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6分)材料一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

作者&投稿:那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观点:①创设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②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③经营南洋以为屏藩。(6分)
原因:列强扩张加深中国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之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了解西方。(4分)
(2)发展:①海权对民族独立与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②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民之政府”;③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6分)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6分)
(3)不同点:中国的海权观着眼于抵抗外来侵略;马汉的海权观着眼于对外开放(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

(1)新航路开辟;(1分)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2)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1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4)认识:主动走向海洋;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图示为新航路的开辟;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将各大洲联系到一起,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欧洲的贸易中心也开始转移,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欧洲各国也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2)从材料中可知,“五年以后”是1895年,结合所学,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在条约中,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指美国与日本。结合所学,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中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不断加剧;在二十年后的二战中,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4)以上几问皆涉及到海洋。新航路开辟,使各大洲由孤立变成一个整体,海洋在各国联系中地位重要;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说明中国在海洋、海权方面的不足;故在当今世界我们要主动走向海洋,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

(1)变化: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2分)(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2分)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1分)影响: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分)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1分)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一、二、三,考查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材料一反映了东学西渐;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前夜的危机,西方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强大,而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后面;材料三则是面对中西差距的越来越大,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侵略下的思考,即学习西方,由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中西碰撞带来的影响。这主要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和态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回答即可。它的趋势要从人们认知的角度来回答。点评: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李鸿章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维护封建王朝,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中国海权是因为思想
答:解答此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中国海权思想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海洋由天堑变为通道,不再具有不可逾越性;二是对安全造成威胁的势力从海洋而来”;然后结合历史史实,从民族危机和发展商业两个方面来论述,最后可以谈到中国的海权论思想和西方的不同.故答案为: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

(12分)海防是指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在沿海地 ...
答:(2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1)中西海权意识的不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经济文明决定的,而经济文明是由于二者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的。(2)从材料“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等可以看出黄爵滋认为清政府当时海防松弛、军备落后。

求详细解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答:回答:(1)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加强海洋控制)。论证:西、葡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17世纪荷兰掌握了海上霸权;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并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2)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理由:长江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
答:(答出3点即可得5分)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根据材料概括。可以依据材料中历朝历代对海洋利用的内容进行总结特点。如齐国发展“鱼盐之利”;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5世纪初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海上称雄
答:(1) 正面举例: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使唐文明更加繁荣辉煌; (或宋朝 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海外贸易兴盛。 ) 反面举例: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国家的落后。 (2)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 (3)中国人普遍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
答:(1)以“委任统治”的形成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归英法,太平洋上岛屿归日本。(2)各国主力舰吨位即实力大小,实际上决定了各国制海权和海上航行权力的大小,实力弱小的国家绝不可能和实力强大的国家有相同的领海及海上的绝对自由。(3)《凡尔赛和约》不顾中国是战胜国,竟规定将德国原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
答:(3分)(3)思路,大力发展蓝水海军,打造航母战斗群。(2分)不同,近代海防废弛,领海主权遭到破坏,被动改造。现代海军势力显著增强,海防布置较为系统,以建造航母群来主动捍卫主权。(4分)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现象是: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

据材料二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海洋对欧洲国家兴衰的影响,谈谈你对海洋...
答: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由此可以看出,英国通过抢夺西拔牙,葡萄牙,法国,荷兰等海上强国的控海权,大肆发展殖民贸易,垄断海洋,积累财富,成为海上霸主。如果不是美国独立,后来通过发战争财发展壮大,现在的世界老大哥还不一定被美国佬霸占着 ...

...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答:(2)特点:手段:海军和坚船利炮。路径:由沿海或沿江的水路入侵要害城市。目的:以军事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原因:海军和坚船利炮是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有利于发挥舰队火力猛、机动性强的特点;清政府海权观念淡薄,长期忽视近代海防和海军建设;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正是列强渴望得到的商品市场;京畿...

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 ...
答: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揭示的问题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后果联系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史实来回答。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根本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海疆主权的破坏。第(4)问可综合三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