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大学”是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大学”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欧阳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这里相对于是第二种意思。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从内容上看,《大学》是一篇极为珍贵的古代教育哲学论文。《大学》体大思精,以人为根本,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大学》的哲理福国利民,是人成就功业、立身行道的指南。全文纲举目张,事理完备。其哲理精微,由内而外,由己而人,从抽象概念到实际功夫,宗旨即是做大人与君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个“在”层层递进,被称为大学之道的“三纲”,“三纲”即三个宗旨、三个纲领。而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称为大学之道的“八目”,“八目”指的是为了达到“三纲”而设计的八项条目功夫,或者说八个进修阶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 其含义是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将品德用于日常生活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 学习,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15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
答:《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全文(节选)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
答: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

大学在于明明德,在于民,……
答: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大学》原为《礼记》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第一章里的句子。意思是《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的理想境界。读书自然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扯得过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至于人,恐怕现在人或者学生早已忘了何为...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学》,白话译文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答: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大学》原为《礼记》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
答:《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翻译: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整句的含义?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 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就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

明德的《大学》第一章原文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志善”的意思是什么?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