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有什么特征? 黄雀的形态、生活习性和饲养管理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牧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雀属雀形目、雀科,又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等。我国大小兴安岭地区是它们的繁衍之地,春秋迁徙时经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天寒时飞到浙江、福建和台湾地区越冬。黄雀属北方笼鸟,特别是北京地区饲养黄雀的历史比较长。饲养这种鸟既可以听其鸣叫,又可训练其叼“八卦旗”、叼钱和叼物,观赏十分有趣。

黄雀体长约12厘米。黄绿色而具褐黑色的羽干纹,翅膀有鲜黄色的花斑,雄鸟头顶一般为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雌鸟头顶灰绿色,喉部无灰色块斑。

春秋季节,在北京地区的山间和平原均有黄雀鸟的身影,它们喜欢在柳树、榆树和松柏林中栖息。常集群活动,二三十只在一起迁飞。

黄雀主要以赤杨、桦木、榆树、松树等树木的籽实及嫩芽为食,也吃谷物和杂草的种子。营巢于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草根、羽毛、纤维等物缠绕而成。每巢产卵4~6枚,卵呈浅蓝色,上面可见淡棕色和紫色的斑点。雌鸟孵卵,雄鸟给雌鸟喂食,孵化期13天左右。育雏工作主要由雌鸟负责,但雄鸟也需参加进去。



黄雀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黄雀
  黄雀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该鸟的嘴巴比较短,体型比一般鸟儿要小,雄鸟与雌鸟在体色上有区分。幼鸟与雌鸟较相似。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成鸟体长110-120毫米,体重12-14克。  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雄鸟头顶及喉部中央为黑色;背部暗绿色,腰部羽色金黄;翅羽黑色而具有金黄色斑;下体前黄后白,并有黑褐色纹。雌鸟头顶暗绿色,喉部无明显黑色斑,下体黄色并不明显。 当年幼鸟,背部羽色甚似雌鸟,但其后颈部有淡赤褐色横斑;眼后方、颈侧、喉及胸微具黄色横斑,但并不相连;下体纵纹较成鸟更多。幼鸟雄性的背部纵纹明显,幼年雌鸟的头及背羽褐色较重。第二年夏末秋初,幼鸟体羽全部换齐,羽色全同于成鸟。  约20种具褐色条纹的黄色小鸟,主要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金翅科(Carduelidae)金翅(Carduelis,亦包括Spinus属)。 世界性分布,从寒冷的北部地区到好望角和合恩角。嘴圆锥形,尾短叉。在田间成群觅食杂草籽,飞行时常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北美的松金普通金翅(Carduelis Spinus)翅(C. pinus)体长11厘米(4.5英寸),翅和尾有黄横斑。欧洲的普通金翅(C. spinus,又称黄雀)黑顶,淡黄色胸。

黄雀也叫黄鸟、金雀、瓦雀、芦花黄雀、黄鸟瓦雀、黄雀儿、黄奖、金奖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雀形目、雀科、金翅属。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俄罗斯、日本和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形态:体长11~12厘米,体重11~16克。雄鸟头较小,前额、头顶和颏部黑色。眉纹黄色。贯眼纹黑色。上体主要为暗绿色。腰部黄色。尾羽褐色。翅膀黑褐色,有黄色斑。胸部黄色。腹部灰白色。虹膜黑色。嘴暗褐色。脚暗褐色。雌鸟头较大,头顶暗绿色,喉部无黑色块斑。胸部黄色不显著。生态: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树林中,也见于灌丛及草丛中。常结成10~100只群体。十分活泼好动,常常在树冠上边飞边叫,叫声悦耳。飞行能力强。主要以各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和幼芽为食,也吃小甲虫、蚜虫和其他昆虫的幼虫。繁殖期为4~8月。营巢于松树、赤杨等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蜘蛛网、苔藓、羽毛、兽毛、纤维等绕成,内垫羽毛等。每窝产卵4~6枚。卵呈蓝白色,上面有淡棕色和紫色的斑点。孵化期11~14天。在此期间内,雄鸟外出觅食喂养雌鸟,雏鸟出壳后,由雌雄鸟共同育雏。育雏期半个月左右。饲养:黄雀性情活泼,歌声悦耳,易饲养和驯熟,能学技艺,适合初学养鸟者饲养。应选择嘴尖细、身腰长、尾长而善鸣的雄鸟。生鸟可把其翅膀用线扎上,放入小笼中,盖上笼罩,使其安静,供给饲料和水诱食,每天晚上打开罩子,4~5天后,开半罩放在人多的地方,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变老实了。黄雀饲养笼可用金丝雀笼或点颏笼,饲养雄性黄雀,有专门精制的黄雀笼,黄雀也可以上架饲养,主要是为了教以技艺。以谷子、黍子、稗子、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为主。一般把玉米、花生和苏子以3∶1∶1的比例混合磨成粉喂给,或者按粟子5份、稗子4份、白苏子1份调配粒料。平时喂少量玉米面拌蛋黄(重量比为2∶1)。每天给1~2条小皮虫,并经常喂些白菜、油菜、马齿苋和少量沙粒。黄雀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但不能喂得太多,以免过肥,影响鸣叫和繁殖。冬季和换羽时,苏子的供给量可增加一成,也可喂少量捣碎核桃仁或花生米。黄雀体型较小但食量并不小,而且有拣食的习惯,每天消耗的饲料(包括被甩出罐外而浪费的)较多,可以采用每天少投勤添的做法以避免浪费,但如果要试图让它们在笼中繁殖则饲料罐中的食物始终不能空。为防止食物被拨撒掉,可以采用口小肚子大的食罐或大而深的食罐(要大到足以让鸟站在罐中取食)。黄雀喜欢饮用清水,所以饮用水一定要经常更换,保持饮水罐清洁。黄雀还喜欢水浴,春、夏季要设置水浴槽,让它水浴。春秋两次换羽期的饲养是管理的关键,应精心照料。在换羽期间要保持环境安静,防止鸟受到惊吓,使换羽期中断或延长。换羽期间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温差,注意保持一定温度,防止忽冷忽热。换羽期要减少水浴次数,水浴时要注意水温。黄雀在春、秋、冬季要多晒太阳,但在夏季切忌曝晒,最好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雀和鸟有什么区别
答:分类学位置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等区别。1、大小和外观:雀是鸟类中的一种,体形相对较小,一般体长在13-21厘米之间。喙是圆锥状的,羽毛多为黑色或褐色。鸟类是一个更广泛的分类,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鸟类,体形和外观差异很大,从小到大都有。鸟类的喙形状和羽毛颜色也各不相同。2、分布和栖息地:雀...

麻雀的特点
答: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麻雀属鸟纲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鸟...

麻雀的外形特征
答:鸟纲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鸟类的通称。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 9 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麻雀体长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圆锥状;跗跖为浅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饰以黑色条纹。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色大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

麻雀有什么特征?
答:麻雀体型略小,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褐色,两性同色。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 ~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

麻雀是长什么样子的?
答:鸟纲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鸟科(Motacidae)麻雀属鸟类的通称,亦叫北国鸟(个别地方方言又称呼为:家雀、户巴拉)。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9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中国产5种;其中树麻雀为习见种 ,雌雄相似。麻雀属晚成鸟。外形特征 麻雀体长为14cm左右,...

麻雀有哪些特点
答:1、麻雀一般体长为13-15厘米 2、栖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米。无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多活动于林缘疏林、灌丛和草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3、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

家麻雀的形态特征
答:家麻雀雄鸟额、头顶和后颈灰色,后颈有时混杂有栗色,眼先、眼周、嘴基黑色,眼后有一栗色带,脸颊、耳羽白色。背栗红色或棕栗色具黑色纵纹。腰和短和尾上覆羽灰色,长的尾上覆羽和尾羽暗褐色,尾羽具淡棕色羽缘。翅上小覆羽栗色或棕栗色,中覆羽基部黑色或灰黑色,端部白色,小翼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具...

麻雀的叫声.特点和外形是怎么样的?
答:特点: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但本物种仅见于平原,山区难见它们的身影。因为麻雀非常近人,仅在有人类活动的环境出现,因此有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会...

麻雀的特征是什么
答:麻雀的特点如下:1、飞行能力极强,能短时间停留,能急转弯,上下左右飞行自如。2、警惕性特别强。3、一夫一妻制。4、繁殖能力强,在有昆虫的季节内,一个月繁殖一窝,一窝最少4只小麻雀。东北地区6-7-8月个一窝。5、当年的小麻雀不建窝,第二年建窝繁殖。分布范围 麻雀是旧大陆的特有鸟类,...

鸟儿和雀儿有区别吗?
答:4、鸟翅多数较长,多数10枚以上初级飞羽;而雀翅较短,具10枚初级飞羽,但第1枚多退化或缺如,所以一般见到9枚。鸟,又称作鸟儿。鸟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已知有9020多种,我国有1400多种。根据鸟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分为2个亚纲: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鸟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