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 请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论文或资料

作者&投稿:绪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 Dead or Alive ),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海洋环境保护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留下清洁的海洋。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沿海和海洋环境问题突出,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岸带和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外国环保有妙招

丹麦 给土壤消毒 丹麦的国土面积很小,为防止受污染的土壤给人造成危害,政府制订了一项给污染土壤进行消毒的计划:估计用30年的时间,采用生物分解、水冲洗以及高温处理等办法,对过去和现在的化学、铸钢、采矿企业所在地的土壤,进行消毒清洁,以消除污染。
日本 风车净化湖水 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的湖边有一高25米、4个叶片直径为20米的荷兰式风车,既是供人观赏的一景,同时也是净化湖水的设施。风车随着叶片转动,内部的一台水泵将湖水不断汲上,再通过过滤器将水中的浮游垃圾及污物除去,然后将这些去污的湖水再排入一座水生植物园,用于灌溉花草和养金鱼等,为湖、园平添了清丽脱俗的气氛。
购新车先交回收费 近年来,“循环经济”的概念颇受关注。日本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行循环经济。
报废汽车的回收再利用是日本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是一个汽车大国,全国拥有7000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超过500万辆。由于不愿意承担报废汽车所需的回收处理费用,许多人将报废汽车随处乱扔,不仅影响了市容和交通,没有经过处理的有害物质也对环境造成不小的危害。
新加坡 从小事入手 在新加坡,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公园、街边的长凳,甚至马路牙子也可随意落座,无需担心弄脏了裙裤。从一个很小事例便可窥见一斑:新加坡的公交车在下车门扶手处安装有一个无盖的小盒子,下车的乘客都将车票往里扔。从这一点就说明该国政府一方面严厉禁止公众扔废弃物,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给公众制造便利设施,以便更好地保护环境。
爱尔兰 倒垃圾要过秤 只听说收废品要过秤算钱,却没听说过倒垃圾要过秤交费。可是前不久,爱尔兰环境部宣布了一个按量交费的清理垃圾计划。这个计划引进了一种新式收垃圾的系统,所有地方行政当局将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要么按体积量,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其实,在推出这一计划之前,爱尔兰已经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试点,结果显示,“按量交费”的垃圾清理计划一实施,试点地区的垃圾排放量就明显减少,人们回收使用物品的意识明显增强,为清理垃圾所付的钱反而少下来了。在非试点地区,每年向垃圾倾倒者收固定的清理费,结果垃圾排放就没有什么节制,许多能再次利用的物品也当垃圾扔掉,市政清理垃圾的任务艰巨。
美国 节约用水会算计 美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是我们的十几倍,但在宾馆的床头柜上都会放着这样一个卡片:“美国宾馆每年需要1800亿加仑的水,而这些水大都用在了洗涤上。那么,您能否减少床单洗涤的次数?如果您愿意,请将卡片放在床头。”走进浴池,又会看到这样的警示:“如果不是特别脏的话,您能否用毛巾擦拭一下身体而不是拧开龙头?”

亲朋好友聚会,总是闹得欢,新春佳节,家自然成为欢乐的载体:满怀幸福地吃、天马行空的,海阔天空的聊。春节过后,家需要大清扫。亲朋好友聚会团圆、窜门拜年,自然会在家中折腾一番。下面就为读者介绍7种环保的居室清洁方法,这不但可以达到清洁房屋的目的,还可大大降低居室的污染,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对家的健康与环保的需求。

1.化学制剂请出橱柜

理由:很多人在橱柜里放满了有害的产品而毫不知情。杀虫刹、清洁剂、抛光剂……都是贴着“有毒”、“危险”、“警告”或“注意”标签的化学制剂。从这些瓶瓶罐罐中渗出的液体在厨房里挥发,在空气中飘散,对家人孩子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方法:把有警示标志的产品从橱柜中取出来,放进特殊的密封箱,然后换上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

好处:让居室更安全,让孩子远离污染。

2.巧选杀菌剂替代品

理由:正如人长期服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一样,杀菌剂也是如此。

方法:自制替代性的杀菌清洗活摒。新的研究表明,植物和香精油的古老配方可以杀灭细菌。许多香精油(如薰衣草和百里香)的杀毒效力甚至大于苯酚。另有研究表明,杀菌的植物园里不会像一些常用化学消毒剂那样引起抗药性。下面的香精油洗液既健康又有效,在用完的案板上喷一些是不错的消毒办法。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淡薰衣草消毒液配制方法:

原料:一杯水,20滴纯薰衣草香精油

方法:将水倒入一个喷雾瓶,将香精油倒入瓶中,摇匀。

使用方法:将药液喷在需消毒的物品上,保留15分钟,或者不清洗让其自然风干。

注意:切莫让药液进入眼睛或接触到皮肤。另外,喷雾瓶必须清洁。

好处:创造健康的居室环境。

3.自来水洗涤剂关乎水质

理由:如果水质较硬,那么建议你选择洗涤剂来替代肥皂,以避免产生皂垢。

方法:许多人都对肥皂和洗涤剂之间的区别不太了解。肥皂和洗涤剂不同,尽管两者都可以去除油渍。肥皂是由脂肪和碱液制成的,而洗涤剂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与肥皂不同的是,洗涤剂是特制的,不会与硬水中的矿物质起反应而生皂垢。用肥皂洗涤的不利之处是,水中的矿物质会与肥皂起反应,形成不能溶解的薄膜,这将使衣物变灰,而薄膜将形成残渣。但洗涤剂就不易与水中的矿物质起反应,是洗涤衣服的较好选择。

好处:选择正确的产品可以节省时间、节省资源。

4.生活垃圾有害物质特别处理

理由:有毒的材料和垃圾不应随意丢弃,因为它们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方法: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可以交到专门的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好处:让更少的有毒废料被掩埋或燃烧。不仅净化自己的家也净化了整个地球。

5.储水节水愉悦身心

理由:节约能源,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

好处:尽力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6.自制健康洗涤剂

理由:避免使用石油产品,既省钱、健康,又可以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方法:花点时间了解化学剂的工作原理,自己制作清洁剂。这里推荐一种最简单的清洁剂配制方法:白醋和柠檬汁。

由于白醋和柠檬计是酸性的,它们可以中和硬水等碱性物质,还可以溶解黏块、去除锈渍和木器表面的灰尘。

好处:安全、简单去除污垢。

7.自制绿色安全清洁工具

理由: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潜在的有害产品(如抗菌海绵),将旧衬衣用作抹布,既省资源又省钱!

方法:在购买拖把、纸巾、海绵、篮筐、吸尘器的要考虑到它们的耐用性、是否健康和对环境的影响。使用纸巾,应尽量购实可再生、非漂白的纸巾。

好处:使用可以反复利用的拖把和抹布、安全海绵、高效微粒空气吸尘器,能在彻底打扫居室的同时为家庭环境提供新鲜的空气。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环保观

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生态环保观和资源开发观?环保和资源开发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吗?我看不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的生态环保和资源开发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的。
我相信所有关注环境问题的人都怀着一颗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诚之心。我们也不应怀疑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尽早脱贫致富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他们同样也有着一颗保证和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过极力主张保护的人考虑的是整个人类长远的生存问题,而积极主张开发的人要解决的却是当前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问题。我们有理由剥夺局部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吗?
这些年来,在各环保组织的宣传努力下,广大公民已经有了一定环保意识,这是各环保组织和人士的功劳,但有环保意识并不等于懂得了环保。我们还有很多人虽然有了环保意识,但出于对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虑和贪图享受,并不愿意自觉地去遵守环保准则。例如,我们一些已经无需为自己的温饱担忧问题的人,为了尝一尝野味,穿戴高档皮毛时装,显耀自己的富有,于是促成并刺激了野生动植物交易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使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该受到指责的应是那些衣食无忧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衣食无着,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资源的人,也不应去指责那些为了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困境而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人。
为什么环境问题至少在工业革命以前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现在却成了一个越来越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全球紧迫性问题?这是因为在过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及产生的各类垃圾还没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穷奢极欲的不断追求。要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遏制人们这一不断膨胀的享乐欲望。因此我们在宣传环保和揭露环境问题时,最重要的应该是在我们这些衣食无忧,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种为富济贫的道德观,过一种简约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落后简约了,已经简约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了。该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呢?
我们应该反对那种教条的,极端的环保思想。这种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确,也极能蛊惑人心,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私和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剥夺了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在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的人打猎,伐树,烧荒,那是为了生存。也正是因为现代文明的曙光还没有照射到他们,所以还沿袭着这一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不打猎伐树,请问你让他们吃什么?烧什么?用什么?对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及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一些环保者总爱不分青红皂白的加以指责,而且常犯一个善意的错误,那就是:你们不能砍伐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不能在这的江河上建大坝,保留这的原始风貌,你们可以通过开发绿色旅游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啊。但是在当前我们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旅游真是绿色的吗?开发旅游就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吗?让我们来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吧。1.过去当地人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几乎没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现在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别是那些过去当地极少见到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请问这是谁之过?2.由于游客们要品尝当地的野味,原来不存在的野生动植物交易运营而生了;过去当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满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现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他们开始大量捕杀和挖掘野生动植物了;请问这是谁之过?3.过去当地人,民风淳朴,待人真诚;而现在伴随着各色游客而来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贩带来的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花样百出的坑人,骗人的手段,让当地人受益匪浅,从此民风不再淳朴,待人不再真诚;请问这是谁之过?
云南的泸沽湖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然而这个报道仅仅只是简单地指责了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有几个人想过这一切是谁带来的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景区都未能幸免。在此我并不是反对开发旅游,我想说的是,开发旅游并不是解决环保与发展的万能药,搞不好,开展旅游比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而实际上旅游本身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利用,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该不该得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该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动,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持这种极端环保观的人在关心环境的同时,忽略了生存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把环保理想化和教条化了,使环保失去了生命力。这种人自己吃饱喝足,无忧无虑地在城市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几个到过偏远的贫困落后地区,更别说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数人去过,那也不过是坐着豪华越野车蜻蜓点水般去游山玩水而已。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饭饱后能有个娱乐和寻幽猎奇的后花园罢了。按照他们的观点,人类恐怕要回到原始社会才符合要求。这种思想只能使我们作茧自缚,让社会停滞不前。
一次我到云南省的独龙江旅游拍照。那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当地居民贫困的生活状况也给我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边防战士对我说的一段话:“这里对你们旅游者来说是青山绿水,可是对我们这些天天在这的人来说则是穷山恶水。”请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只需在此服役两年的人说出的话,那么对于那些世代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又会如何呢?这句话对我犹如当头棒喝,使我这个也曾大喊环保的人清醒了许多。
我们不能把所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视为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条。我们反对的因该是那种不顾长远利益,盲目的,过度的毁灭性开发,而对那些能使当地人脱贫致富,步入文明,已做过生态评估,考虑到了开发后的生态恢复,有序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因横加指责和阻止。实际上,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开发,那种局部的,暂时性的破坏并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而相反会形成新的生态景观,甚至改善原来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远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岛湖和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
在环保方面,我们目前最急迫的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去指责和阻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现代城市人的环保意识。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没有环保意识的人,他们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说其行为本身就是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链。反倒是我们这些有文化的现代城市人在吃饱穿暖之余,为了贪图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业如皮毛,高档木制家具,野味餐饮,一次性用具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才真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彻底而毁灭性的打击,现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的杀手。
试想,假如有两个人,一个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个是衣不掩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一只珍惜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他们面前,富人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杀之,而穷人则是为了御寒,填饱肚子活命而捕杀之,请问两种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吗?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
——兼评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随着时间范围的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环保的建议、提案、规则、法律,有人提出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如,大学英语书的某篇课文宣扬这样一种被称为“理智环保论”的观点,这种观点“理智”地宣称:人类“不是为大自然,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因此人类应该“仅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为了争取支持,该理论“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

人类确实是为了“我们自己”而保护环境,但问题在于如何保护。这篇文章宣称我们应该在“居住环境受威胁时再作出紧迫调整”,就是说我们应该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护环境。是谁让环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确实,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业化革命以来的短短几百年里,把环境变得不宜于人类居住的,主要还是人类自己。面对一天比一天恶化的环境危机,不检讨自己的错误,不改变视环境为“自由资源”的错误观念,而是借口某些环境问题不紧急而听任环境继续恶化,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有的态度。

事实已经证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因为制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于消除污染要花费的成本。然而,由于这只是“外部不经济”,不用作者自己立即买单,因此他就会对消除这些污染毫无兴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者在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外部不经济”买单的同时,又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大量地为别人,甚至他的后代,制造着代价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该文的另一个奇怪的观点是“不要求人们为其它生物作出牺牲”。试想一下,如果人们被要求为其它动物作出“牺牲”,那么“牺牲”的会是什么呢——大概仅仅是一些金钱,或者改变食用野味的爱好而已。我们知道,当生物间有冲突的时候,要不两败俱伤,要不总有一个要作出“牺牲”。现在人类不“牺牲”,那只有让其它生物牺牲了。它们应该如何为人类牺牲呢?很简单——献出生命。

作者说,他喜爱北极驯鹿(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把这句话说出口的),但是为了能开采到石油,他不惜破坏驯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为这样能避免战争。且不说事实已经证明,开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战争;即使可以避免战争,为了人类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极驯鹿无法繁衍后代,这种在种族延续和金钱间选择金钱的做法是否理智,实在值得考量。

类似的,作者喜爱斑枭(但愿他喜爱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为了伐木工的生计,他不惜支持他们砍倒森林灭绝斑枭。我不知道作者怎么会持这样一种奇怪的逻辑——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并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因此他们不伐木就无法生存,所以为了他们的“生存问题”,只好把斑枭“出卖”了。

在这位作者的眼里,只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利益发生冲突,哪怕只要牺牲人类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换回其它生物的宝贵生命,他也会认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理智”的环保观。在这种“理智”的环保观中,我们看不见一点“理智”的影子,透过冠冕堂皇的包装,我们只能看到一种莫名的“唯我独大”的霸气、一种为了一丁点的经济利益可以听任其它生物灭绝的可怕的漠视。

作者说,那些为不会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进行的环保是“奢侈环保”,“奢侈环保”仅当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么与环保有关的事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达到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作者对那些为不立即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事而进行的环保是不会支持的。

我们需要这样的“理智环保论”吗?这种“理智环保”,其实就是坐等环境恶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后齐心协力把某个环境问题缓解一下。一方面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缓解环境问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它产生的速度。有些问题,我们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阶段,可“理智环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时才出手。可以说,这种“理智”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样的环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个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环保的办事方式。要环保,就要热爱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们“利用”的对象;要环保,就要把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而不是听任问题一天天扩大。这样的环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环保

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各类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基本可归为3类: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是指构成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我国西双版纳的亚热带丛林,丛林中的亚洲象、华南虎、云豹,加上各种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比如我国北方的许多草原,不仅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那儿也是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乐园。高原雪域、沙漠戈壁,看上去十分荒凉,但它们不仅有生命存在,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通常指江河、湖泊以及沼泽中淡水生物相互构成的依存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海洋这一主体条件下各类动植物的群体所形成的自然环境。表面上看,大海汹涌澎湃,桀傲不驯,而水下摄影机拍到的海底世界却是那样恬静、祥和、温馨而又奇妙!

构成生物圈的各类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起着特殊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平衡。

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当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生物学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

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在控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同时保护了草原,各类飞鸟对昆虫的捕食和食肉动物一样,也起到保护草原的作用。而飞禽走兽的粪便则成为上好肥料,促使各种植物的生长,这种以植物为主体,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为客体所形成的食物链,对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儿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可是,历史上由于这儿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为家,以牛羊为食,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使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事实使人们认识到,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问题,灾难也就快要降临了。野狼在饥饿的时候,固然偷猎牛羊,但在正常情况下,野狼是以野兔为食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发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争食的现象,保证了草原的正常生态环境。当牧民认识到这一自然规律后,对野狼也就宽容了许多,再也不多谈狼色变、见狼就打了。

人类不仅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而且对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起左右作用。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各个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人也能够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不能超自然而存在,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自己,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危及整个生物圈,人类自身也在劫难逃。

第六集 野生动物——人类的朋友

大约在35亿年前,生命在远古的海洋里产生之后,便逐渐由低级向高级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海洋和陆地出现,从小小的三叶虫,到巨大的恐龙,地球成了动物的世界。

今天,我们虽然看不到恐龙和三叶虫,但这些地球上早期的动物化石却不难发现,这足以证明,这些动物曾经快乐地在地球上生活过。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动物成了地球的过客,我们暂不去追述,我们要说明的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各类动物已经遍布全球。世界公认的理论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的。大约在100万年前,经过猿??类人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制造使用工具和智能的发展使人迅速从动物世界中脱颖而出,成了地球上的主人。从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主人开始,人类同时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其他动物的敌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今天,以至发展到我们不得不对自己大声疾呼:“善待野生动物!”

人类对野生动物特别是食肉动物的仇视起源于代代相传的传统观念。当人类发源之初,人和动物还处在同一自然条件和生育水平时,食肉动物的确使人类的一大危害,生存竞争的本能迫使人类杀死动物来保护自己。其实,几乎所有的动物只要人不去招惹它,一般地说它们都是不会伤人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野生动物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尤其是20世纪,频繁的战争使许多物种死于非命。即使在和平时期,野生动物也未得安宁。人类对野生动物疯狂的猎杀,使野生动物惶惶不可终日,躲无藏身之地。而愚昧无知的人们却以此来显示自身的胜利和荣耀。五六十年代,我们曾宣传过打虎英雄、猎豹能手,正是这些打虎英雄和猎豹能手,几乎打光了盛产于我国的华南虎,捕光了云南豹。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乱捕滥杀上,更严重的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对森林过分砍伐和对草原的破坏使许多植被葱绿的原野变成了不毛沙海,水质污染不仅影响了淡水水生动物的生存,也危及了海洋,使海洋生物深受其害。盛产于我国沿海的大小鳊鱼曾经是我国海产品主要鱼类,如今,由于捕捞过量和海水污染,已经形不成鱼汛。带鱼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主要海产品,可如今这一鱼种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小。1997年春,《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渤海湾紧急呼救》的报道,黑体引题这样写道:“渤海湾继同乐鱼绝迹,螃蟹、本鱼、黄花鱼、毛蚶、对虾形不成鱼汛后,特有鱼种棘头鱼今年又不见踪影,而对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和惩罚,再也不能沉默了!”其实,渤海湾减少和绝迹的海生生物何止这些,盛产于小清河口的银鱼,早已被污染的河水所吞没,黄河河口的刀鳍鱼也难觅踪迹。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不能超自然而生存。因此,人类必须重新认识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应当看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动物甚至能帮助我们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有些动物是害虫的天敌,比如蛇和猫头鹰以捕食老鼠为食,一只猫头鹰一年能捕鼠600-1000只,相当于每年人类从鼠口中夺回9000公斤粮食,堪称农民的好帮手,粮食的好卫士。由此可见,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任何一种动物的消失,对人类都是有害无益的。

1988年11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正式的国民大法,“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随之而相继建成780多处森林公园和600多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少年儿童要从小培养爱护野生动物的美德,自觉保护人类的朋友———野生动物。

一次性筷子的确方便,但卫生不达标、浪费林木资源也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兰州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150万双,一年要“吃”掉2万棵大树。因廉价而普及走进市区中低档餐馆、火锅店及小吃摊点,桌上摆放的大多都是些廉价一次性筷子,如果消费者想用质量稍好的筷子或消毒筷,就只能在少许品牌餐馆或高档餐饮场所了。一位经营炒面馆的朱老板告诉记者,到市场上批发一把六七十双的筷子,算下来每双才0.02元,因为筷子的费用都在成本里核算,属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所以价格就是第一位,经营者为了赚钱,当然就去选择那些虽然粗制滥造但很廉价的筷子了。

一家牛肉面馆老板说,选择一次性筷子可以一举两得,第一节约成本,第二筷子使用后还可以生火,不用另外买木材。作为廉价一次性筷子忠实消费群体的小吃摊点,选择的理由除了市面流通的全是一次性筷子外,更重要的是其“价廉物美”,至于消费者的健康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大多数经营者的态度是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能使用别无选择在采访中,大多就餐者表示,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老百姓也逐步认识到,美其名曰的卫生筷子其实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市民朱女士说,虽然应该对这些经过化学处理,并在生产加工包括运输、仓储及流通环节根本达不到卫生标准的一次性筷子绝对禁用,但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替代品,老百姓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还一直在使用。

一位正在陪孙子吃牛肉面的老大妈告诉让者,孙子经常在外面吃饭,她总是不放心,虽然有了消毒碗,可是筷子很不卫生,另外,如此粗制滥造的一次性筷子也会让响当当的金城品牌牛肉面大打折扣。

倡议市民拒绝一次性筷子

今年4月22日地球日,由兰大、甘工大、西北师大等9所学校的环境保护协会自发组织与绿色环保部门一起向兰州市民发出了“保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筷子”的倡议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民对倡议书的看法不一。一些就餐者告诉记者,如今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理由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他们想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筷子却很难,希望政府部门能出来表个态。对拒绝一次性筷子,牛肉面馆经营者的态度是,如果没有统一禁令谁也不愿带头,因为一旦提升筷子的质量和卫生标准都会增加成本,从而影响生意。(记者 边卫霞)

能不能帮我找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

那我们为什么就不去做一些既能节能、又能环保的事呢?我们可以把工厂里排放出的废气收集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后,把它变成煤气、液化气……再次的利用它。这样,既节约了能源,有污染不到环境。



节能、环保,刻不容缓!
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应当少开私家车,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废电池,不用一次性木筷……单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一盏灯,当它亮起时,周围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如果大家都点亮自己那盏灯,整个世界将会一片光明。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人类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祖国大地遍是绿水青山!

保护环境不是一时的事,需要我们每天坚持,并随时随地付诸实际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现在消耗惊人。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现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形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由于煤碳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弃用汽车,选用自行车。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六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

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积极宣传环保,把环保意识带给千家万户。 做地球环保小卫士(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地球环保小卫士。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沙尘暴在我国一次又一次发生,它将会掩埋草地、吞毁家园,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使我们难以生存。绿色的草地将会变成沙漠,大树将会永远卧倒在地,而我们也不会快乐生活:幸福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连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会在茫茫宇宙中粉碎,就像玻璃摔在地上一样。然而这不仅是沙尘暴带来的灾难。
现在,连南极也遭到了污染破坏。因此,地球上失去了最后一块净土。泰山原来是被人们观赏的好地方,居然也成了保护区。
而我们,难道就只能袖手旁观吗,难道我们只能看着这美丽而脆弱的地球永远消失在人间吗?从此,我们能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那种景象吗?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我们还可以为家乡做出一点贡献,让定西在希望中崛起。
有些同学可能知道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绿洲,一年四季都会有新鲜的空气,令人向往的环境,绿茵环绕、丛林掩蔽的环境让那里的生活的极少数人对着一片沙漠中的绿洲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可是有谁能够知道,长达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圣地,竟然被那里愚蠢的人们将它消失了、毁灭了。死亡人数陆续增加,更 因为腐烂的尸体没有埋葬,森林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森林一天一天地消失。透过罗布泊几乎烤焦地皮的阳光,我们依稀可以看见罗布泊的痛!它在怀念,怀念昔日的牛马成群,青山绿水;它在叹息,叹息今朝的黄沙万里,枯树残枝;它在渴望,渴望生命之源,万物之根.然而,人类这个巨大的吸水鬼,断绝了它的最后一丝希望.于是,用对生命的渴望垒起的绿色长堤轰然倒塌……
每当4月22日,这是地球的节日,至今已经30年了,就因为“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和“十大污染”,每年造成了全世界的一大部分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然而,白色污染已经有了自由,它在天空中胡作非为,把空气哥哥和臭氧层弟弟的衣服扎破,他让沙漠上的沙子飞得永远不得停息,搅乱了人民的生活。大自然叔叔不敢与它作对,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人们。
如果我们再不能够制止,白色污染会给人类严重的惩罚,到了最后,不仅是珍稀的动植物,就连我们人类,最终将会灭绝在沙漠上。
同学们,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园,地球母亲把重任托付在人类的身上,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挽回地球和人类的幸福:让绿色不再叹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让地球母亲的伤痕消失,让明天的地球更加美丽、坚强、可爱!


现在的地球,都是黄色,绿色大量减少,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不仅让鸟儿没了家,还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
现在各个商店都跟着我们的嗜好,大量生产汽水,而汽水的“外衣”就是罐子,罐子更是一种污染,马路,公园甚至连学校都成了它们的家。罐子有的是铝做成的,铝也是对人体有害的。
你知道吗?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铬、铅、汞等。由废旧电池所产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是缓慢的也是深远的。当它们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慢慢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焚烧时会污染大气,渗入地下时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进入土壤水源,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因此,它属于危险垃圾。试验表明:一支汞电池污染的水量超过一个人一生用水量的总和。
以前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现在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肮脏不堪,过路的行人都飞快的离开。
节约用水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节约资源。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注意节约用水,如:用完水笼头后随时关掉水笼头;把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涮拖把、冲厕所。不要以为水笼头滴几滴水算不了什么,一个水笼头每秒钟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户每月节约一方水,全国一个月会节约多少水呢?
幸亏现在人们都领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我希望那些没行动起来的人们,都弯一下腰把地上的纸捡起来,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丽,整洁!

地球环保的资料
答: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

关于环保的资料大全
答: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绿色环保小知识 1、节约用水 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白流;看见漏水的龙头一定要拧紧它。尽量使用二次水。例如,淘米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脸、洗衣后的水可以留下来擦地、冲厕所。如果您家冲水马桶的容量较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你的这一小小行动每次可节...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简单一点
答: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 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 万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二、环境保护的方式: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

关于环保的资料有哪些
答: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播种绿色就...

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
答:有关环保的资料 一、土壤遭到破坏。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森林面积的减少。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六、化学污染。七、混乱的城市化。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九、空气污染。十、极地臭氧层空洞。行为规范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

环保资料 小学生环保知识
答:环保宣传标语 环保 儿歌 环保手工作品 关于环保的顺口溜 关于环保的资料 环保标语 小学生环保资料顺口溜 其他类似问题 2011-05-26 小学生环保知识有哪些 270 2010-08-17 小学生环保知识资料 562 2013-11-11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 4 2015-03-28 小学生绿色环保知识 3 2011-11-14 小学生的环境保护知...

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信息资料
答:资料如下: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制度,防止污染,全球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保护 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山脉,绿水,蓝天,大海,丛林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自采矿或滥伐树木, 尽量减少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

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
答:关于保护环境的资料:中国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保护环境我们可以:1、生活垃圾分类。许多国家都在倡导并施行生活垃圾分类,这样可以回收一些可重复利用的废品,而不可回收...

有关环保的资料50字
答: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明确描述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
答:保护环境不仅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以下是一些每个人可以采取的行动:-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物品。-减少使用汽车和机动车,尽可能步行、骑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垃圾分类,尽可能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使用化学品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参与环保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