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的历史来源 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官僚制度取代了

作者&投稿:辟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更为谨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次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攻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奉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旋向朝廷举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李鸿章出任江苏巡抚。1862年,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对太平天国实行战略包围。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至1864年7月,终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朝廷褒功,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赏双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9月,还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古代官僚制产生原因~

古代官僚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第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出现。当一个社会缺乏明确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时,政治统治必然与血缘家族、贵族身份制紧密联系,政治权力按身份等级分配,行政机构也只能停留在较低级的水平上,不能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履行各种行政功能的分立机构。但是,历史地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并不是同步产生的,中国古代较早就产生了王权和专制,但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却不能演化出中央集权,直到春秋战国之际,各国在变法运动中建立起地方行政制度、考绩制度、上计制度、官吏任免制度,中央集权才逐步形成。第二,专门行政机构的发展和行政活动的部门化。古代官僚制度大多从贵族政治转化而来。在贵族政治下,行政机构混溶于血缘家族,政治活动与非政治活动交杂在一起,官吏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官僚制所要求的是“职分而民不慢,次定而序不乱”,“群臣守职,百官有长”,反对“兼官”和“越职”。在设官分职的基础上使行政、监察、财政、军事、考绩管理等部门日益专门化。第三,确立人才择优原则。官僚制强调选官中的“普遍主义”,主张“官不私亲”,“量能而授官”,“无能不官,无功不赏”,官吏晋升严格按功次。亲贵原则的衰落和功能原则的兴起,保证了官僚队伍可以吸收各阶层的优秀人才,使官僚队伍得到不断流动和更新,防止官僚的世族化、贵族化。择优原则是古代官僚制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第四,官僚制度的产生还必须要有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分化。从社会领域看,宗法血缘关系必须被打破,被统治者可以脱离血缘、地域关系的束缚,直接与统治者建立联系。从经济领域看,官僚制的行政管理必须以农村公社和家族公社的解体为前提条件,需要独立的小农私有制出现,私有财产的发展以及非农业生产部门和交换部门的显著发展。因为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收和征集是其统治政策得以贯彻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到,实行官僚统治的古代帝国,十分注意对小农经济的培养。
古代官僚制度不仅是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它还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官僚制度下的各级官僚本身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他们附属于国家机器,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本身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官僚制的设官分职,运行方向等无不体现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同时,古代官僚制中的官僚权力的拥有,也是社会等级的标志。行政权力的等级隶属往往也体现着人身关系的依附。经济地位、文化地位、封号爵位的世袭性占有,也有力地促进着官僚对政治权力世袭化的渴望。官僚的世袭化、贵族化倾向广泛存在于古代官僚制国家中。
古代官僚制国家统治与古代非官僚制国家统治在政治上存在着重大差别。首先,古代非官僚制国家缺乏明确的中央集权,政治权力往往是等级分配;而官僚制国家则有明确的中央集权,尽管这种集权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其次,古代非官僚制国家有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存在,宗法血缘关系制约着政治权力分配,社会流动程度低;而古代官僚制国家尽管也存在着身份等级制度,但这种身份等级制度与政治权力分配、国家行政管理已无必然联系;整个社会的流动程度也大大提高。第三,古代非官僚制国家官职和权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世袭的,君主和贵族共享权威,贵族对其领地的臣民更有独立于君主之外的权威;而古代官僚制国家中君主是唯一的正统权威,官僚政治权力直接来源于君主,官职一般是非世袭的,权力也往往只是及身而止。
综上所述,古代官僚制是古代政治史和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建立了官僚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论其发展规模、制度建设都具有系统化、完整化的特点,在世界古代官僚制政治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在政治上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答:专诸刺王僚,出自《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内容,是指春秋末期专诸刺杀王僚的历史事件。具体故事内容如下:公元前515年,吴王僚派公子盖余、烛庸率兵进攻楚国,结果反被楚军切断后路无法回吴。公子光看准时机,准备伺机动手杀掉王僚。公子光秘密召见专诸,诚恳的说:“现在王僚的两弟将兵在外不能回来,朝...

壮族的起源和历史
答: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仍被称为俚、僚、乌浒(乌武)等,但也出现了以地域或以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如“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或泛称“洞蛮”、“洞氓”等。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又有了新的...

官和吏和僚的区别是什么?
答:官是正职,即长官,僚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是办事员,即胥吏。官吏一般用来形容官员,这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但,历史上的官吏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官就是官,吏就是吏。一时为吏,终生为吏,永远没有出头的那一天。官和吏的具体区别 从身份上讲,官是上等人,是人民为他服务...

韩国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答:19世纪末,朝鲜王朝末代皇帝高宗,抛弃王朝的国号朝鲜,把半岛一直沿用的别称韩作为新国号,高宗皇帝认为,半岛古代居民是三韩,那么在三韩土地上的国家,自然就是韩人的国家韩国,在高宗皇帝的主导下,半岛正式以大韩帝国为国号登上历史舞台,简称韩国。为了大家更好懂,引用下中国,韩国的情况有点类似我们...

什么是我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答: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主要表征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结构性缺陷在于:家天下的皇帝制度下,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是一元集权的结构。皇帝在这个结构的最上端,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其下行政官员的官僚机构也是在皇帝的领导下,因而无法形成建立在权力分立基础上的多元权力结构。1、以皇权为核心,由专职官吏组成...

官僚主义的病根来源
答: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我们党政机构以及各种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的职责权限的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致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

娼妓在人类史上始于何年何代?
答:历史上盛行一种妓女起源于宗教的说法,例如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王国就出现了妓女,在汉摩拉比王(公元前1750年)当政时,神殿里除了男祭司、佣仆、工匠外, 还有不少很受人尊敬的女祭司, 她们通常来自优裕的家庭;另外,还有居于 “神”与“祈祷者”之间服务的“圣职妓女”,她们的收入似乎是神殿主要的经济来源。

专诸刺王僚
答:专诸刺王僚所用的鱼肠剑其实就是用来杀子杀兄的 专诸又名鱄设诸,是吴国堂邑人,也是国内现代四大剑客之一,传闻他的鱼肠剑只要出手就没有不被击中的。而他之所以愿意被后世所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专诸刺王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当年伍子胥从秦国流亡到楚国的途中,遇到了专诸,很是尊重他的能够。

清平乐会昌的历史来源
答:清平乐会昌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下令建造了一座名为“清平乐”的宫殿,这座宫殿位于会昌县,因此得名清平乐会昌。后来,清平乐会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并在宋代成为会昌州的州治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平乐会昌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更迭,最终演变成为今天的江西省会昌县。

隋唐时期官员的主要来源是否主要是科举制,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来源
答:唐代由流外铨进入官僚队伍的数量最大,是下级官员的主要来源。 隋朝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的),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作为的王朝。它不仅结 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