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当初的民间,非常盛行裹小脚这种残忍的行为?

作者&投稿:吕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语有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可见缠足这种陋习对女性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这一种古代的畸形审美观,祸害了中国女性千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缠足是种残忍行为,为何在民间如此盛行经久不衰呢?这要从缠足的起源谈起。

缠足的起源和缠足的过程

据考证缠足始于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后宫。在李煜后宫中,有一舞女叫窅娘,她纤丽善舞,风姿绰约,李煜专门命工匠制作一台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五色瑞莲。又令窅娘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而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后主颇为欢喜。

此后的千年之中,缠足便成为女性高贵优雅的象征,尤其在明清两代,缠足成为祸害了无数女性的陋习,一直到五四运动后,才逐步把这种陋习加以废除。

虽说缠足是自主自愿的,但在一些文人雅士的宣扬下,缠足不可避免地成为男人口中的雅事。比如苏东坡在词中写道:“纤妙说应难,应从掌上看。”连豪放派的辛弃疾都不可避免地写出了“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的词句来,由此可以看出,三寸金莲实在是当时女子的一种美的表现方式,也多是迎合男性的审美而为。

当然,缠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约从五六岁起,在八月二十四这天为女子缠足,缠时先脚拇指以外的四指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条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行走之时让人搀扶,以活动其血液。晚上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脱落。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七八岁,再将指骨弯曲,用裹脚布再次密缝,此后日复一日的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脚上的大拇指行走,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的地步才算大功告成。

如此痛苦的过程富贵人家缠足也就罢了,为何风靡各个阶层女性人群呢?

首先,缠足是女性富贵优雅的象征。

清朝有一首打油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小姐下楼格登登,丫头下楼扑通通,同是一般裙钗女,为何脚步两样声?”从这首打油诗就可以看出缠足在当时应该是女性尊贵的表象特征。元人伊世珍在其《琅环记》中写着缠足的理由。

问富贵家女子必缠足何也?答曰:

“吾闻之圣人重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阀之中,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无事于足也。”

以上可以看出,缠足的确是显示身份的一种象征,因为普通农家的女性毕竟还是要靠劳动吃饭,自然不会无事来缠足,凭空白添麻烦。

其次,为了迎合古代男性的审美观。

如李煜宠爱的舞女窅娘就是这样一个心态来迎合男人的。明朝唐伯虎在其诗句中赞叹三寸金莲道:“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尖一对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除了这些闺房之乐外,男性把缠足之绣花鞋都当成了行酒娱乐之具,并美其名曰“金莲杯”,明朝陶仲仪曾记载“杨铁崖见舞女有缠足纤小者,脱其鞋载盏以行酒”的故事,还有《水浒》中西门庆脱潘金莲绣花鞋来吃酒的故事。

还有更甚者,曾异想天开想以“缠足御边”。明朝中期,有名唤黄冈瞿的官员,建议御边时便主张:“诱化其俗,令彼妇女习中国法,俱束缚双足为弓样,使男子惑溺,减其精力。”以缠足之术御边,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在是荒谬绝伦,怪诞之极。

最后,风靡各个阶层的缠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女子为能找个好婆家。

这也是不容争辩的现实。在当时,不管穷人富人,娶妻一为生养二为金莲,相貌品德一般放在此二者之后的。河南安阳有歌谣说:“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为了女儿能找一个好婆家,就算爹娘再不愿意,也德狠心为她缠足,这也是被世俗所逼而致。

缠足是在女性阶层中是广泛性的,山西、山东、甘肃、陕西缠足之风最为兴盛,缠足成为女性最重要事情,如若是大脚则父母为耻,婆家为辱,女子下场会凄惨无比。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女性缠足虽然是一件极其痛苦残忍之事,但在当时却又几乎是一种作为女人的硬性指标存在着,与其一生的命运也息息相关,所以即便再不愿意,还是要继续进行这种不可思议的自残行为。



因为他们觉得女子的脚小了,很好看,所以为了迎合当时男权社会的喜好,女子们都要裹小脚

因为当时社会崇尚小脚为美,所以在民间,非常盛行裹小脚这种残忍的行为。

因为那个时候封建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当时男性畸形的审美观,才会使得女子裹小脚。

~

三寸金莲为什么在古代能流行那么久?
答:中国裹小脚的起源正史中是没有的,但是缠足最早是起源于那个写词很厉害的南唐后主李煜。他非常喜欢跳舞,于是让人用黄金铸造了六寸金莲台,并用布帛将宫女的脚包裹成新月形,并让她在上面跳舞。于是,“金莲”便成了小脚的代名词。之后,这种习俗开始在宫廷流行,南宋以后更是从宫廷流传到民间,成为了一种病态的习俗。...

古代裹小脚是那个蠢人发明的。
答:表示反对自然倍加刻意。<史记、货值列传>载,汉代北方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利,是尖利的意思。利屣即鞋头小的舞鞋。郑姬长裙曳地,翩翩起舞之时露脚尖尖的舞鞋,使看者大为欣赏。这种尖头的鞋,对天性爱美的女子来说,似乎具有永恒的魅力。时至今天尖头鞋仍为时尚。中唐时“利屣”已在民...

“三寸金莲”的由来?
答:潘妃“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也’。”后人因此便将女子裹的小脚称为“金莲”,而三寸则指脚的纤小;3、南唐后主李煜时期,李后主后宫嫔妃双脚纤细,能歌善舞,深受皇帝喜欢,后宫便开始缠足,此种说法较为接近历史,裹小脚源自宫中,再传入民间,最终形成裹脚风俗。

古代人为何要将女性的脚裹成“三寸金莲”?
答:但初期的缠足也不过是把双足稍加缠裹,比自然之足纤小一些而已。民间也纷纷效仿经过数百年的风行,直至清末民初,女性缠足之风依然盛行。比如,晚晴名仕辜鸿铭,原本是个学贯中西的大博士,却是个倡导女性缠足的知识分子。辜鸿铭曾娶一妻一妾,而他的正妻便是个小脚女人。以今人的视角来看,古代的缠足...

什么是缠足
答:时人徐积有诗云:“手自植松柏,身亦委尘泥,何暇裹双足,但知勤四肢。”在当时没有裹脚似乎有点跟不上流行。话本《碾玉观音篇》说璩秀秀“莲步半折小弓弓”,《宿香亭张浩遇莺莺篇》叙一垂发女子“莲步一折,着弓弓扣绣鞋儿”,这时小说家已开始用金莲弓弯来描写一双缠过的小脚。 宋神宗以前缠足尚未盛行,但...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小论文
答: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在当时,这样的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长相、身材再好的女子,如果是一双天足或脚缠得不够小,就会遭人耻笑,并且嫁不出去。“好大脚”也成为漫骂、羞辱妇女最难听的一句话。而实际上,小脚“美...

西方女人束腰,中国女人裹脚,日本的是什么呢?
答: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一直流行的一种审美就是小脚,人们觉得女子“三寸金莲”般的小脚十分动人,慢慢地,这种流行发展成了女性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裹脚,也叫做缠足。裹脚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581年的隋朝,那时候民间就盛行了裹脚之风。此后,女子一般从三四岁起就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脚被布带裹得...

中国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风俗恶习,都有哪些?
答: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旧时,童养媳在我国甚为流行。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跑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将五有视为 "恶月 ",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 .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 .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崇的作用 .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当时,挂驱鬼符也有一些严格的仪式 .如有的要求必须...

粽子的特点
答: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粽子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