包括他亲自在一些实验学校小型实验和60年代初美国的课程改革运动,也正是他的“结构一发现”的理论转化、回到、指导教学实践并受到严格检验的过程。布卢姆的教学实验,则是他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活动;如此等等。他们也都使各自的理论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实即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教学实验的开展和教学模式的生成,正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正是教学理论转化、回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重要形式和结果。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近年来教学实验蓬勃发展起来,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应运兴起。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在队伍上也体现了这种结合。就是说,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把教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实际工作者包括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联系到一起。可以认为,教学实验的兴起和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使传统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发生了一个大变化。我们应该及时地觉察到这种变化,及时把握这种变化,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这种变化不仅使理论向实践转化这一飞跃过程具体化了(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这一方面);而且对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过程,也加深了理解。对于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路线,不能误解为:从头做起,走着瞧,等待自然的恩赐;而理论先行,进行教学实验,生成教学模式,进而上升为理论,乃是有效的途径。4.要全面看问题,防止简单化对于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问题,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说具体化一些了,但严格讲还是简单化了的。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提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具有间接性,不是直接实现的。例如,要通过人,借助物质力量,要经过几个环节,采取一定的形式;等等。这从上边的叙述中已经看到了。第二,间接性还表现出层次性。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一种链条或阶梯的形态。苏联赞科夫等人在其《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合乎事实。他们说:从实践、实验基础上产生的教学论原则,“以后会离开教师现实日常活动、每个学科的特点、掌握学科内容的程度以及学生发展的特点等等,而发挥指导调节作用,那时,以产生直接效能为特征的教学法,便在其推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具体指导教师的工作。实验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其教学论原则,就是靠教学法才得以在教师日常活动和学习中得到贯彻。”这就是说,理论一旦产生就“离开”了实践;它再回到实践和指导实践,要途经教学法这个中间层次的学科。其实按照我们在本文开始所讲,中间学科还更多。它们与实践之间“离开”的程度和“结合”的路线、方法各不一样,显出很多的层次。如果我们不建立起层次性概念,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看成一次到位的事,对于不同的学科等量齐观,那就未免简单化了。第三,整体性。这在前边论述时暂且搁置和舍弃了未谈,因为它是一个总的问题,需要集中讨论。所谓整体性,就是教学理论向实践转化,虽然一般可以说具体的某一理论指导了实践,但严格讲这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是把它从整体中抽出来孤立静止地加以考察的。事实上,没有什么某一孤立的教学理论单独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是已有的理论的全部总和起作用的,并且呈现出一条历史长河。例如,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通过实验、指导实践,一方面可以说五大原则是主要的具体的起作用的理论,但另方面又应当说是纵横多学科历史成果的总和在起作用,而且也只是无尽之流中截取的一段。又例如,我国上海青浦县的数学大面积提高质量的教学实验,总结出四条基本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这固然是相当好的抽象概括,也突出了重点。但如果更仔细地看一看,我们认为这是在中外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总和中突出了某些固有的成分,添加了某些新的成分,主要是加强了探索、活动、情感、反馈、回授等因素,从而引起了指导理论整体的改组和质的变化。正是这种理论的整体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不单是某几条脱离整体的原理径直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理论指导实践是整体效应或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效应。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只是在极有限的范围极个别的问题上,可以相对地看到简单的一对一、线性因果联系。我们在一个时期中曾对此有所误解:所谓“学一点,用一点”“用什么,学什么”“现学现用”“学了就用”……大家都知道,林彪把这些说法发展到极端。这从哲学认识论来说,就是经验主义,甚至是白板论。它既否定了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也曲解了实践的真正含义。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实践是社会历史实践,只包括而不局限于个体、当前的实践。而所谓的理论,其产生和发挥作用,也决离不开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总和。最后,我们还必须考虑到社会学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上面论述时暂时撇开了的。这就是说,上面的分析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的,而未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特别是未涉及价值观。列宁曾经指出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学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遇到反驳的。”现实中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围着升学考试转,极大地阻碍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教学实验遇到极大的困难,在临毕业的班级(高三、初三)几乎无法进行。即使是最好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策略技术,只要和升学考试不合拍,都只会搁置一边。因此,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包括正确的社会动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综上所述,教学领域“理论脱离实际”问题,的确正在受到重视和较认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这个问题的实质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同时,具体地探讨向实践转化的各种条件和运行机制。这就比停留于一般议论、批评和号召,前进了一步。但是必须看到,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毕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上所说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模式,只是其中具体化形式化的一途。事实上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要广泛、深刻得无比,并不能都具体化、形式化。所以还要继续研究下去。无疑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在护理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护理既是一门专业,又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而服务。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人员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过硬的操作本领。因此,护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尤为重要。一、护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教学理念陈旧。护理专业理论教学占主导...

在教学设计中,理论理解怎么应用于教学实践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论述师范生如何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_百度...
答:《学记》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这里所说的“喻”, 即晓喻, 是启发诱导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学, 重在启发诱导。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 是鼓励而不是压抑; ...

谈谈市场营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答:摘要: 通过分析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教学现状,阐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理论;实践;探析 ...

怎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但是在实践层面看,尽管都在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际上理论和实践却常常是剥离的,很多实践不被理论所指导,出现理论和实践“两层皮”,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对接。 ◇是这样的。有时理论和实践之间不是对接的,那么实行起来有偏差怎么办? 教学中遇到这样...

教育理论与实践
答:1一解释主义哲学对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观点 在如何解决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解释主义有自己的方法ldquocasesmdashand mdashinterpretationsrdquo即每一个教师在面对教学问题的时候,都有权利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二级目标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天性,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随着故事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巧妙地夹杂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并巧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如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小学数学如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出自http://www.jxteacher.com/jxxylxm123456/column45599/5e6412d3-44f6-4099-bba1-505e3e1d5f87.html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是目前数学学习的主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

微格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微格教学特点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标明确、高度可控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可观察、可操作、可控制的小型教学单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地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目标明确:微格教学的目标明确、具体...

如何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在教学中有机结合
答:2、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 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 3、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工作,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的平台。 4、观看或实践优质课,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如何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应从以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