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中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呢??? 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表达了什么

作者&投稿:称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嗯,你说的很对。
全诗的内容是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对杨花榆荚的描写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也就是你说的先揶揄,后赞扬。杨花榆荚避短扬长,姿色虽然比不上百花,但是发挥它们的长处,像雪花漫天飞舞来装扮美丽的春天,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

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晚春》(唐 韩愈)的赏析~

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

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会,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韫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应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草木知春不久归的全诗
答:《晚春》全诗原文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首诗是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名为《晚春》。诗中通过描绘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首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草木...

晚春这首诗作者为什么批评杨花榆荚无才思
答: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洒花絮像雪花般漫天飞舞

晚春中诗人赞颂杨华和榆荚怎样的品质?
答:《晚春》中诗人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供参考。

晚春中的第三四句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否更深层次的赞许?谈谈你的看...
答:我觉得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只是一种揶揄吧。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无才便是德。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它们只能飘来飘去。

韩愈的《晚春》哪句表达对春的留恋了
答:这句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晚春》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韩愈的《晚春》中对扬花的评价是什么?
答: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

如何赏析韩愈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描绘出了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景象。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没有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要抓住时间,利用好时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杨花的赞美之情。

晚春中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答:答:本人以为,晚春并不是在贬抑“杨花榆荚”,相反,却是在赞美。这是因为:诗歌在说,当杨花榆荚看见草木知春将去而竞相芳菲,姹紫嫣红的时候,就联想到了自己:没有百花的色彩缤纷,没有百花的妖娆美丽,就像一个没有才思的人一样,能为将要离去的春天做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就用自己的方式做出...

《晚春》中,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答:诗人回首自己的人生旅程,感慨时光流逝之无情,自勉要惜时勤学,以免皓首无成。诗人出于对文坛永葆青春活力的美好愿望,寄予年轻人勇于探索、创新的厚望。

《晚春》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草树、杨花、榆荚 用拟人的手法写.效果是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2、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寄寓着一定的哲思,即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