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张机的作者 《九张机》的全文及解释

作者&投稿:谏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张机》是宋长兵的作品之一。
夜半芭蕉落雨密,不胜彩丝过织机。一梭一线红烛泪,织成九张醉梦里。
一张机,春雷一声动天地,天地不知谁梦泣。似梦非醒,一场美丽,红烛无人剔。
二张机,春江水暖寒鸭戏,柳树枝头飞黄鹂。你我未老,各奔东西,空愁一江水。
三张机,采桑牧蚕为求丝,推机传梭为谁衣? 燕子画楼,荷寄兰溪,夜半听鹰涕。
四张机,朝朝暮暮弄横笛,哀哀怨怨无处依。一处相聚?几多别离,为谁白发髻?
五张机,梅花虽瘦雪中立,荷花不染出淤泥。花开照人,花落逝水,白发于风吹。
六张机,一心盛开百花枝,未曾争春群芳嫉。红装无过,绿锁深闺,推窗月未归。
七张机,梭走一线心一缕,月明一晚人未息。梭本无言,线为寒衣,此月何处寄?
八张机,浮光掠影叹无期,彩云追月盘如玉。相思别处,此情遥寄,酒醉忘别离。
九张机,素笺落红谁人惜,画轴依旧谁人题?一场离恨,两处分飞,何季再相随?
春望,遥望柳上飞黄鹂,一抹浅绿春故里。燕子飞来,应有消息,空等一嘴泥。 
秋守,大雁一行往南飞,声声凄凉落霞追,烟雨茫茫,菊花洗洗,消瘦一地。
流水不解落花意,落花逝去葬流水。千头万绪君不知,来年柳绿故人迟。

望采纳o(︿_︿)o

《九张机》是宋词词牌名,最早见《乐府雅词》中录取的宋代无名氏的词。其词为联章体,共有两组:一组为九首(由九部分组成)、一组为十一首(由十一首组成)。

《九张机》在乐府中原来被称做《醉留客》,主要通过掷梭来描写闺中幽怨凄婉的思绪。丝丝含情,缕缕凝怨。《九张机》在《词谱》中被视为大曲。



不是蔡骏么?

这是词牌名,你要的哪个

《九张机》的作者是谁?~

《九张机》是宋词词牌名,最早见《乐府雅词》中录取的宋代无名氏的词。其词为联章体,共有两组:一组为九首(由九部分组成)、一组为十一首(由十一首组成)。
《九张机》在乐府中原来被称做《醉留客》,主要通过掷梭来描写闺中幽怨凄婉的思绪。丝丝含情,缕缕凝怨。《九张机》在《词谱》中被视为大曲。

九张机
其一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著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纹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半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堆被。都将春色,藏头里面,不怕睡多时。
轻丝。象床玉手出新奇。千花万草光凝碧。裁缝衣著,春天歌舞,飞蝶语黄鹂。
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尘世昏污无颜色。应同秋扇,从兹永弃,无复奉君时。
解释:
其一
这一组共十一首。第一首,“一张机”,从思妇夜织入题,“织梭光景去如飞”,感叹年华流逝。“兰房夜永”是孤眠人所在及其感觉。此句点明时间、地点,又见相思的情状。
“呕呕轧轧”以下,用织锦表达离别愁恨与渴望团圆的感情。这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妇女典型形象的心理写照,情调凄惋动人。
有民歌韵味,造句用词却很雅致,如“兰房夜永”、“春恨”等明显是经过文人加工的。
第二首,承接上首,“月明人静漏声稀”,写深夜织锦。“千丝万缕相萦系”有双关意,丝寓情思,缠绵柔和。
后三句用晋人窦滔被放流沙,其妻苏氏织锦为回文以寄相思的典故,宛转回环,读之倍觉凄伤。
第三首,“三张机”承上首“锦字回文”伸发。“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象征织女的美妙青春和热烈爱情。后三句,表达对爱情渴望,反衬虚度青春的忧惧心理。
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可与之参读。阵廷焯认为“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一首“刺在言外。”可供参考。
第四首,用“鸳鸯织就欲双飞”象征相亲相爱永结合欢的美好愿望。“可怜”一句转折,痛惜时光流逝,在忧思煎熬中红颜渐老,白发先生。
用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借成双成对的鸳鸯之对浴,反衬思妇的孤栖寂寞。词彩华美,风调俊逸。
第八首,跳过“五张机”、“六张机”,为“七张机”,写失望后的悲伤,“春蚕吐尽一生丝”,借“丝”、“思”二字谐音,用春蚕吐丝比喻心中柔软绵长的情思;
并用春蚕吐尽一生丝象征至死不渝之坚贞。“莫教”以下,亦用象征手法,希望裁制衣物时小心裁剪,不要把锦纹上之鸾凤分开,意味着不要破坏辛苦编织的美好爱情。发出呼唤,渴望挽回失去的爱情,语近凄厉。
“春衣”是十一首中之最后一首,前有“八张机”、“九张机”,并有“轻丝”一首。
“素丝染就已堪悲”言素丝染后,失去了原来的洁白,所以兴悲,用《淮南子·说林训》典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素丝染就”借织锦成衣,完成“九张机”所表的织锦全过程。兴悲引起下文。“尘昏汗污无颜色”,言春衣被人糟踏,被尘土粉汗沾污,失去原来光彩。
白居易《缭绫》诗亦云:“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里比喻织女的纯洁心灵和美丽容颜,因被摧残而憔悴衰老。
“应同秋扇”以下,用秋扇之见弃,痛惜自己的命运之悲哀。班婕妤《怨歌行》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绝望的悲哀,见弃的怨恨,蕴藉在同秋扇命运与共的比喻中。

其二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解释:
其二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的抒情小词,塑造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对爱情无比忠贞的织锦少女形象,她对旖旎明媚的春光无比热爱,对美满幸福的生活执著追求。
从采桑到织锦,从惜别到怀远,形成一幅色彩缤纷、形象鲜明的生活画卷,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显然是少女春愁春恨,离情别绪的抒写。
“一张机”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首句的“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
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时令,“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娇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
“两张机”通过行人踟蹰、女子回头一笑的离别情意,表现了她对即将远离的恋人的无限深情。
“行人立马意迟迟”是从女主人公的眼里看到行人的迟疑不决,欲行又止,真实地描绘出那种依依不舍的矛盾心情。
“深心未忍轻分付”是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刻画出正在初恋的少女隐藏着自己深情蜜意的娇羞心理和矜持态度。
“回头一笑”三句既是她向对方表示“深心”的一种特有的默契,又是她掩盖内心秘密的艺术反映。
“三张机”借古代吴王宫女要更换舞衣,写出初夏蚕老时,少女开始紧张的织锦劳动。“吴蚕已老燕雏飞”,形象显示时序的推移和季节更变。
“东风宴罢”以下,写宫闱门的宴游酣乐,为了馆娃宫女换舞衣而催逼寒女们赶紧织锦,丰富了词的社会内容。
“四张机”运用乐府民歌中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表现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思恋之苦。女子一边纺织一边忧思,她并未因相思之苦而停下机杼,却把相思之意织入了丝锦。
所以有下句“回梭织朵垂莲子”,这里的“垂莲子”是谐音双关,即“垂怜于子”也就是“爱你”的意思。
“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是说要曲折回环地织成美丽的花朵是容易的,而要清理心头的离情别绪则是困难的。
“五张机”通过织诗绵上,寄托相思的描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她心上人的无限深情。
她默默地把相思的诗句织在横的花纹里,却又担心诗中的命意不被情人所理解,那么她织在锦上的诗意到底是什么呢?“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在这里,她重复着两个“不言”,表明她不愿向对方倾诉别后的内心愁苦,也不愿透露形容的憔悴。而只是在诗句中寄托着自己的寸寸柔肠,缕缕情丝。
“六张机”通过锦上的蝴蝶双飞,窗前的停梭独看,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相思情愫。这象征着青春幸福的双飞蝴蝶。
对于初恋中的少女来说自然是特别敏感的,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通过鸳鸯戏水的图案遭到“轻裁剪”而担心,突出青春幸福生活的被毁灭而疑虑,表现女主人公对前途和命运的无穷隐忧。
织成了鸳鸯戏水的图案,应该是高兴的,为何反而“迟疑”起来?原来她“只恐被人轻裁剪”,从而引起一场难以排遣的离恨。
“八张机”通过读遍回文所产生的苦闷心情,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无穷幽怨。明明知道回文诗是苏惠寄给她丈夫的,为什么偏偏要发出“阿谁诗”的疑问呢?
因为她的思恋之情,她的凄凉之意跟苏氏的回文诗熔铸在一起了。苏氏的回文诗表达了她的思想感情,她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苏氏的回文诗中,合二而一,浑然一体,是难以分辩的。
“九张机”通过并蒂花,连理枝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对薄男子的深切指责。“薄情郎”,“多离别”,是“自古”皆然;然而“多情女”呢?
却要“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就是要用一根饱含甜情密意的丝线,把红花、绿叶,柔枝都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这“心”与其说是花心,无宁说是情侣之心。
这“一条丝”,也就是指结同心的相思,语意双关,意味深长,突出了少女真的感情,善的性格,美的愿望,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组《九张机》是织女、织妇相思之词,九首既可以独立成篇,又是一气贯通的整体,是一组优美的词章。前三首从采桑、离别写到织锦;
第四首起,从不同的锦纹翻出相思之情。感情缠绵悱恻,节奏婉转回环。情真意执,深沉感人。既有民歌之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又文彩俊逸,格律精工。
扩展资料:
九张机,宋词大曲,收录于《乐府雅词》中有两词,为无名氏作品:一为整曲十一首,为前后有口号;一为整曲九首,前后无口号。风格上,既有民歌的特色,又有文人加工的印记。
评价: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绝妙古乐府也。”“高处不减《风》、《骚》,次亦《子夜》怨歌之匹,千年绝调也。”
又云:“词至是,已臻绝顶,虽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亦不能为。”

有盗笔 起灵归等字的诗句
答:以上几首的作者:OoO临渊羡鱼つ 君许十载昔年兮,望君不忘再相聚,张家楼,青铜门,辗转寻觅旧时忆,踏遍山河去,待盼,鬼玺门开再见眸,笑靥一恍仍天真。作者:护城河里捞天真 长相思,生曲一阙心间忆,不寄何处去,过小桥,一池睡莲香,场风送他,罔念。但抚弦,求君能解半首情,无酒惆怅徘...

这句诗词是的译文,完整正确版?
答:机是机杼、织布机的意思,张为动词。全词的词牌是《九张机》,是文人模仿民间词的作品。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这句诗词的译文正确版:织布机往返织布八次,纤纤的玉手停不下来,蜀江妩媚的春色已经没有了,(腰间)香囊里的香气已经散发完了,...

求如《锦瑟》般美妙的诗词
答: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秦观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

九张机诗词
答:拓展:九张机是一个宋词词牌名,也是一组联章体的诗词,由宋代无名氏所作,主要描写了一个织锦少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思念。1、九张机由来 一种是因为这组诗词共有九首,每首都以一张机、两张机等数字开头,所以称为九张机。另一种是因为这组诗词的作者是一个织锦的女子,她用九张机织出了自己的...

九张机的作者和年代是?
答:九张机 ,《乐府雅词》录宋无名氏词。文章 醉留客者,乐府之旧名;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凭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言情。恭对华筵,敢陈口号。一掷梭心一缕丝,连连织就九张机,从来巧思知多少,苦恨春风久不归。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 呕呕轧轧...

关于莲子莲心的诗句
答:年代: 宋 作者: 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安平乐慢》 年代: 宋 作者: 刘弇 细想劳生,等闲聚散,冉冉轻似秋烟。莲心暗苦,月意难圆。神京去路三千。当日风流,有妖饶枕上,软媚尊...

...鸳鸯织就欲双飞"后面还有几句是什么?九张机的全部内部又是什么?_百 ...
答:读《射雕英雄传》,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阕词,它深深地刻在周伯通、瑛姑和段皇爷的心中的,绕了他们的一生,也沉淀在读者的记忆里。人生在世,相见时难别也难。谁能说分手容易,谁人说相思不苦!即使如老顽童般空明,也一样逃不出一个情字。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

《九张机》的全文及解释
答:“春衣”是十一首中之最后一首,前有“八张机”、“九张机”,并有“轻丝”一首。 “素丝染就已堪悲”言素丝染后,失去了原来的洁白,所以兴悲,用《淮南子·说林训》典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素丝染就”借织锦成衣,完成“九张机”所表的织锦全过程。兴悲引起下文。“尘昏汗污...

神雕侠侣中的经典爱情诗词有哪些
答:作者:欧阳修 章回:风月无情(第一回)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词牌名:蝶恋花 作者:欧阳修 章回:风月无情(第一回)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 柳软桃花浅 细...

古代爱情诗九张机原文及赏析
答:“一张机”通过采桑少女美的感受和心的陶醉,来抒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意。首句的“一张机”,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次句的“采桑陌上试春衣”,点明了劳动的对象、地点和时令,“风晴日暖慵无力”,表现了一个少女陶醉在大自然中的娇态,“桃花枝上”三句,写她被黄莺儿的美妙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