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的战役经过 请简要概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作者&投稿:亓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

人民解放军突破江防,占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1949年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为争取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人民解放军数度推迟渡江时间。

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扩展资料

1、渡江战役结果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台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2、时代背景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先后发起渡江。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突破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渡江战役意义深远重大: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克服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经过:

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

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又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

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扩展资料:

渡江战役的背景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悍然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天夜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预定部署发起渡江作战。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渡江作战开始以后,粟裕通宵坚守在指挥所里。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渡江战役胜利,今夜你们谁也不能睡,我也不睡。你们不要考虑我的休息,有什么情况马上告诉我,我就守在电话机旁。”  人民解放军中集团首先实施渡江作战 千帆竞发,强渡“天堑”,只用一个多小时就突破鲁港至铜陵段蒋军江防阵地,攻占铜陵、顺安、繁昌、峨桥等地,把蒋介石的千里江防拦腰斩断。  粟裕直接指挥的东集团4个军在江阴至扬中段渡过长江后,迅速突破蒋军防御阵地,打退敌人3个军的多次反扑,建立了东西50公里、纵深10公里的滩头阵地,继续向纵深进击。刘伯承指挥的西集团在江西省彭泽县至安徽省贵池县地段突破敌人江防,并迅速向纵深发展,隔断了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蒋介石集团苦心经营3个多月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政治争取和中共地下组织的策动下,江阴要塞国民党守军7000多人起义,生俘要塞司令戴戎光,并立即调转炮口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领所部25艘舰艇在南京附近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投降,其余海军舰艇逃往上海,蒋介石部署在长江的海军舰队顿告瓦解。  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由第三野战军机关部分干部、教导团和在苏中“土海军”海防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北军区海防纵队,以及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海军舰队等部队组成。后来,就把四月二十三日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纪念日。  粟裕率领三野指挥机关渡江南进,特地到江阴要塞视察,接见了组织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等人。粟裕说:“你们为大军胜利渡江作了重要的贡献,为党为人民立了大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渡江成功,国民党反动派乱作一团,仓促部署实行总退却,代总统李宗仁率领留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部分机构人员逃出南京。粟裕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南京敌已极形混乱,正向南或向东撤退”,指令各部加速渡江,截歼逃敌。粟裕的电令指出:“如南京之敌逃窜,则三十五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  4月23日,在南京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接应下,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  人民解放军冲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兴奋异常,挥笔题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以后,粟裕在三野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单从军事上去看国民党的崩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去看。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过了江,而且在政治上过了江”。



中国共产党最终通过渡江战役解放了什么地方~

中国共产党最终通过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也解放了全中国。三大战役胜利后,长江以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在此背景下,不断有人释放和平烟幕,企图划江而治,建立所谓的南北朝。也有不少人试图依托长江天堑,进行殊死顽抗。为了打破敌人的幻想,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人民解放军百余万部队齐集长江北岸,为横渡长江做准备。其中,安徽中部的巢湖,位于合肥东南、长江北侧,与渡江战役指挥部近在咫尺,同肥东、肥西、无为、芜湖等地连成一片,湖面开阔,河网交错,人口稠密,是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准备的中心区域。
渡江战役开始后,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英勇冲锋,突破长江天堑,吹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号角。

渡江战役战斗历史。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三野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以上内容参考 中央党校——渡江战役:将革命进行到底

参与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原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与此同时,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拔除了枞阳、土桥、仪征、三江营等长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人民解放军突破江防,占领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1949年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午夜发起渡江作战。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扩展资料:
渡江战役的影响: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嘉陵江战役的战役经过
答:三路红军全部强渡成功,嘉陵江西岸的川军防线已开始崩溃。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也迅速过江。此时31军已扑向剑门关;30军突向剑阁;9军则与川军王致远部拼起大刀,夺下阆中和南部,歼敌3个团;红4军也已相继过江。下一步战役发展的关键则是夺取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东北60里的大剑山上,扼控川陕大道,七十二...

渡江战役的时间与经过是怎样的?
答: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六要素分别...
答: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3、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4、事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发生|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原因江战役。5、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6、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

简要叙述渡江战役的过程
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

长江之战是怎样的战役?
答:2、时间:1949年4月20日起。3、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4、原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5、经过: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湘江战役起因经过结果
答:1、时间: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2、地点:广西全州县。3、主要人物:中央红军、国民党军。4、过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

汨罗江战役过程
答:击溃了狮子岩一带的吴军。中午12时,北伐军攻占平江,第7军也占领了涪口市、将军山和张家碑。20日,第8军主力过江,沿着铁路追击吴军,22日攻下岳阳。同日,第4军第10师拿下通城,前锋紧追吴军溃兵至大沙坪。吴军撤退至汀泗桥,而第7军在大沙坪与第4军会合,标志着北伐军主力已进入湖北境内。

渡江战役历史背景资料 (简短概括)
答: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

嘉陵江战役简介
答:嘉陵江战役是指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强渡嘉陵江,向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强渡嘉陵江,对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的一次进攻战役。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川甘边境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边...

唐朝白水江战役
答:白水江战役应该就是那个白村江战役 中日激战白村江 661年正月(农历,下同),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