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晶姝 怎么学习化学

作者&投稿:智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开始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只是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多数学生就会感到望而却步,乏味枯燥,寓意难懂,使原有的兴趣逐步消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这门课程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是科学而有趣的。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对化学产生真正的兴趣,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列举最近读过的一些其它学科很差、而化学学得较好的学生来鼓励学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我拿氢氧化钠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让学生看,学生看到都是是无色的溶液,然后将液体倒一起,变成红色。又点燃蘸有酒精的手帕,火灭后手帕安然无恙。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难易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有难有易,如在讲氧气时,可提问氧气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简单问题,还可以提氧气的密度怎样,溶解性呢?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注重语言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化学语言的运用应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直观性强。所谓抑扬顿挫,是指教学语言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于节奏感;有声有色,就是说教学语言应富于表情,这包括面部表情,打手势以及心语的运用等。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即热情、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最好方式是打比喻,因为化学知识很抽象,如在分子、原子的内容中,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这些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分析宏观去诱发想象,最难的是想象中的微观世界的建立,因为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认识这样事实先例是以作为推断的依据。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平铺直叙,学生摸不着边际,就会提不起兴趣,我在讲“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采用蜂房来比喻: 蜜蜂在花房周围飞来飞去,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有经常活动的区域。这种“蜜蜂的活动区域”比作电子绕核运动的“电子层”,比较形象,易于接受。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能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有节奏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以赞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所有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差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哪怕回答错了,也要赞美他的勇敢,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作出的贡献,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平时我们看见的炉灶下口,为什么用一小鼓风机吹风进入?学习水的净化后,可区别硬水与软水;烧水的铝壶用久后有污垢,如何去掉污垢? 如在讲授碳的氧化物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让学生联系古诗的提示,看能不能发现古诗中存在的化学知识,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很快得出了答案,我把古诗中涉及到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并作了讲解。
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O2+Ca(OH)2=CaCO3↓+H2O
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即石灰石经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应后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吸收了CO2,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同时也指出墙上白色坚硬的固体物质就是碳酸钙。诗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从新闻报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如学习天燃气时,可读资料煤矿的特大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甲烷的可燃性,分析瓦斯爆炸的原因。从例子中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用化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对于来自生活、自然和工农业生产的化学现象,极易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这里我提出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怎样证明钻石的成份是碳?燃烧的煤炉中有几种反应发生,怎样才能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等等。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恰当的联系生活,联系生产实际,联系自然,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都有好奇心,想知道铁为什么能燃烧。又如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中”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看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而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后,看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更加好奇,急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条件时,回忆我们野炊时点火时和灭火时的情景,从中探究出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学生有兴趣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的学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多做实验,将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化学教育是学什么的~

发展目标一般是进行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化学相关课程,物理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不难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基础,是比较枯燥,但要记住,对以后的学习起铺垫作用,记住各种反应类型,熟记化学元素周期表,每一族的元素都有规律性的,记住常见化学元素的英文缩写,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可以向你们老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