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民俗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惠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来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

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文化与生活特性的词语概括,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文化人出于各自的语境,对“民俗”进行着不断地解释与评论。在社会变革期,“民俗”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俗”在传统社会,其政治文化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归纳起来民俗的作用有三:
一、民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民俗有善恶之分,“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民俗的教化是文化人的重要职责。一般传统士人认为自发产生的原生态的习俗是粗野、朴陋、杂乱、腐蚀人心的,“良风美俗”来自于上层的提倡与示范,因此“广教化,美民俗”成为自古迄今的政治目标。近代学人从遵从传统与变易传统两方面论述民俗,提出自己的救世方案,但无论其政治意见如何分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民众施行教化,正人心,以正民俗。“夫民俗盛衰之故系于人心,正人心厚民俗存乎教化。”“故欲振国势,必先挽颓风,挽颓风必先从社会着手。”
二、民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民俗是地方民众在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选择受特定时空的局限,但也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民俗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它从不知不觉地细微处起步,逐渐向社会扩散,最终形成千万人的共识,世代传习,民俗一旦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即使它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要想变易它,也十分困难。首先,人们习惯成自然,人们难以觉察民俗之弊;其次,即使了解到民俗的不宜,也因恋旧的习惯,不想去改变它;最后,即使觉察到了民俗之弊,也想改变它,但民俗的习惯势力十分强固,要实现改易民俗的目的,需要持久艰巨的努力。
三、民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但它还是能够移易。古今文人学士,都主张“移风易俗”,以适应社会伦理秩序与文化建设的需要。时移则俗易,“世异则事异”是古人早就有的说法, 韩非的民俗见解是:习俗因时而变,“古今异俗”。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更是明确地指出:“天下无不可变之民俗”。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在事物中只存在着变化程度大小、变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对于民俗习惯的转变与改易,古代与近代学者也多所探讨。首先是时机的把握,在民俗兴起之初,因势利导,如黄遵宪所说:“故于习之善者导之,其可者因之,有弊者严禁以防之,败坏者设法以救之”。 这样可以培植良好的社会风习;其次,在民俗既成的情形下,利用当政者的优势地位,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教化。教化手段的选择要考虑民众接受的习惯,如古代的风谣、变文,近代的小说、戏曲,以及民俗的表率等,“化民成俗”。“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是古今社会管理者追求的社会政治目标。
民俗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民俗事关国家民族兴衰。重视民俗文化建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内容,尤其在社会发生变动的时代。保持文化传统与重振社会秩序都需要民俗文化的参与。

民俗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被人们沿用下来,便形成了民俗。我国各地方,各民族的民俗都不同。民俗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觉得民俗的影响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举个例子,东北的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民俗,东北有句俗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这个民俗对东北人民影响很深。关于民俗对社会的影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是一种传承,是值得被永远流传下去并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黄以注 摄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黄以注 摄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关于禁忌,书中收集了很多生动的资料.每个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渔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禁忌,使主客两不欢.比如吃鱼的时候,想把盘子中的鱼翻过来,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要说把鱼给转过来或者倒过来.他们是很忌讳说翻这个词的.

解释民俗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外国人来中国最喜欢搜罗那些民风民俗的残迹和余物,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黄以注 摄

  结婚的时候,要找一个好日子;女子结婚上轿,双脚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轿子;出行的时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历;公鸡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鸡的剪纸可以辟邪……这些计较和习惯,今天的文明人已经把它们统统都当成迷信来对待了。但是不论人们如何从理性上来反对这些旧习,还是有好多人兢兢业业地遵循着它们。我们且不说那些禁忌如何地没有依据与可笑,只是考虑一下那些禁忌与说法所具有的独特的仪式般的神秘感,以及这种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结婚的那些奇异风俗,恰好因为它们的繁琐,而使得结婚的仪式显得更为隆重,而结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种神秘感所紧紧包围着。这种包围就是那些外在的习俗所营造出来的,于是结婚双方都会对婚姻这桩大事具有一种敬畏之感,也许这会增加他们对婚姻的珍惜。从好的一个方面讲,这类古老的民俗对于传统社会组织与家庭伦理的维持,具有着某种正面的作用。当然,从坏的一方面看,因为一些民俗缺乏科学性,容易破坏人们的正常思维,从而对社会具有破坏作用。

  我们今天来看关于民俗的书,也许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趣味游戏,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对自己的乡土之根的回忆。手边这套“图文中国民俗丛书”把中国民俗分成几块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丧俗、武术、禁忌、数术等。不但有比较专业的论述,而且还有一些现场的图片,使我们对那些重要的传统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本书不但有表面的介绍,还有深层的探讨,把每种民俗的渊源和历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关于禁忌,书中收集了很多生动的资料。每个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渔民家做客,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禁忌,使主客两不欢。比如吃鱼的时候,想把盘子中的鱼翻过来,你可不能这么说,你要说把鱼给转过来或者倒过来。他们是很忌讳说翻这个词的。

  在许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进矿挖煤,不可说“洞”字,而老鼠却成了矿工们的吉祥物。他们认为“老鼠”代表着安全。而民间向来有老鼠娶亲的吉祥画。这里面也许有科学依据,因为在矿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许能证明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于安全。而学者们则对禁忌有着自己更为独特的看法。本书作者说,破坏禁忌,一般都会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主要由“当事人的内心力量来实行”。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英国著名的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某种特项行为的后果对他将是不愉快和危险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样行动,以免承受这种后果。换言之,他不去做那类根据他对因果关系的错误理解而错误地相信会带来灾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从于禁忌。这样,禁忌就成了应用巫术中的消极的应用。

  由此看来,许多民俗其实具有着某种科学的成分,但是这种科学的成分是以非科学的包装而出现的,因此它就远离了科学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则有着某种心理学的解释。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们信仰万物有灵论。人们认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东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动植物,就是茶杯、茶壶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好多人制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壶的嘴不能对着自己的客人,因为茶壶的谐音是“茶虎”,如果对着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来你家,你可不能让他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滚烫的滑溜的,吃饺子难道是让客人快点滚不成?今天看来,这些鸡零狗碎的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个拙于言语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话语表示亲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这些小细节来让客人体会到主人对他的尊重。这不也给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乐趣吗?

民风民俗是贴身的“老棉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久远的民族个性。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保留下来的民风民俗逐渐减少。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们会大规模卷土重来,这些日子主要是指传统的节日,尤以春节最为重要。如今民风民俗仍在,但也许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它在于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证明,重新体验一种“回老家”的感觉,或者在这个年关的时候怀念那些已经过完了的岁岁年年。

中国有哪些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生活习惯是冲突的?
答:中国的传统习俗是指远古先民约定俗成,历代传承的习惯、风尚、礼节,禁忌,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传统风俗习惯于现代生活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矛盾冲突。如:传统逢年过节和喜庆事件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可以令人赏心...

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有什么影响?
答:首先,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的逐渐消失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表。一旦这些习俗逐渐消失,国家的形象和文化特色也会受到影响。其次,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可能会带来文化断层和价值观缺失。传统文化习俗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4. 社会风气的变化: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变化。如果一些传统文化、习俗被视为不再受欢迎,可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变化,这可能会对社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造成影响。总之,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但也需要注意到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三俗之风有当今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故意违规、违纪,炮制和散布“三俗”新闻并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人和事,则要查清情况,严肃处理。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给予纪律处分,特别严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媒体内部自我监督和媒体之间相互监督的制度,造成一个上下左右全面围剿“三俗”新闻的态势。要加强报刊审读、电台审听、电视...

民风民俗对人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民俗问题,对在座的各位可能比较陌生。通常我们认为民俗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比如怎么过年、怎么做年糕等。其实这仅仅是民俗的一小部分,从学科性质和现代角度讲民俗,其内容要广泛得多,而且同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年轻人看来,民俗就是过去的东西,这是种误解。民俗包括过去、现在,也包括将来。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的仁爱、礼制、诚信等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观念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国传统绘画、书法、...

城市化对人们的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影响?
答:这一趋势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文化的流失,还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宗族亲戚关系通常是基于血缘和道德准则建立的,可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而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导致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亲戚关系的淡化和疏远。此外,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消失的背景下,也可能会出现...

城市化对传统习俗的影响有哪些?
答: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权和自由意志,他们更加追求独立思考和个人发展。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显得束缚和陈旧,他们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来决定生活方式和行为。影响:传统文化习俗的逐渐消失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一些习俗的消失可能导致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弱,家族和...

民俗的功能
答:一、教化功能 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二、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放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三、维系功能 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 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四、调节功能 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

民俗文化的意义?
答: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