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压制 ,吵架就打孩子,只能让孩子言听计从。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会变得独立不喜欢交流 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作者&投稿:贡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是,很有可能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因为孩子受父母影响大,以后孩子的孩子也可能会被孩子打骂,不过我觉得一般言听计从的,都有些懦弱,经常被打,都有些自闭,更不渴望爱情了!

上行下效,长辈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标准的为人处世方式,就是用暴力解决问题,用语言侮辱他人。
讲真心话,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最先从父母身上得到启发。
如果因此,使得孩子面服心不服,长此以往,让他形成阴暗的心理面,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他也会用这种方式对待他周围的人,不管是喜欢还是厌恶。
因为他从来没学会正确的交流方式,正确的喜欢形式。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影响了他什么,那么将来,他的行为准则就会从长辈身上的到继承与借鉴。
所以,父母正确的处理方式也会给孩子带来尊重与欢喜。

可以说一定遗留心理疾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种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对孩子的整个人生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肯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孤僻,不懂爱心,需要有一个人正确的引导,真心爱她,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怀,她变得更强大,反过来用心保护和爱她的人

是的,会很容易爆发,不容易跟人沟通,他的想法没人会知道,如果一有什么事会忍不住逃避不愿意面对,也不会解释什么,搞不好会有自闭症,没有自信,不愿意结交太多朋友



作为儿子就要对父母言听计从吗? 可是我已经成年了。~

当然要有自己的主见:父母的只能当是建议:不能全听;但要做的不对还是要听父母的

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丧夫,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所以即便是没有外在的影响,孩子内心就要自己经历这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表现得跟小时候不一样,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长真的不要太大惊小怪。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 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 这种叛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其次,当孩子表现得叛逆时,不要一味地压制
青春期之前,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这种心理让孩子依赖父母。
但青春期之后,孩子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比如,明星,科学家,政治家,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该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后的积极意义。
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家长对孩子压制得太厉害,那么孩子自然就会把大量的精力都消耗在跟父母对抗上,那么应该他集中精力的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就跟不上。
所以,家长要明白,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变弱,孩子的叛逆程度 也会自然而然下降。
第三,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太听话
中国家长都习惯用“听话”来要求孩子,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千万不要再把乖,听话当作优点。
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在青春期仍过于听话的孩子,其父母一定有很强的控制欲,会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
这样的话,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这会造成叛逆期推迟和缺乏生命力,这两个恶果。
心理学家胡慎之提出,如果孩子比较叛逆,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应该更担忧。
因为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简单来说,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达愤怒,而“听话”的孩子则容易将愤怒憋在心里,最终攻击自己。
简单,评定孩子是否聊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话少,行动少,情绪少,这三个方面。

第四,要给孩子更大的独立空间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力量远强过孩子,于是语言层面的链接,很容易就成为父母发出语言的指令,而孩子要遵从父母的语言,这就是“听话”。
小时候,“听话”的孩子什么都愿意跟父母分享,父母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却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独特性。
其实,父母不必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全程掌控,不要渴望彻底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只要孩子守住了好好学习不做坏事这一底线,就不要总想着去和孩子谈心。
要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另外,青春期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样子了,做父母不必太为孩子偶尔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五,不是孩子太叛逆,而是父母太焦虑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自己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心理变化的改变,自然地会出现许多问题,这是青春期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家长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
有时,并不是孩子变得多叛逆,而是父母的焦虑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有的妈妈本身自己就缺乏独立,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地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这种粘在一起的感觉消除了自己的孤独、空虚。
儿女出现成长问题,一般都能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原因。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叛逆给你带来很大压力和焦虑的时候,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特别害怕孩子离开你,以及自己丧失了掌控孩子的一种权力感。
如果是这样,那建议家长要先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的生活不无聊,不空虚了,那么你就不会太粘儿女,这样给他们的空间就会开阔起来,孩子也不用像防贼一样,处处小心提防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之前对孩子照顾得太过精细,也就意味着你对孩子的控制得太多,那建议可以试着改善一下与配偶的关系。
当你把情感重心从与孩子的关系转移到与配偶的关系上来,让配偶来填补你情感的空洞,那么孩子和你都会松一口气。
总而言之,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是身心发展的正常表现,父母不过太于紧张,也不要太压制孩子。
如果发现跟孩子的关系有了问题,不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独立人格的父母,不会只盯着孩子,会多方面地发展好自己。
无论孩子多大年纪,父母跟他们所建立的连接,不仅只停留在语言上,还要有更深层面的情感链接。
这样孩子就会节省下对抗父母的精力,用在学习和发展兴趣上。
因为他们会知道:
无论自己听不听话,都能感觉到父母和自己在一起,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
将来,我会走我自己路,而他们也会为我祝福。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感觉到父母就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