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传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杨烈妇传翻译及解词

作者&投稿:冀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烈妇传》翻译: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

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

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

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

叛贼,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翻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杨烈妇传》原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杨烈妇传》注释:

1.陷:攻陷。

2.盗:侵略。

3.累:。

4.会:会师。

5.济:成功。

6.:冒死。

7.乘:登上。

8.爨:烧饭。

9.食(音同‘四’):给……吃。

10.无:无论。

11:周而均:周全并且公平。

12.蜚:同”飞“。

13.固:,坚守。

14.淠(音同”皮”):城墙。

15.超:越过。

此文出自唐代·李翱所作的《杨烈妇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杨烈妇传》选自《李文公集》,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作者曾在《答皇甫湜书》中自信地写到:“仆文虽不足以希左丘明、司马子长,足下视仆叙高愍女、杨烈妇,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新唐书·烈女传》所载杨烈妇之事与本文大抵相同,当以此文为据。

作者简介:

李翱(772—836),唐代哲学家、文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据《新唐书》本转记载,李翱出生于名门望族陇西李氏,乃“后魏尚书左仆射冲十世孙”。

父楚金,贝州司法参军。李翱幼年刻苦读书,勤于佛学,博雅好古,为文尚气质,后师从韩愈,世人多以“韩李”并称。贞元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元年(841年)卒于襄州(今湖北襄阳)。

他的思想为后来道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散文平实流畅、富有感情色情,《来南录》记载天和三年十月自长安经洛阳,由水道至广州的行程,虽极简略,但已具日记规模,开日记体游记散文之先声。

李翱是韩愈的学生,所以他的文学思想受韩愈影响颇深。在推广古文运动时,主张文章要义、理、文三者并重,“文以载道”是他的文学主体核心。他的文章素与韩愈齐名。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妇女的美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贤女了.对于分清战争形势.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战争频发.朝廷注重施恩表彰.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蓄如山的粮食.发放军饷从容而不吝啬.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不知有多少人.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人也有.她是什么人?像杨氏这样的.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肯定也有勇气."杨氏算得上这种人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了?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妇女的美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贤女了.对于分清战争形势.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战争频发.朝廷注重施恩表彰.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蓄如山的粮食.发放军饷从容而不吝啬.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不知有多少人.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人也有.她是什么人?像杨氏这样的.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肯定也有勇气."杨氏算得上这种人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了?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就会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积聚的了,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样的话一定能成功的。”于是把差役,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但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死守县城。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于是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妇女的美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贤女了。对于分清战争形势,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战争频发,朝廷注重施恩表彰,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蓄如山的粮食,发放军饷从容而不吝啬,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不知有多少人。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人也有。她是什么人?像杨氏这样的,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肯定也有勇气。”杨氏算得上这种人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了?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攻陷)汴州;既又将盗(侵袭)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俘获捆绑;累 通缧)其男女,以会(会合)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不知道怎么办)。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你是县令;“君”后省略“乃”)。寇(作乱的人)至当守;力不足,死焉(死在这件事上),职(应尽的职责)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的积聚了。积:动词做名词,积聚的粮食),府库皆其财也(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国家还有什么呢,宾语前置)夺贼之财而食其食(夺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第一个食:名词作动词,给...吃),重赏以令死士(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以:用来),其必济(看来一定能成功。其:表推断。必:一定。济:成)。” 于是,召胥吏(官府中的差役和小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岁满:期满。罢:免去职务),非若吏人、百姓然(若...然:像...那样)。吏人、百姓,邑人(本县的人。邑:县)也,坟墓存焉(祖先坟墓在这里。存:在),宜相与致死(冒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丧失忠义品格)而为贼之人耶?(为贼之人:充当贼寇的人)”众皆泣,许之(答应拼死守城)。乃徇曰(询:向大家宣布):“以瓦石中贼者(中:击中),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乘城:登城防守。乘:登)。杨氏亲为之爨(cuàn:烧饭)以食(sì:给...吃)之;无长少,必周而均(无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无:无论。周:遍)。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矣,皆悉力守死(悉力:尽力。守死:守城至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足以立威),不如亟(jí)去(赶快离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fēi)箭(蜚箭:飞箭,流矢。蜚 通飞。)集(射中)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坚持)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与其:如其。愈:胜过,较好)” 侃遂忍之,复登陴(pí:城墙)。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精良武器)、高城深沟之固(沟:护城河)。贼气吞焉(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心理。气:气势。吞:吞没),率其徒将超城(超越城墙)而下(入城)。有以弱弓(普通的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jiàng州太平县的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妇女的品行),奉父母舅姑尽恭顺(舅姑:公婆),和于娣姒(dìsì:妯娌),于卑(辈分低的)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háng)列(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自从有战事兴起。厥:句首助词无实意),朝廷宠(褒宠,加恩)旌(表扬)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货财自若(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冠胄(戴头盔。冠:动词,带帽)服甲(穿战衣。服:穿衣。甲:战衣)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那是些什么人啊)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当之矣。(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赞曰(评论):凡(大凡,大概)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只,单单)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没有分别,相同)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其何加焉:那又如何呢)予惧其行事湮灭(消灭,丧失)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翻译: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尽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尽快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坚固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入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于是一个个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评论说:大概人们的观点,都是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那后代呢?(如果)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有分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不能流传,所以都记叙下来,打算告诉史官。

杨烈妇传全文翻译~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妇女的美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贤女了.对于分清战争形势.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战争频发.朝廷注重施恩表彰.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蓄如山的粮食.发放军饷从容而不吝啬.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不知有多少人.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人也有.她是什么人?像杨氏这样的.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肯定也有勇气."杨氏算得上这种人了.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了?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什么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不到流传.所以叙述下来.并打算告诉给写史书的官员.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尽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尽快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持固守阵地!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里还要好吗?”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坚固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入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于是一个个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勇敢刚烈的道理,这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那些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那是些什么人啊?像杨氏这样的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合乎这句话了。” 评论说:大概人们的观点,都是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那后代呢?(如果)真的出现了,和古人没有分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不能流传,所以都记叙下来,打算告诉史官。

杨烈妇传文言文翻译
答:1、《杨烈妇传》翻译: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

杨烈妇传的原文
答: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3]其男女,以会[4]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

《杨烈妇传》的杨氏至兹犹存怎么翻译
答:杨氏至兹犹存:杨氏到我写这篇文章时还活着。兹:此,这 存:活着 参考资料:古诗文解析

文言文题 在《杨烈妇传》中, 有一句“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一 文言...
答:这整个句子是“如果……就会……”的条件句式,而解决问题主要解释“其必济”即可。其必济很明显是一个系表结构,it must be successful.其是主语,在此应该译为这件事,必表示一定会,必然会,语气,影响不大。主要分析其和济的关系。本句正确翻译为“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

求《杨烈妇传》知识点,包括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等,谢谢啦!
答:《杨烈妇传》知识点 1.解释加横线的字:陷汴州 既又将盗陈州 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不知所为乃徇曰 以瓦石中贼者 侃率之以乘城 亟去有蜚箭集于侃之手 力不足,死焉,职也。贼气吞焉, 奉父母、舅姑尽恭顺 厥自兵兴 项城为叛军困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 杨氏当之矣 赞曰 凡人...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翻译
答:这是源自杨烈妇传的句子。建中四年,李希烈反唐,攻陷了汴州,接着又侵袭陈州,开拔到达项城县。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叫他不能投降,应当守卫;她把官府中的差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鼓励他们“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自己的城邑,怎能忍心丧失忠义而充当贼寇的人呢?”...

杨烈妇传文言文知识点
答: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④。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相与散去。项城之无伤焉。(唐•李翱《杨烈妇传》)网上找了很久,94米找到,555~~~帮我找找8 ...

焦烈妇文言文翻译,急急急,晚了不要
答:旋传陆语,谓已痛改前非,自今以往,苟不率教者,有如白水。迨妇既嫁,伉俪颇相得。时明经适馆宣城,与壻舍相距咫尺,则频诇察之。陆惮明经之严,稍自检束,妇又时举嗜博之害以规之,陆自此不复至博场。顾陆家已中落,度日至艰困,米盐薪酰,半取给于妇之十指,针纫补缀,至夜分不勌...

《杨烈妇传》概括段意
答: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 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

文言文杨烈妇传 主要内容
答: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内内容概要 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军阀(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