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道德经》第11天

作者&投稿:伏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共学《道德经》第11天2022年2月26日

第十一章无之为用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例说】诸葛亮七擒孟获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

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

《道德经》第五章之适者生存
答:这也是我在做的。小时候读杜甫的诗就想这位应该是我的老祖宗,我的情怀就像他一样,我要去做的就是能改善更多的贫苦人,让更多的家庭享受美好的生活;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想法,利国利民利他利己。从写道德经看出自己的储备有限,但好在我没有退缩的打算,日积月累,不知前路如何,先日日耕耘吧。

找《老子》原文
答:老子(道德经)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7-01-11 展开全部 第一章1 道可道,...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玄妙之门
答:第一次读《老子》,应该是在高中,特别喜欢,手不释卷,能背诵出不少经典名句,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些句子不仅仅是学习写作的语言积累,更是我在困境中的精神营养,当成绩波动,心态不平时,默念一念,很快就能恢复平静,以水之德涵养心性,这是一种智慧。开篇第一章不太好懂,...

《道德经》第五章 多言数穷
答:读《道德经》总会思维发散,想到很多。我们读一辈子,也未必真能读懂《道德经》,大家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有所收获即可。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他是做家庭序列排序的。他的理念就是德国版的道德经,他认为,人的一生,你的生活、你的事业成败都跟你自己母亲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你和母亲关系不好,你就不好,你...

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道可大小
答:还原版《道德经》第七章全文如下: 本章对应王弼本《道德经》两个不同章节,前三句为第六十七章上段,后三句为第三十四章上段。本章文本后三句以王弼本为底本,后三句以张道陵《老子想尔注》为底本,并参照帛书甲乙本《老子》、傅奕《道德经古本篇》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等对底本作了校订。 本章的主...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地清宁
答: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1) 昔之得一者,这里的一,是指道。在《道德经》中,道和一有时候可以互称互用。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物有万殊,道唯精唯一。得一者,受道之造化之物。得一,道生万物,德充万物,万物宗道从德,是谓得一。 (2)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地最开始是混沌一片没有...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
答:《酷说老子》第三章(4)历史之谜:为什么文明总是被野蛮民族消灭? 【第四句】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欲望,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 1、 我们应该注意到,老子顺序是: 先虚心后实腹,先弱志后强骨。 也就...

《道德经》讲了什么?
答: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知识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的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其中既有...

老子五章古汉语常识
答:(《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称修道之德为“玄德”。 有人认为这是老子的“愚民政策”,也对。但从整章的意思来看,这是修道的需要,而不是治国的需要。 现在的人们要求一个人从娘胎里就要学习,历经学前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本乃至研究生、博士生,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而老子却认为“为学,日益。 为道,...

《道德经》道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答:是古代的风箱。③屈(gu,三声):竭尽,穷尽。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