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实施策略可以有哪些

作者&投稿:蒯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1]。那么在物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物理新课程资源呢?本文就此予以探讨。

一、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而任何课程又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程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课程设计受设计者对材料依据的选择或设计者选择作为重点材料的影响,课程资源便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同时,选择哪些资源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身,也反映了设计者一定的价值倾向,而这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因此,我们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物理课程资源按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类物理课程资源、多媒体类物理课程资源与实物类物理课程资源[2]。文字类物理课程资源指那些以纸为介质来向学生提供物理课程学习所需的信息,如物理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各种报刊等;多媒体类物理课程资源指的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有利于物理学习的课程资源,它除了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外,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各种教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物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广播和电视等;实物类物理课程资源指的是能用于为物理课程教学服务的各种自然资源、实验室资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各种建筑、机械、笔墨纸砚等)。

二、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 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和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报纸等文字的课程资源

1.教科书是物理课程的非常重要文字课程资源。但是,教科书并非惟一的文字课程资源。学校和教师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改变教教科书为用教科书。

2.各种科技图书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科技图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拓宽知识面。学校的图书馆要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获取信息创造条件。

3.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的各种科技信息,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挑战,使学生将来有应付这种挑战的勇气和本领。

4.电视、广播、网络中也有各种丰富课程资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物理教育信息资源,可以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支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网上沟通。教师要及时捕捉、及时更新物理课程资源,拓展视野;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获取课程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各种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学资料也可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文字课程资源。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与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学校和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对各种教学资料进行筛选。

二 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课程资源[3]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1.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

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各校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

2.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

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争取单人单桌,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因此,要充实仪器设备,按照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例如,各活动小组的探究课题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又如,可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3.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课程标准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4.促进现代技术进入物理实验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手段和器材的不断更新,教师要重视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室,如将传感技术引入实验室,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要加快物理实验手段的更新和开发,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

(三)、加快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大量、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物理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了动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物理课程标准对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多媒体课程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1.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创设物理课程的情境,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对于多媒体课程资源,过去一般只是将其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则认为,以上这些多媒体素材,不仅是物理教学的手段,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这类课程资源仍然较为缺乏,且缺乏规划,而且大多是零散的,有关部门、学校和物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发挥现有的多媒体资源的效益。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拓宽校与校之间课程资源成果分享的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2.电视和广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尤其是我国已基本普及了电视,学生每天从电视上获取的科技信息是非常重要和直观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教师捕捉生动的课程信息,丰富物理教学的内容,如某校的物理教师在电视上播放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新闻后,组织学生探究核潜艇沉没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要学生设计打涝核潜艇的方法,以及人员救助方法等。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探究活动,尽管他们提出的方法很不完善,有的是不可行的,但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将使他们永生难忘。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网络技术整合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英特网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已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不少学校已开始建立或筹建局域网,这为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的数据库、局域网、英特网来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以学生自主收集到的课程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探究的课题,向学生提供网站和数据库的索引。以促进物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从课程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从单个的学习活动向合作学习活动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从孤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

(四)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社区、农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为了让所有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集中了许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教育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这种感受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应选择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效的资源和素材。

(2)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以及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要注意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征相适应,如有些生产危险品和污染严重的工厂就不适合让学生去参观和实践。

(3)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在制定计划时,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鉴别各种自然和人文环境、各种机构、生产和服务单位和专门人才资源的利用方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4)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是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5)要建立学校、家长和社区的联合开发课程资源的机制。鼓励学生的家长、社区、学校附近的科研和生产单位,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作出贡献。

三、充分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原则

所谓物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实质上是指充分挖掘物理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并使其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出来。有效利用物理课程资源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根据物理课程资源的特点,笔者认为有效利用物理课程资源应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原则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科学性原则包括使用科学的物理课程资源和科学使用好物理课程资源两个部分。首先所使用的物理课程资源本身必须符合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上的资源,坚决将伪科学的知识排除在物理课程资源之外,当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一些生活中遇到的伪科学的问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而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其对科学与伪科学、伪科学与错误理论间的分辨力,如在初中乐音与噪音一节的教学中介绍新浪网上一篇关于“自行车致空气污染”的报道[4],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伪科学的鉴别力;其次,物理教师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组织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利用的资源必须落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的资源都不利于物理课程学习。

(2)教育性原则

由于物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同的资源会体现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同一种课程资源在不同的物理内容或教育对象面前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既要抓住有利时机,又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物理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如学生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故在物理绪论课中就可以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进入运动学的学习后,学生往往会对时间、位移、速度及加速度间的大量公式的应用产生困惑,这时通过介绍爱因斯坦的典型论述:“在建立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最主要的作用。物理书上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是起源于思维与观念,而不是公式[5]”,以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不能把物理学习当成物理公式得推导游戏,一定要弄清公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透过公式认清物理现象的本质。

(3)时效性原则

物理课程资源的利用还要坚持时代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一方面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资源的开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物理课程资源层出不穷,但只有那些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紧跟物理科学和人类社会最新发展脉搏的课程资源学生最感兴趣。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的诞生,往往会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样就给资源的利用营造了一个极佳的教育环境,同时这些课程资源本身也会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例如纳米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种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那么在长度测量的教学中就可以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中提出纳米的数量级是多少、如何测量1纳米的大小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关注每一种物理课程资源的实际使用效果,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背景及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那些能给学生带来最大效果的资源帮助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确保高效而有意义的学习。

(4)针对性原则[6]

一般说来,每一种物理课程资源对于特定的物理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物理课程目标就需要利用不同的物理课程资源;但是,由于物理课程资源本身的多质性,同一物理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必须在明确物理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物理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类物理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利用的针对性及其有效性。如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甚至一些精品课程网站还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教学课件案例。然而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采用简单地“拿来主义”,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与自己学生学习特点和水平的资源为我所用。如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时有两个典型课件,一个是以手扶拖拉机在平直公路上拖运稻谷为例另一个是以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为例,前者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教学,后者则对城市学生的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

(5)简约性原则

物理课程资源利用的简约性原则是指在利用物理课程资源过程中不要进行资源的简单堆砌,要精选精用,力争用最简单的课程资源来揭示尽可能多的复杂而深奥的物理本质,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变得简单而有效。如在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的专题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导线、磁场方向及斜面的空间位置关系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的描述出导线所受各力的方向和导线的运动规律。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书本代替斜面(即在桌面上把书本的一端垫高即可),用红色的笔代替导线(笔尖的方向代替电流的方向),用黑色的笔代替磁场的方向(让笔尖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一致),然后按问题的要求把问题所描述的空间模型搭建起来,学生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安培力的方向,最后对照实际搭建的空间模型按不同的视角做出力在空间的截面图,借助力学、运动学及牛顿运动定律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就能使一类复杂问题迎刃而解。这里所选取的一些资源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的,通过我本人的实践检验发现这一方法是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的有效途径之一。

哈哈,你也是要完成继续教育的作业吧

纠结呀 这个问题

不会写呀

偶也在研究中,呵呵!

教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意识”,简单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使身边存在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通过实践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念的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 (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是为了丰富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倾向于开发与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心理逻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当围绕教师的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身的情况,而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程内容、学生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于众多因素的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合取向的操作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说它是无限的,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资源有限,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创造性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创造性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那样继续“照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得到体现。

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思想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思想,通过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有助于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每一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何处可以找到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同等多重因素,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言,课程资源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课程资源线索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导语设计需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多线索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学生的问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释或行文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源可以根据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寻找该线索或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所以,在寻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资源到课程教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这一工作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外的期刊或书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一课程资源直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工之后把它变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渗透等。如,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不易发觉、教材编写同等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体会,这为我们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1,而且在教学工作中开发和利用学生熟悉的地方美术资源。由此可见,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加之有黄海森林公园,更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有著名的“新四军枪械所”“五角亭”等历史遗迹;在教学刺绣时。首先。 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到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国华风电站,有“东临碣石.作为美术教材的补充 美术教材理论性强。 2、地方,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给人美的享受,提高对家乡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世界各国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都包含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具体要求,开发了一些可操作的校本课程,化难为易。挖掘地方美术资源、民族众多、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绿色经济是本地的主要产业,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在使学生认识.不断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家乡美术文化资源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本地区的特色美术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地方美术资源应该引起美术教师的重视,而且不利于地方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经过探索和实践,组合成一件作品叫作《牛头》、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再次.整合美术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可不断渗透地方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学会欣赏家乡文化.挖掘地方资源,课程的利用与开发同教学建设,是对课程设计的有益补充。 二 课程开发 我们地区的地方美术资源可以用“红”“黄”“绿”来概括,形成实践活动课程.多角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革命老区的传统。 第三,地处黄海之滨,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美术教师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城乡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在枯燥的美术鉴赏课上。其实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以创造为美术作品、粟裕等革命先辈曾经在此浴血奋战、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教学雕塑相关内容的时候,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同时这一实践活动课也获得了市二等奖,丰富美术课程 中国地大物博;其次,开发地方美术课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参观发绣工艺品厂……这一系列渗透教学不仅让学生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提炼了大量的地方美术资源,这些资源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毕加索曾经将一个自行车龙头和车座放在一起,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美术资源,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既能使学生学习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因此要在可能选择的范围内开发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划分单元体系、深层次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了解发绣的情况,实行国家。 1。 3,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地方性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没有注意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的价值,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之变成美术校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重视所开发资源的质量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因此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和提炼,陈毅,又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东台旅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大胆创新,生产许多与美术相关的子课题,渗透东台发绣的知识,巧用地方资源,各个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随着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视。 第二。同时也使地方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深入人心。在保证地方课程资源数量增加的同时,渗透地方美术课程、深层次地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从宏观上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增强课程对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地方与学情冲突,要实行国家,是对生活的浓缩和提炼,人们似乎一味追求地方课程资源在数量上的增加,使学生认识到不是生活中缺少美。 三 反思及体会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切实保证所开发课程资源的质量。地方美术资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渗透当代东台籍雕塑家吴为山的事迹,从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和建议中指出,这不仅是对宝贵课程资源的浪费,而且更能拉近和艺术的距离,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吴为山雕塑馆,不同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同时多角度、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 第一。 由于地域、评价建设,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赞美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展特色美术创造。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一 课程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学校也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课程的要求,以观沧海”的海边风情,且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开发地方美术资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答:具体表现在,教师讲课(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首要的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最后还是通过做练习题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教师讲课的关注点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检查学生是否把知识点记住了、记住了多少);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

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地理实验教学,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对...
答: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地理实验教学,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对地理实验项目开发和设计的看法。 ...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山脉、城市、交通线等)应尽可能地表示在图上,并能用国际经济地理术语或规范的语言解释图像,说明原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
答: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仅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职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实践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

如何在教学中形成一套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答:”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答:二、语文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 三、语文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 以上从不同视角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了基本定位,其实语文教师远不是“圣人与完人”,能够分身从事多种职业,只不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行使上述角色的功能与职责。教师在新课程中扮演多重角色...

新课程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
答: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后...

谈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答:谈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差课,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评价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看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通话,教学语言...

教师怎样使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施
答: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课程标准对教学全过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都作了原则性、指导性的建议。1.充分“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在了解学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

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答: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只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 例如《加法交换律》一课,教材安排的内容及大致程序如下:①准备题 27+73 73+27 58+37 37+58 你发现每组两题的得数有什么关系?;②例题,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有467个...

初中语文在新课程下如何评课
答:根据新课程语文听评课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及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成长,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初中语文新课程听评课的重点应该定位在帮助老师们研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老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