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故事100字 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100字

作者&投稿:蒯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那是1952年10月31日下午,战斗进入白热化。4连一名负责运输弹药的战士扛来2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跟我讲:连长,这一仗你们一定要打好。我问他苹果哪里来的?他说是半路上捡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他说运弹药的路上有水喝。可我知道,路上根本没有水。看到这个战士为了让我们吃一个苹果而说谎,我很感动,就把这个不该收的苹果收下了。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都说该连长吃。当时仗还正在打着,我也顾不上讲更多的道理,手一挥,对大家说:我们能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难道连这么一个苹果也消灭不了?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报道,上甘岭战役时间为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的中部地区正式开始,中国军队和以美国为主的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这一场战役一共持续了四十三天,之后几天,上甘岭战役进入最艰苦时期,志愿军将士全部转入地下坑道。由于敌人的炮火封锁了阵地,缺水断粮成了志愿军面临的第一大困难。为了让伤员喝上水,陈振安和其他几名卫生员每天用碗在坑道的石壁上接水。由于炮火破坏了山上的植被蓄水层,石缝里流下来的水越来越少,有时接满一碗水需要半天时间。陈振安就这样每天将从石壁上接下的水用钢盔或铁碗烧开,给伤员们喝。一次,坑道里的绷带用完了。陈振安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坑道,捡回被志愿军击落的敌机降落伞,撕下伞带和伞布,为伤员包扎伤口。看着战友干裂的嘴唇,陈振安又带领其他卫生员冲出坑道冒险抢水。一些战友就这样牺牲在抢水的道路上。终于,1952年11月25号才结束在这艰苦卓绝的四十三天里中国在朝鲜的支援部队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不同的方式打入敌人年内部,向美国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无畏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中下旬终于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报道,上甘岭战役时间为1952年10月14日在朝鲜的中部地区正式开始,中国军队和以美国为主的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这一场战役一共持续了四十三天,之后几天,上甘岭战役进入最艰苦时期,志愿军将士全部转入地下坑道。由于敌人的炮火封锁了阵地,缺水断粮成了志愿军面临的第一大困难。为了让伤员喝上水,陈振安和其他几名卫生员每天用碗在坑道的石壁上接水。由于炮火破坏了山上的植被蓄水层,石缝里流下来的水越来越少,有时接满一碗水需要半天时间。陈振安就这样每天将从石壁上接下的水用钢盔或铁碗烧开,给伤员们喝。一次,坑道里的绷带用完了。陈振安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坑道,捡回被志愿军击落的敌机降落伞,撕下伞带和伞布,为伤员包扎伤口。看着战友干裂的嘴唇,陈振安又带领其他卫生员冲出坑道冒险抢水。一些战友就这样牺牲在抢水的道路上。终于,1952年11月25号才结束在这艰苦卓绝的四十三天里中国在朝鲜的支援部队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不同的方式打入敌人年内部,向美国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无畏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中下旬终于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陈振安,志愿军45师133团一营二连卫生员。上甘岭战役进入最艰苦时期,志愿军将士全部转入地下坑道。由于敌人的炮火封锁了阵地,缺水断粮成了志愿军面临的第一大困难。为了让伤员喝上水,陈振安和其他几名卫生员每天用碗在坑道的石壁上接水。由于炮火破坏了山上的植被蓄水层,石缝里流下来的水越来越少,有时接满一碗水需要半天时间。陈振安就这样每天将从石壁上接下的水用钢盔或铁碗烧开,给伤员们喝。一次,坑道里的绷带用完了。陈振安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出坑道,捡回被志愿军击落的敌机降落伞,撕下伞带和伞布,为伤员包扎伤口。看着战友干裂的嘴唇,陈振安又带领其他卫生员冲出坑道冒险抢水。一些战友就这样牺牲在抢水的道路上。43天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人们经统计发现,陈振安带领战友用这种方式接水救活了近百名伤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陈振安被记特等功,被授予二级模范。
这个网址有更多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上甘岭战役感人故事~

1、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
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
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2、胡修道
1952年,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等3人坚守在597.9高地的一个阵地上,敌军200多人蜂拥般向他们冲来。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沉着迎战。
当敌军离阵地前沿还有三四十米时,胡修道奋力掷出几根爆破筒,班长也投出几枚手雷,炸倒七八十个敌人,其余敌军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不久,班长奉命调往别处阵地。
胡修道等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又打退小股敌军的多次冲击。这时,成群的敌军快要爬上左侧不远的10号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胡修道果断地与战友滕士生带着手榴弹前去支援,打退了敌军。
在滕士生负了重伤,敌军又有约两个营的兵力上扑来时,胡修道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地把手榴弹、手雷一个接一个地向敌军投去,不停地在敌群中爆炸,最终将敌军打退,守住了阵地。
在此次战斗中,胡修道连续打退敌军41次冲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3、牛宝才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为夺取上甘岭,在志愿军防线的中部打开缺口,发起“金化攻势”。战斗异常激烈,597.9高地半小时就落下炸弹7、8万发。
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他的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打断,血流如注。但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的地点,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部队的通讯联络长达3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这位英雄的电话兵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

扩展资料:
一、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据有关统计,中国为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共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战费6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时的25亿美元)。
美国官方公布美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的作战减员共计142091人,其中阵亡33629人,负伤103284人,失踪或被俘5178人。
美国在朝鲜战争纪念墙上公布的数字为阵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美国在战争中的战费支出是400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3年8月14日公布,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包括毙、伤、俘)109.3万余人。
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各自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其他“联合国军”作战减员)
二、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
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守备部队控制下,其中八连进入的一号坑道是主坑道,位于1号阵地下,是最大的坑道,呈“F"形,全长近80米,高1.5米,宽1.2米,左右还各有一个叉洞,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甘岭战役

1.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邱少云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3赵俊尹
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射火舌,严重阻碍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4:罗盛教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彭德怀的故事
答:开国将帅彭德怀的故事 给彭德怀照相的故事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

彭德怀的故事
答:开国将帅彭德怀的故事 给彭德怀照相的故事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

我想对彭元帅说的话(200字左右)
答:后来到下甘岭、空寺洞等地又几次遇险。彭德怀的行军床都被敌机扫射打烂,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敌坦克已接近志愿军司令部,他却始终不离前线。 事实证明,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现代战争中,人的勇敢仍起着重要作用。美国军方总结二战后进行的三场大规模局部战争,认为海湾战争恰恰是交战双方技术装备相差最小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