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佛教250条戒律具体内容 250条的具体内容

作者&投稿:尤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戒律因人而异,有比丘,比丘尼,还有在家出家的佛家弟子等。最初成立时并没有制定僧团的戒律。后来随着问题不断的发生,佛教为了有效地对僧团进行管理,逐渐开始随机制定戒律。250条是没有的。

佛教的戒律主要是分为五戒、十戒、具足戒三个等级要求,其中遵守的纪律等级也各不相同。分别是比丘与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简称具戒。出家人只有受过具足戒的,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关于具足戒的条目,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前,为比丘制定的戒律就已经达到了200多条。随着佛教戒律的完善,现在南方国家所传比丘戒是227条,藏传佛教是253条,汉地的佛教是250条,各地戒律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有条目和分类有所区别。另外,比丘尼所受的具足戒条数是多于比丘的。比如汉地比丘尼的具足戒是348条。

沙弥和沙弥尼虽然不受具足戒的约束,但是也要守十戒。所谓十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做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积蓄金银财宝。另外,沙弥日常还要遵守十四事和72威仪。

式叉摩尼专修四根本戒和六法。四根本戒是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六法是指身体不得与成年男子相接触、不盗一针一草、不得故意杀害异类众生、不得说谎、不得在中午之后进食、不能饮酒。

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的佛弟子。他们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简称戒“杀盗淫妄酒”。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比如,不杀生就是不侵犯别人不侵犯别人的生命。不偷盗,就是不侵犯别人的财产。不邪淫,就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节。不妄语,也就是不侵犯别人的名誉。所以说守五戒,也就是守法。不侵犯别人,自然可以免除恐怖而获得身心的自由与平安。

综上所述,佛教对七众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要求他们受具足戒。对于在家的佛弟子则只要求他们遵守五戒。这些因人而异的戒律,充分考虑到了修行者的实际情况,这样既有法可依,又实际易行。

扩展资料: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广义上尚指最初的尸罗、出家众的学处、波罗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团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

毗奈耶(梵文:vinaya)是佛教术语,为三无漏学之一。有关戒律规定与解释的佛教经典的汇总,称为律藏(巴利语:vinaya-piṭaka),与“经”和“论”合称“三藏”。专门学习戒律的佛教僧侣称为律师,以戒律研习为主的宗派,称为律宗。

对于学习佛法者,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佛教戒律-百度百科



那是比丘戒律,
具足戒也称近圆戒,出家者只有受过此戒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按照中国唐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二者主要的戒条相同。最重的戒有四条,称"波罗夷罪",犯者被开除僧团("不共住"),有淫、盗、杀、妄(大妄语,妄称自己得道成圣);其次为"僧残罪",犯者经过严格的在僧众面前忏悔的程序,才能被保留在僧团,有十三条,有手淫、触摩女人身体、诬陷好人、破坏僧团等。此外还有很多情节较轻的戒条,以及有关日常修行和生活的规则、仪规等。中国在唐以后依用道宣对《四分律》的论释,他将此小乘律纳入大乘佛教的体系。

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为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的戒律,因与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
具足戒的内容,南北传佛教所传的戒本各异,按《四分律》所载,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比丘(尼)戒可大别为八种:
1.波罗夷:有断头、无余、极恶、不共住等义,为戒律中的根本极恶戒。是开除不共住的弃罪,比丘(尼)若犯此法(杀、盗、淫、妄),则丧失其比丘(尼)的资格,无法再生活于僧团之中,死后并堕地狱。此罪如同断首之刑,不可复生,永被弃于佛门之外。
2.僧伽婆师沙:意译为众余、众决断、僧初残,简称僧残。僧众犯了这方面的戒,等于一位残废者一样,是次于波罗夷的重罪。《毘尼母论》说:“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名之为残。”犯此罪者,若得清净大众为如法说忏悔除罪之法,此罪可除;若无清净大众,不可除罪,是名“僧残”。譬如不真实的情况,随便诬赖别人、毁谤别人,就犯了僧残罪。
3.不定:谓实犯与否及所犯何戒犹未审明,尚在怀疑判断之中。有屏处不定戒、露处不定戒二种。为比丘受持具足戒的部分,比丘尼戒中没有这一类。
4.舍堕:音译为尼萨耆波逸提,波逸提的一种。此戒乃警戒由于贪心而集贮无用的长物,助长生死之业,于是堕落三途,故舍弃此等的财物、贪心、罪业,称为舍堕。犯此罪皆与衣、钵等物品有关,故罚以没收物品,并于大众中忏悔。例如把多余的钵或衣服收藏起来,不肯转送给他人,超过十日以上不用,就犯了这条戒。
5.单堕:为波逸提之一。与前述舍堕不同的是,此法无物可舍,但乞忏悔,故名单堕。也就是说,舍堕必须舍去犯戒的财物,而单堕则只要向他人忏悔,即可以得到清净。
6.波罗提提舍尼:简称提舍尼。意为向彼悔、对他说。犯此过错者,必须向一人发露忏悔,是轻罪的一种。
7.众学:规定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细则,其数众多,应常习学,故称众学;又此戒难持,应加细心注意,故特以学为名。属突吉罗的轻罪。众学法相当于今日的生活须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
众学的数目及内容,因事多而细小,因此诸律所载相异之处不少,其中《四分律》总为百戒,故一般称百众学法。又比丘所持及比丘尼所持的百众学法不相同。
8.灭诤:止灭僧尼诤论所设的方法规定。因有七种,又称七灭诤。所谓灭诤法即大家意见不合,争执起来时,要面对面坦诚布公地互相表白说明,解除彼此之间的误解。一旦化除争执,事后则不可再有议论,不可背后再搬弄是非。
以上八类合为五篇,即: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提舍尼与突吉罗。五篇再开为七聚,有:波罗夷、僧残、偷兰遮、波逸提、提舍尼、恶作、恶说等。兹表列如下:

八 类 五 篇 七 聚
波罗夷———波罗夷———波罗夷
僧 残———僧 残———僧 残
不 定 偷兰遮
舍 堕———波逸提———波逸提
单 堕
提舍尼———提舍尼———提舍尼
众 学———突吉罗———恶 作
灭 诤 恶 说

比丘(尼)戒条如此之多,是因为要僧众藉由戒律的规范,以养成足堪住持佛法,成为人天师范的僧格,使正法得以久住,佛法长存。故佛陀所制定的戒条内容包括比丘(尼)对个己道德行为的提升,对教团应担负的责任以及微细的威仪行止等,计有数百条。

你所问的戒律是比丘的戒律.没有受戒的不可以知道.

我想知道佛教二百五十戒的详细内容,1-250条戒律需要一条一条地列出!辛苦了你们了,谢谢!~

  阿弥陀佛!比丘的戒律我不可以告诉。这是有规定的,出家人的戒律非出家人不可读的。建议你也不要读,除非你是准备出家并准备受这个戒律了。

  如你有需要,我可告诉你在家菩萨戒的戒律如下:

  壹、释题
  贰、释六重戒
  杀戒第一
  盗戒第二
  大妄语戒第三
  邪淫戒第四
  说四众过戒第五
  酤酒戒第六
  结文
  叁、释二十八轻戒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第一
  耽乐饮酒戒第二
  不瞻病苦戒第三
  见乞不与戒第四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
  见四众毁戒心生憍慢戒第六
  不持六斋戒第七
  不往听法戒第八
  受僧用物戒第九
  饮虫水戒第十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
  独宿尼寺戒第十二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
  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
  蓄猫狸戒第十五
  蓄养畜兽不净施戒第十六
  不蓄三衣、钵、杖戒第十七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
  市场贩卖斗秤不平戒第十九
  非时非处行欲戒第二十
  商贾不输官税戒第二十一
  犯国制戒第二十二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第二十三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
  在五众前行戒第二十五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
  养蚕戒第二十七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

在家人绝对不可以看出家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戒本疏行踪记》(引十住毗婆沙论)云“三藏为言,律藏胜故、蜜故、为佛独说,制必僧中,不许余众之所读诵;非所学故。”《大智度论》“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律”,《分别功德论》: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悔,幸勿藐藐听也。”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不得听大众的说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认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阅读大戒,否则便成“贼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听,也不得读。《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请问佛教比丘二百五十戒律的具体内容条例?
答: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悔,幸勿藐藐听也。”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

佛制定的戒律有哪些?
答:一、佛教一般常说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其中前四条又叫根本戒,属于性戒,即不管受不受戒犯了都有恶果,如果是出家人,则不邪淫改为不淫欲。简单解释如下:.1、不杀生戒:如果知道是有生命的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之心,并且具体实施了这种行为,造成了对方死亡的结果,...

佛教有那些戒律要遵守
答:受,戒律男性二百五十条,女性三百多条,内容若非比丘比丘尼不应观看读 诵 其他还有菩萨戒,不论出家在家均可受持,在家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有十重四十八轻戒:1、六重戒:不杀生、不偷盗、不虚说、不邪淫、不宣说四众过罪、不酤酒 2、二十八轻戒:常当供养父母师长、不得耽乐饮酒戒、戒恶心...

佛教的戒律是怎么规定的?
答:(5).不饮酒。(6).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7).不歌舞倡会、不故往观听。(8).不坐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过午不食)。四、沙弥(尼)受“十戒”。上面9条再加上不持金钱。五、比丘(尼)受具足戒。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

佛教里面说说的守戒是守什么呢
答:2.五戒。(学佛有基础后,到寺院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霪、不妄语、不饮酒)3在家菩萨戒。(五戒居士进一步,可以到寺院受在家菩萨戒。有六条重戒,28条轻戒。此处不列举)4沙弥戒。(出家人刚出家,受10条沙弥戒,此处不列举)5比丘戒。(出家人进一步受比丘戒,共250条戒律,在此不列举...

信仰佛教的居士的一些戒律与要求?
答:信仰佛教的居士的一些戒律有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奉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修习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和八关斋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著香花蔓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顾往...

佛教基本戒律是什么?
答: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1、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2、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

佛教规条
答:一.佛家八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八关戒斋的简称。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据《法苑珠林》卷一0六为: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3、无淫意,不...

佛家戒律有哪些?
答: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

请问,在佛教中,有关戒律的经典是哪些?
答:请问,在佛教中,有关戒律的经典是哪些? 莫学知道十善五戒,听说在此戒之外,有更加超凡入圣的戒律,例如菩萨戒,请问都是什么?... 莫学知道十善五戒,听说在此戒之外,有更加超凡入圣的戒律,例如菩萨戒,请问都是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鹤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解汝兰 2012-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