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南北政府是哪两个? 民国建立之初,为何一南一北两个政府?

作者&投稿:钞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国时期的南北政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而北方政府则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

华夏文明5000年辉煌历史,期间历经了无数王朝兴衰。而每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都会面临都城抉择的问题。除了考虑地理环境、战略位置和气候条件外,风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量因素。无数迷信龙脉之说的帝王始终坚信,一个好的都城选址,能让王朝世代昌盛。

而风水这种东西相当玄乎,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百年龙脉或许还在都城,下个百年就已转向别处。再加上战争和统治者喜好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的都城也是千变万化。

封建社会之前的夏朝和商汤,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都城位置历史学界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而我国有记载第一个确切的都城是秦朝的咸阳,到了汉朝那会,便是长安、洛阳、许昌和南阳。从晋朝开始,南京也出现在了都城名单上。而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出现,则是在元朝时期。

不难发现,不管这些都城如何变幻,都是在那几个固定的城市里抉择,有些城市还因此成了多朝古都。譬如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而南京,则是六朝古都。可见,古人在选择都城时,更多还是喜欢参照前朝的品位。这么做有个好处,便是无需劳民伤财再去建一所新的都城,只需就地取材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我国如今的首都是在北京,对比长安和南京这种多朝古都,北京这种元明清的三朝古都无疑要“年轻”不少。更何况,当时民国政府的首都是定在重庆、武汉和南京。如果参照前人的首都,按理说怎么着也轮不到北京,为何当时其就当选了呢?

还得从1949年说起,这一年9月27日,离开国大典还有3天之际。我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便是确定国歌、首都和国旗等相关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而当时与会代表提出的首都候选城市,并不只有北京1个,而是11个。

而这11个又是哪些城市呢?其分别是哈尔滨,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以及北京。不难看出,这里面各个城市都是卧虎藏龙,北京在里面的存在感其实并不高。

哈尔滨就不用说了,虽然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没当选过首都。但鉴于日本侵华期间,伪满洲国在东北建立,哈尔滨被日本人建设成了远东第一大工业城市。和我国当时的老大哥苏联也是最近的,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再加上地缘位置优越,所以才会上了首都候选名单。

西安、洛阳、开封这种多朝古都上榜自不用多说,而延安则是因为红色革命圣地上的榜。至于广州、上海、重庆和成都,则都是近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著名大城市,上榜也并不让人意外。南京就更不必说了,当年国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距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近的首都。

那么,为何这么多强劲的对手里,偏偏选了北京呢?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性。首先,哈尔滨由于太偏北方,不利于团结南方地区的群众,再加上东北冬天过于严寒,并不宜居。

至于西安、洛阳和开封这些历史古都,由于近代港口埠口的崛起,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已全面东移,这些古都无一例外全部衰败了,经济上的落后决定了它们和首都失之交臂。

那么,广州、上海这些近代新崛起的沿海城市为何也被淘汰了呢?广州倒是不难推断,无非和哈尔滨一样,犯了过于靠南的尴尬。上海看起来相当完美,位于中部沟通南北。但纵观历史,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一直是分开的,再加上上海直接临海,我国当时的海军力量还很薄弱,遇到危险必然遭受重创,故而上海也被淘汰了。

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地方没什么说头,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会,这两座城市还没有彻底解放,所以也出局了。

而这11个城市里,最后只剩南京和北京了。跟北京比起来,靠近中部的南京显然地理位置更优越。并且,南京还是六朝古都,历史底蕴也要比北京深厚。而在当年,南京的呼声确实在11个备选城市里是最高的。

其实,南京和北京的首都之争并不只在1949年发生过。早在民国建立初期,孙中山便和袁世凯因为首都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的结果是袁世凯在北京成立北洋政府,孙中山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两家各搞各的,相当尴尬。最后得益于东北易帜和宁汉合流,南京才彻底成了民国时期的首府。

那么,面对1949年又遭遇的南京北京定都困境,时人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最后竟真的是依靠风水,在当时的与会人员看来,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亡国短命之都,每一个在此建都的王朝存活时间都不会超过百年。

譬如三国时期的东吴,定都南京后50年左右便亡了。东晋也是定都建康,即如今的南京,但也仅是维持了百年左右。而南北朝时期定都南京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每一个都没有超过50年。更别提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35年后却又被燕王朱棣攻破易都北京,还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的11年短暂寿命。

所以,参会人员在斟酌再三后,认为南京确实风水不是太好,便打消了定都南京的念头。最终,我国的首都花落北京,一直延续到今天

1911年,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12年改国号成立民国,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南部政府;而在此时的北方有袁世凯把控下的北洋势力主政的政府,随后北洋政府分崩离析。

华夏文明5000年辉煌历史,期间历经了无数王朝兴衰。而每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都会面临都城抉择的问题。除了考虑地理环境、战略位置和气候条件外,风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量因素。无数迷信龙脉之说的帝王始终坚信,一个好的都城选址,能让王朝世代昌盛。

而风水这种东西相当玄乎,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百年龙脉或许还在都城,下个百年就已转向别处。再加上战争和统治者喜好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的都城也是千变万化。

封建社会之前的夏朝和商汤,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都城位置历史学界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而我国有记载第一个确切的都城是秦朝的咸阳,到了汉朝那会,便是长安、洛阳、许昌和南阳。从晋朝开始,南京也出现在了都城名单上。而北京第一次作为首都出现,则是在元朝时期。

不难发现,不管这些都城如何变幻,都是在那几个固定的城市里抉择,有些城市还因此成了多朝古都。譬如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而南京,则是六朝古都。可见,古人在选择都城时,更多还是喜欢参照前朝的品位。这么做有个好处,便是无需劳民伤财再去建一所新的都城,只需就地取材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众所周知,我国如今的首都是在北京,对比长安和南京这种多朝古都,北京这种元明清的三朝古都无疑要“年轻”不少。更何况,当时民国政府的首都是定在重庆、武汉和南京。如果参照前人的首都,按理说怎么着也轮不到北京,为何当时其就当选了呢?

还得从1949年说起,这一年9月27日,离开国大典还有3天之际。我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便是确定国歌、首都和国旗等相关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而当时与会代表提出的首都候选城市,并不只有北京1个,而是11个。

而这11个又是哪些城市呢?其分别是哈尔滨,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广州,南京,上海以及北京。不难看出,这里面各个城市都是卧虎藏龙,北京在里面的存在感其实并不高。

哈尔滨就不用说了,虽然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没当选过首都。但鉴于日本侵华期间,伪满洲国在东北建立,哈尔滨被日本人建设成了远东第一大工业城市。和我国当时的老大哥苏联也是最近的,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再加上地缘位置优越,所以才会上了首都候选名单。

西安、洛阳、开封这种多朝古都上榜自不用多说,而延安则是因为红色革命圣地上的榜。至于广州、上海、重庆和成都,则都是近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著名大城市,上榜也并不让人意外。南京就更不必说了,当年国民政府的所在地,也是距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近的首都。

那么,为何这么多强劲的对手里,偏偏选了北京呢?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性。首先,哈尔滨由于太偏北方,不利于团结南方地区的群众,再加上东北冬天过于严寒,并不宜居。

至于西安、洛阳和开封这些历史古都,由于近代港口埠口的崛起,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已全面东移,这些古都无一例外全部衰败了,经济上的落后决定了它们和首都失之交臂。

那么,广州、上海这些近代新崛起的沿海城市为何也被淘汰了呢?广州倒是不难推断,无非和哈尔滨一样,犯了过于靠南的尴尬。上海看起来相当完美,位于中部沟通南北。但纵观历史,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一直是分开的,再加上上海直接临海,我国当时的海军力量还很薄弱,遇到危险必然遭受重创,故而上海也被淘汰了。

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地方没什么说头,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会,这两座城市还没有彻底解放,所以也出局了。

而这11个城市里,最后只剩南京和北京了。跟北京比起来,靠近中部的南京显然地理位置更优越。并且,南京还是六朝古都,历史底蕴也要比北京深厚。而在当年,南京的呼声确实在11个备选城市里是最高的。

其实,南京和北京的首都之争并不只在1949年发生过。早在民国建立初期,孙中山便和袁世凯因为首都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的结果是袁世凯在北京成立北洋政府,孙中山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两家各搞各的,相当尴尬。最后得益于东北易帜和宁汉合流,南京才彻底成了民国时期的首府。

那么,面对1949年又遭遇的南京北京定都困境,时人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最后竟真的是依靠风水,在当时的与会人员看来,南京虽然是六朝古都,但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亡国短命之都,每一个在此建都的王朝存活时间都不会超过百年。

譬如三国时期的东吴,定都南京后50年左右便亡了。东晋也是定都建康,即如今的南京,但也仅是维持了百年左右。而南北朝时期定都南京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每一个都没有超过50年。更别提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35年后却又被燕王朱棣攻破易都北京,还有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的11年短暂寿命。

所以,参会人员在斟酌再三后,认为南京确实风水不是太好,便打消了定都南京的念头。最终,我国的首都花落北京,一直延续到今天。

民国时期有南北政府有两个,北方政府是以黎元洪为首的,而南方政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

1919年南北政府是哪两个呢~

五四时期的镇压主犯是段麒瑞政府,所以我觉得是:
南方护法军孙中山所在的政府与北方段麒瑞政府。19年时候袁世凯早成骨灰了……
资料:
孙中山
1918年 52岁

5月4日发表通电,被迫辞去大元帅职,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离粤取道日本返沪。6月26日抵上海,“专理党务,对于时政,暂处静默”,“对于时局问题,实无具体办法”。

(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袖”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9年 53岁

5月,《建国方略·心理建设》付梓。5月28日发表《护法宣言》。

10月10日,宣布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加“中国”二字,以区别1912年的国民党),并公布规约,“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

民国建立之初,为什么会出现一南一北两个政府呢?1912年的2月13日,清帝退位的诏书里委任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而在此之前的1912年的1月1日元旦这一天,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清帝退位,虽然解决了国体之争,大家在共和的问题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但是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起,就存在两个政府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从1912年到的2月13日之后,一直到1912年的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解散,才算彻底解决了两个政府的问题。
实际上两个政府的情况也只维持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清帝虽然退位了,但是辛亥革命对立的双方并没有因为少年溥仪让出权力中心,而主动的融合到一起,已经独立的省份,如今聚集在南京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除了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外,还有具有临时国会性质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应该说南京临时政府最大的法宝就是这个代表民意的临时参议院,临时参议院成立于1912年的1月28日,在没有了皇帝之后,临时参议院成了最高的权力机构,虽然它只是临时的,相比于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手上虽然手握清帝退位的遗诏,但是没有名正言顺的最高权力。
虽然可以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的名义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比如赴南京就任总统定都南京等问题上,袁世凯只能做一些被动的防御和拖延,2月14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同意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任,那么新任大总统到任之前,孙中山代行大总统的职权,但同时决定定都南京,在有了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定之后,孙中山便名正言顺的再三邀请袁世凯南下就任,并派出蔡元培为首的专使团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而袁世凯只能找各种理由婉拒和拖延,2月17日,南京临时参议院以清帝退位为由特决议接受北方各省统治权办法五条,这一举动虽然不那么显眼。
但是在法理上让南京政府在北方各省的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想以此手段来蚕食袁世凯的基本地盘,不过袁世凯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主,既然你南京政府让我当总统,那我就设立一个临时筹办处,成立的时间是2月19日,专门处理袁世凯没有就任总统之前的各项事务,那么你南京临时政府掌握着最高权力,可我这个没有到任的大总统,也可以来一个临时组织抵挡一阵子吧,接下来南京临时参议院动作不断,20号。选举黎元洪再任临时副总统,21号表决通过南京临时政府向俄国银行的借款协议,就是这个借款协议让南京临时参议院陷入是非,先是被各方联合反对,袁世凯趁势在3月8日电告各团体借款无效。
南京临时参议院拉偏架的行为让自己的公权力受到了质疑。也是在2月21号,黎元洪的大本营,湖北临时议会通电各省,建议各省选举代表10到12人,在汉口另组临时中央议会,得到了14个省份的支持,其中大部分是辛亥革命独立的身份,之后3月16日,湖北临时议会通电各省所选举的议员齐集北京,组织中央临时议会,3月19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对此发表了意见,认为湖北临时议会的举动不当,断然无效,从这个事件当中看出南京民国政府各方的裂痕,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控制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并不为黎元洪等各省都督们所认可,黎元洪为首的各省都督在政治选择中。
并不完全依赖于南京临时政府,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南京临时参议院没有再露头,那么这期间发生了北京保定和天津的兵变,袁世凯不会南下就职,已经成了定局,于是在3月6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定通过了统一政府组织办法的六条,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之后,3月8日袁世凯将大总统的誓词,电报发给了南京临时参议院,同日参议院承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0号,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不过在承认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同时,南京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3月11日颁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理上保证了之后的民主共和,可以算是同盟会革命党在大总统位置上暂时退让的时候使出的一个绝杀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共是七章56条,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是袁世凯就任的临时大总统,成了一个虚位总统,没什么实权,之后南京参议院还和袁世凯在政府机构内阁名单上有一系列的斗法,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临时参议院卸任临时大总统,4月2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5号,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该院迁往北京,4月8号休会,21日议员齐集及北京。就这样南北两个政府的局面算是彻底解决了,南北双方虽然小动作不断,但整体而言还是在共和的框架内做事,共和看来还有很多戏。

南北朝在哪两个朝代之间?它灭亡时和唐朝兴起时相差多少年?如果有历史...
答: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唐朝(公元618年~907年),相差三十多年 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

南北朝鲜是哪一年分开的?三八线又是哪一年划定的?
答:1945年日本投降时,苏、美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派兵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北方和南方一直相持到今天。 [解题过程] 汉城和平壤是两个不同的城市。在日本侵略朝鲜之前,朝鲜的首都一直是汉城。南北分裂之后,北方首都为平壤,南方首都为汉城。两国的分界线是三八线。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那几个时期???
答:5.南北朝时佛教的盛行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分析:①佛教盛行的原因: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

能介绍一下南北朝时期都有哪些国家
答: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

朝鲜是什么时候分成南北2个的?
答: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有点象我们现在和台湾的关系 是二战时期的产物 在20世纪初朝鲜被日本吞并后,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人可分为3部分,一部分流亡中国,并得到当 时中国政府的同情和支持,组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金九为代表,在日本时期暗杀过日本将军,并 组织过以宣传为主的朝鲜义勇军。第二部分流亡...

中国历史上同时存在三个国家的时期都有哪几个?
答:第一次 魏蜀吴 第二次 东魏,西魏和南梁 第三次 北周,北齐和南陈 第四次 北宋,辽和西夏 第五次 南宋,金和西夏 第六次 中华民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伪满洲国

革命军政府的南北和谈是怎么一回事
答:次年5月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控制了南方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等国为了反对日本支持皖系独霸中国的企图,希望中国统一。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主张南北休战,举行议和。经过与广州军政府协商,双方同意停战并进行谈判。1919年2月北京政府徐世昌派朱启钤,广州军政府岑春煊派唐绍仪在上海举行和谈。当时皖系...

东晋、西晋过后是什么? 南北朝、五胡十国、十六国是什么关系? 我没分...
答: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大夏等十五个北方政权和一个西南政权成汉。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匈奴、鲜卑...

中国南北是如何划分的?
答: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隋唐时 政府上一级是由什么管辖的下一级政府是又什么管辖的每一级...
答:渤海国:渤海国仿照唐朝制度,在自己的国境内建立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五代十国:承唐制 宋:中央--州/府/军/监/--县 辽:道--府/州--县 金国: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共19个 西夏:州县两级 元: 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