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下期中语文考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投稿:怀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期中测试
说明:(1)本试题满分为120分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确凿( zuò ) 骊歌(lí ) 锲而不舍(qì )
B.炽痛(chì ) 踌躇(chù ) 义愤填膺(yīng )
C.祈祷(qí ) 嫉妒(jí ) 迥乎不同(jiǒng )
D.哺育(pǔ ) 懊悔(ào ) 妇孺皆知(rú )
2、下列各项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蝉蜕 祈祷 人生鼎沸 一返既往
B. 屏障 书孰 来势凶凶 燕然勒功
C. 仿徨 默契 群蚁排衙 忘乎所已
D. 深邃 赫然 亦复如是 惹人注目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菜畦: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人迹罕至:罕,稀少。
B. 仰之弥高:弥,更加。 气冲斗牛:斗牛,一种源于西班牙的人与牛之间的游戏。
C. 污秽:秽,脏东西。 马革裹尸:裹,包裹,动词。
D. 燕山胡骑:骑,战马。名词。 警报迭起:迭,屡次。
4、 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小说——高尔基——前苏联
B.《褔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法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鲁迅
D. 《最后一课》——小说——都德——法国
5.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D.小东向小明请教不会的题,小明说道:“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6、下列句子所使用修辞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对偶)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这种错误,我们应当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B.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C.读报是人们了解信息,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D. 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8.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D.他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D.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10.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并/自为其名。
D.余闻之/也久。
11.填写课文原句或根据提示补充名句。(8分)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4)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两句。
, 。
12.仿写。写一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2分)
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二. 阅读与理解 ( 先阅读下列各文段,再完成其后各题。)(40分)

(一)(16分)

初,权谓吕蒙曰:“(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E)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F)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3.为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答案填在括号里。(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
A.沿途掌管做事 B.在安徽省当涂县做事 C.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A.过水去打猎 B.粗略地阅读 C.干涉别人打猎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
A.看见历史 B.了解过去的事情 C了解历史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A.学位级别 B.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谋士的称谓
14.下面的句子有几种译法,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6分)
(1)蒙辞以军中多文. ( )
A.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事务繁多.
B.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C.吕蒙推辞军中事务繁多.
D.吕蒙推辞,因为军中任务多.
(2)孰若孤? ( )
A.谁说你孤单? B.谁说你像我?
C.谁像我(事务多)? D谁说你像我这样忙?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
A.爱卿今天的才干与谋略,比不上住在吴县的吕蒙.
B.你现在的才干与谋略,不再是住在吴县的吕蒙.
C.你现在的才干与谋略,不再是住在吴县下面的吕蒙.
D. 爱卿今天的才干与谋略,不再是住在长江下游的吕蒙.
1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用文中的语句填空(ABCDEF句,单选题).(6分)
(1)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时( )
(2)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 )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 ( )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这段文字对百草园景物描写。(4分)
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话写百草园从位置上看,先由_______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_顺序。(4分)
18、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原因,有下列几种分析,请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2分)
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暴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遭遇。
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9、画横线的句子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画波浪符号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三) 阅读下文,然后答题。(10分)
一棵大树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 陈丹燕译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旁批: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旁批:幸福源于_______!)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21、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2分) 幸福源于 ______!(限四字)

22、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_________”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23、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2分)

24、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3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



三、写作(50分)
生活中,哪一颗星星点亮了你的眼睛?哪一幕情景振奋了你的心灵?哪一声喝彩吸引了你的耳朵?此情此景,为了表示鼓励、赞美、自豪,也为了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你一定想竖起大拇指!
请以“我想竖起大拇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不限。

七下期中的答案

1.C 2.D 3B 4B 5A 6C 7C 8.C 9C 10D 11略。
12答案;①理解是友谊中的桥梁一座。②赞赏是鼓励中的鲜花一束。
13.C B C B 14.B C B 15.A D F
(一)(12分)
16、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4分)
17 低,高,低 。空间(4分)
18、D (2分)
19、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拟人。用拟人手法将油蛉、蟋蟀写活了,使之富有生命的动感等。

21、合文意即可。参考:无私奉献(2分)
22、“要”字。谈看法时要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或针对男孩子的索取,或针对大树的给予,语言通顺即可。(3分)
23、符合“奉献”和“关爱”主题的即可。参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24、略(表现男孩儿贪得无厌或悔过自新的内容均可)(3分)

答案看多了,抄袭可能会养成习惯 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
现在就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好好学习,即使自己答案错了至少能加深印象

我不会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 总分15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脑髓( ) 哺( )育 炽( )热 鲜( )为人知
gèn( )古 深suì( ) jiǒng( )乎不同 qiè( )而不舍
2 王维的《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劝告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分)
4 《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被后人常用,这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2分)
A.甜腻 娴熟 尽态及妍
B.沟壑 抽畜 慷慨以赴
C.剽悍 妍丽 相得益彰
D.机杼 谰言 九屈连环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词语是( )(3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就罩住了。
A.撑 放 捆 拿 扯
B.支 撒 系 牵 拉
C.支 放 套 牵 拉
D.撑 撒 系 拿 扯
7.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4分)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坏事做尽的张朝富,虽然一字不识,但未到中年,他的头顶就成了不毛之地。
C.小娟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和我作好朋友。
D.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好,但比起以前来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这样想,不是聊以自慰吧?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4分)
A.一个由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
B.“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福楼拜的星期天》 莫泊桑 小说巨匠 法国
B.《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北宋
D.《丑小鸭》 都德 丹麦 童话作家
10.下列句子和原文不一致的是( )(2分)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壮士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D.秋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12.下面文段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句子是( )(4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有表示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示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示虔敬,(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示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示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示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示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示不幸
A.(3)(2)(1)(4)
B.(1)(3)(2)(4)
C.(2)(3)(1)(4)
D.(4)(3)(1)(2)
13.请你仿照小欣给“业勤”的赠言,根据下面两位同学名字的特点,各写一句既得体又有意义的赠言。(4分)
业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方英:

志成:

二.阅读(共60分)
(一)(2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住在心理,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习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14、此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国的 。(3分)
15、“今天听讲,我全都懂”的原因是( )(4分)
A、“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
B、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讲解过
C、今天讲得容易
D、“我”心灵受到震动,思想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16、“这可怜的人”指的是( )(2分)
A、韩麦尔先生 B、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C、我们 D、韩麦尔先生,我们
17、“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用了哪个动词?作用是什么?(4分)
答: 。
18、文中的“我”是指 。(1分)
19、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2分)
A、表注释 B、表补充说明
C、表转折 D、表停顿
20、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记住了自己的语言,就记住了自己的祖国。
B、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只有记住自己的语言,人民才不会甘心做亡国奴,国家才有希望。
C、这句话表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深挚的热爱和对国土沦亡的痛苦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21、文中两处出现了“好像”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处地方都是比喻句的标志,都是比喻词
B、前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后者不是
C、后者是比喻句的标志,前者不是
D、A、B、C三项都不对。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比喻 排比 比拟 B、比喻 比拟 反复
C、比喻 排比 反复 D、排比 反复 比拟
2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答: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题。(20分)
我的自白
丁肇中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大学的附属小学。小学的老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什么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它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的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时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世界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勉强孩子读书。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便不曾考过第一名。我这位开明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我的女儿3 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仪器了,而且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后干什么,我当然想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对这我不去干预。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成绩的。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 ”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24.作者为什么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分)
答:
25.作者认为,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答:
26.作者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一般家庭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7.作者的工作态度怎样?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工作态度?(2分)
答:
28.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固然很重要,但完全凭兴趣去工作学习成吗?(4分)
答:

29.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哪些道理?(最少写出两点)(4分)
答:

30.简要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4分)
答: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1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1]然。
(注:[1]信:确实,的确。)

3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2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2)诸儿竞走取之( )
32.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省略了的成份(4分)
(1)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
(2)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3.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译文:
34.其他的小孩都跑去抢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4分)
答:

三、作文(50分)
35、作文要求:
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必须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③内容上写人与人之间的优良精神面貌,感情要真挚、感人;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④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
  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 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tǎng)秕谷(bǐ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 )

  B祈祷(qǐ)赫然(hè)炽痛(chì)迥乎不同(jiǒng )

  C亘古(gèn)嫉妒(jí)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

  D重荷(hè)木屐(jī)哺育(pǔ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 )

  A.怪诞 轻捷 一泄万丈 家喻户晓 B. 幽寂 污秽 鞠躬尽瘁 义愤填膺

  C.殉职 骊歌 一拍即合 荒草凄凄 D. 屏障 谰语 九屈连环 呕心沥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教练当 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 ,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____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_____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_____ 。人生如茶,有时____也是一种成全。

  A.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 B.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

  C.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 D.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

  5、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6题8分,第7题2分,第8题2分,第9题1分,共13分)

  6.默写古诗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逢入京使》岑参) (2)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4)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李白)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 。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7—9题。

  【古之黄河】

  7.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近之黄河】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9.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10—14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1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12.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3.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1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5题2分,16-19题各3分,共14分)《最后一课》节选

  接着,韩麦尔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5、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_ ;“钥匙”比喻 。这句话的含义是:

  16、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歌曲《中国娃》中有这样的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

  17.“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

  这句话中“钟声”暗示: “号声”暗示:

  18、“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19、“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岁!’”

  这段属于 和 描写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 的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完成20-23小题,20,22题23题各3分,21题4分,共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自: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 闻: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略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

  23,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五、24.作文(满分30分)

  这事真让我 _______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

  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

  (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二,6,(1)凭君传语报平安 (2),独坐幽篁里(3),不要悲伤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2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8,(2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9.(1分)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三,10.(3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用文中原句答不给分)

  11.(3分)前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后一句中的“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

  12.(3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1分),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1分)。

  13.(3分)开门见山,照应题目(1分),通过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1分),引起下文(1分)。14.(3分)C 15、“监狱大门”比喻_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国感情。

  16、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7. “钟声”暗示:__最后一课的结束; “号声”暗示:德语要代替法语。

  18、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的高大

  19、这段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内心痛苦的思想感情。

  四,20,C(3分)

  21,(各2分)(1)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2,(3分)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3分)《伤仲永》内容: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方仲永的前途,使他从一个神童沦为普通人,告诉我们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是借事说理,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孙权劝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写法: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侧面描写突出。

初中一年级语文下册试题
答: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6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走进街心公园,只见翠竹摇yè,树影婆娑,几处五颜六色的鲜花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一架遒劲的藤萝在假山上zì意攀援,引来不少小鸟在此栖息。 劲栖yè zì 2.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下列街头宣传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生物、地理期中试题
答: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2、区分描述天气或气候:这几天天气晴有微风。(天气)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气候)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气)枣庄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3、卫星云图中,绿色为...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答:一、试题结构和特点 本次语文试卷共十大题,分别是看图读拼音写字词、找一找连一连、找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加一加组新字、分一分写一写、选一选填一填、按要求查字典、背一背填一填、阅读理解、看图写话,题型紧扣课标,难易适中,测评范围是一至四单元的知识。二、典型错题分析 1.有的孩子不太...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答: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这次期中测试题,基本上反映出了我班的水平。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剖析如下: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三大类: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目
答:五、我会背。()去()()里,烟村()()家。亭台()()座,()()()枝花。经过这段时间的复习,大家觉得自己有提高吗?我们就来通过做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答:苏教一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卷 (全卷100分,60分钟完成)一、看拼音,写词语。(20分)huān yínɡ dǎ pò cān ɡuān tiào yuè xínɡ zǒu ( ) ( ) ( ) ( ) ( )xiū xī mù mín xiào shēnɡ luò hòu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答:冷()有()进()哭()黑() 【试题二】一、我会拼,还会写。sǎomùluòtuoyánɡliǔdònɡjiéjiànkānɡ shènɡlìxúnzhǎofǔmōchìbǎnɡzhùhè 二、把下面的音节按音序重新排列后,依次写在四线格里。qiūchénnònɡxuěbīnrèlùnzhuànɡ 三、我认识,我会选。(在正确的音节下打√...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答:【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16分)shuō huà zhǔ yì jiè shū míng bái mǎ yǐ pénɡ yǒu gāo xìnɡ yǐ hòu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千( ) 李( ) 爷( ) 方(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答:导语: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对词语的理解把握是理解句子意思,乃至课文意思的关键。下面和我来看看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看拼音写词语(18分)shū bāo jiāo ɡěi ɡāo xìnɡ fā xiàn yǔ máo hǎi yánɡ yǎn jīnɡ zhēn zhū rèn ...

求份初一下册语文试卷。
答:首页>>初中试卷>>初中一年级>>语文>>人教版>>http://www.jsjyss.cn/czsj/czsj27.htm ∴ 07-0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2008-03-03 ∴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2008-03-03 ∴ 七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全套试卷 2008-03-03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期中期末试卷32套 2008-0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