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日晷 我国古代是怎样计量时间的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

作者&投稿:承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铜制的指针叫“晷针”
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Gnomon),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现有常见的日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常见日晷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 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 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极地晷
极地晷(TheRE polar Dial) 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大日晷
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
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
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日晷的角度等计算
日晷的制作除了指时针必需正确的安装之外,时间线的刻划也不能忽视。各形日晷时间线的刻划与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时针的高度等,都有关系。假设地理纬度为φ,指时针的高度为H,要刻划的时间与正午的差值为T;时间线与指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各形日晷的计算式如下: (1) 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 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 (3) 极地晷:D=H*TAN(15*T) (4) 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 东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 侧向垂直式:TAN(A)=SIN(O)*TAN(R+15*T) 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TAN(W)=SIN(θ)*COT(φ) 指时针高出于墙面的夹角SIN(O)=COS(θ)*COS(φ) 指时针与正午线的时间线差COT(R)=COT(θ)*SIN(φ) 6点与12点时间线的夹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墙面的斜角 (7) 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sin(φ) 竖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阳的赤纬,V:时间点在短轴方向上的值 D:时间点在长轴方向上的值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中国古代测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就能测定时间。因盘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sundial]∶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漏刻是我国最古老的测时设备。漏,是漏水的壶,借助水漏出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流逝,是守时设备;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用来标明漏水所反映的具体时间,是报时设备。将漏和刻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测时设备——漏刻。据梁代的《漏刻经》称,漏刻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先有漏后有刻,即起初以漏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样十分麻烦且计时难以准确,于是节制漏水速度并在壶壁上刻有标志的漏壶就出现了。从记载和考古证明,严格意义上的漏刻起用于汉代。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漏,以铜(铜壶)受水;刻节,昼夜百刻。”由此推知,汉代是以刻来计时的,当时的一刻略小于I5分钟,这与今天我们称15分钟为一刻钟有一定的联系。
漏刻又称水钟。在机械钟没有出现以前,它一直是宫廷测时的主要设备。在汉代,出现了带有补偿壶能保持恒定水压的漏刻。张衡时,将有虹吸管的漏刻与浑天仪连接起来,制造出了自动水运浑天仪。唐代,一行和尚还把漏刻改造成能自动报时的“自鸣钟”。到了宋代,燕肃利用漫流原理制造出莲花漏,才使漏刻的制造形成定式,并沿用了数百年。

俗话说 “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 “ 一寸”使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
光阴称“寸”,缘于古人用“晷”来测算时间,“晷”又称作“日晷”。日晷即是在圆形板上刻上表明时间的度数,圆中心立一小棍。
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地映在度数上,即表示着时间。“寸阴”,即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距离。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开始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
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一首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扩展资料:
一、日晷简介: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二、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寸光阴一寸金

公务员考试题目: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