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从哪来的能量?会不会用完?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投稿:西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地球自转动 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星云假说”误导了地球科学。地球无故不会转,它内部没有动力!现地球之所以24小时自转一周,是因为它在以每小时10万多公里的速度绕日公转,且途中遇到太阳风的侧面推力,使高空产生等离子西风环流,高空西风又推动地面西风和向东涌的 洋流,进而推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一、地球在自转≠地球自己转
�今天人们所说的“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绕日运行的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旋转一周,这是现行时间标量的依据,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 。“地球自转”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转”这一自然现象。�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 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然而,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自转的原因是什么?自转的动力从哪里获得?为什么选择现在的方向、姿态、速度自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是要求去重复说明“地球在自转”这种已被证实的自然现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现象背后的原因,要求弄 清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及其制约因素。

�“地球自己转”已经是在说明地球自转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转的动力在于“自己”,在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外部,在于自身具有的内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转”并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而是否定地球内部有推动自己旋转的动力,如同水磨旋 转的动力并不在于磨体内部一样。故“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若把两者等同起来,便是一种“误等”。

�二、“误等”误导了分支科学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把“地球在自转”的现象归结为是地球自身的行为,并未更多地意识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也没仔细质疑过“地球自己转”的动力来源。一代代人大胆地在“地球自己转”这一基础上,开垦着一块块分支科学的园地,其中地质力学、大气动 力学等,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角动量、惯性、科里奥利效应等,引为自身的力源;天体物理学用“地球自己转”的原理,去解释其它行星、天体的运动;哲学家们据此概括出“事物运动的动力都存在于事物内部”这样的普遍规律;还有的分支学科运用这一原理“圆满地”解 释过其它自然现象。在这样的气氛下,谁若撬“地球自己转”这块基石,难免会触动一系列分支学科发生连锁地震,科学界必群起而攻之。

�问题是,由“误等”误导的这些科学分支已经走到非常困难的境地。如气象学一直以为,风就是由于“地球自己转”而产生纬向环流的,而金星243天才自转一周,它却有比地球更大的纬向风,又作何解释?地质力学认为,山脉是地壳跟不上“地球自己转”的转速而向 西滑动堆挤而成的,那么金星自己几乎不转,它地表上两条巨大的山系和大峡谷是怎么来的?另外抱给你一个地球,把它放在太空同样的轨道上,它会自转吗?到底地球自己转还是不转的问题,已经尖锐地提到现代科学的面前,无法回避。

�三、虚构的“星云说”

�科学并没有做错题,结论与事实不符的原因在于被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所误导。自哥白尼证实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后,人们就开始探索地球自转的动因。300年前的牛顿力学便精确地描述了地球的自转及其进动,但牛顿并未从物理学上论及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而 是简单地把它归因为上帝的“第一推动”。

�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根据牛顿定理试论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力学起源》一书中,虚构出一种“原始星云”,地球在这种星云的引力收缩中诞生,于是保留着收缩时所产生的旋转惯性,从此永恒地按牛顿惯性定律旋转,“地球自己转”的动力是地球形成时 与生俱来的,地球自转的原因在于地球物质自身的引力,力源在地球内部,地核的旋转角速度应大于地壳。�随着拉普拉斯把这套虚构的假说数学化,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诞生,“地球自己转”被公认为是“地球在自转”现象的原因,并成为战胜上帝推动说的有力武器。

�当然,琼斯—捷费利斯的碰撞潮汐说、施米特的俘获说、本纳季的新灾变说等,在地球旋转惯性的最初来源问题上提出过不同看法和推导,但在地球自转的力源问题上与康德并无两样,即地球内部一直保留着某种原始的旋转惯性。这些假说的推论过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 第一大前提都是虚构的,没有观测和实验的证据。

�科学不能建立在无法实验验证的假说基础之上,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是不可靠的,不能作为科学立论的基础。况且,康德所臆造的原始星云根本就不存在。如果50亿年前有 原始星云,50亿光年远处就不会有星光传来,因为星云是不发光的。现既然有星光传来,说 明那里没有星云。同理,50亿年后,那里的人类看到咱们太阳的星光时,也说我们这里曾是 原始星云,你信吗?

�四、地球无故不会转

�还是抱给你一个地球,把它放在同样的轨道上,它会不会转呢?也许你认为,若不预先给它一个旋转惯量,它就不会转。那你可错了,又在重复宇航时代初期的思路。�60年代,原苏联与美国曾向太空发射探测太阳辐射的人造卫星,让镜头固定地对准太阳并绕太阳公转 ,可出人意料的是,卫星在太空胡翻乱滚,镜头东摇西晃,根本无法给太阳拍照。卫星内部没有康德式引力收缩,也没预先给定一个旋转惯量,卫星为何无故而转呢?�一次次失败使科学家们对传统的太空观念产生了怀疑,太空除引力、磁力之外,必还有第三种力,不然, 太空中的物体,包括地球,无故自己不会转。

�五、太空第三种力

�70年代,太空探测发现太阳在刮“风”!即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微粒流在向四面八方猛吹,在地球轨道附近实测平均风速约为450公里/秒,有时达到770公里/秒。微粒流中绝大多数是氢原子核,其次是氦核及少量其它元素的原子核。�这些带电粒子流在地球轨 道空间呼啸而过,对阻拦它们前进的一切障碍都会给予一定冲力,它把太空探测器吹得左旋右转,把彗星的气体和尘埃从彗头吹出,形成几千万公里长的彗发,把地球磁层吹变形,迎风面被挤压在约8万公里半径之内,而避风面却延长到200多万公里之遥。

�地球磁层实际就是地球磁场俘获的等离子微粒圈层,由于它的屏蔽作用,高速撞来的太阳风质子流便停止在它的外沿,形成所谓“激波”。太阳风中每个氢原子核撞击地球等离子圈层的力可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求得。
�F=ma
�一个氢原子核的质量m为1�.67×10��-27�公斤,a为它的加速度,a=(v-v�0)/t,如这个氢原子核撞向地球等离子层后,其速度v在1秒钟内从460公里/秒变为0,那么a就为460000米/秒�2,由此而知这个氢原子核作用于地球等 离子圈层的力为7�68×10��-22�牛顿。�地球等离子圈层(磁层)半径约31万公里,其最大截面面积约3×10��21�厘米�2,已知地球轨道附近太阳风的密度约每厘米�3含5个氢原子核,那么每1秒钟内撞向地球等离子圈层的氢原子核数将为6� .9×10��29�个,由此可求出太阳风每秒钟作用于地球等离子圈层的总推力为5.�3亿牛顿。这个力相当于使5�3亿吨的物体每秒钟获得1毫米的加速度,而整个地球等离子大气的质量不超过6000吨,故向日面的等离子大气完全在太阳风力的支配之中。因 等离子体浮在地球大气之上,大气是等离子体的载体,太阳风对等离子圈层的这个压力必然向下传递,使大气圈层也产生相应的形变。�据气象学对地球大气的测定,地球大气总重量约5300万亿吨,而背日面大气通常比向日面大气厚1/10。也就是说,背日面大气比 向日面大气重530万亿吨。考虑高空的大气非常稀薄,现假定它的大气密度只相当低空大气的百万分之一,即背日面的大气只比向日面的大气重5�.3亿吨。如果太空没有一个外力,大气应该平衡地分布在地球质心的两侧,那么这5.�3亿吨的外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显然是太阳风力,是太阳风通过带电粒子压迫地球等离子层,而间接作用于地球大气的结果。

� 太阳风是太空中的第三种力,像一只看不见的巨掌推顶着地球,当然,由于地球的质量太大,它无法把地球推出轨道,但它恒久地作用于地球的一侧,必然影响地球在太空的行走姿态,地球自转必然与太阳风力有关。

�六�5�.3亿吨的无形负荷

�如果地球静止在太空,那么太阳风的风力再大,其压力F�1、F�2(如图1————本机无法贴图)都平衡地作用在地球质心的两侧,它能把地球沿X轴方向向右推出,但无法把地球推转。�事实上,地球并没有停止在太空,而是以每小时10万公里的高速绕着太阳 公转,对于一个运动着的天体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太阳风的压力偏在Y轴的左侧,这就必然产生一个力矩。从理论上说,一个飘浮在太空的物体是没有摩擦阻力的,只要有哪怕仅1公斤的力矩,也能扳动一个巨大天体的转柄,因为1公斤的外力就已经打破了天体围绕质心 的平衡。


〖TPK1,+63mm。85mm,BP#〗
〖TS(〗〖JZ〗〖HT5”H〗图〓1〖HT〗〖TS)〗

由于太阳风粒子流的质点运动方向与地球公转轨道的角度接近90°,而且恒久地作用在向日面一侧,故可设太阳风的合力作用在C点,且压力为5�3亿吨,而C点的物质随O点沿Y轴高速前进时,这个横向压力就成为C点纵向前进时的摩擦阻力,相当于左半球被一个气 体刹车瓦包住或外加了一个5�3亿吨的无形负荷。同水面滚动 的气球一样,球皮与水面的接触点就是滚动摩擦点,相当于C点。�一旦C点附近出现一个摩擦阻力,就会使左半球作减速运动,无阻力的右半球仍在惯性作 用下按原速沿Y轴运动。假如右半球的惯性力集中在A点、方向与Y轴相同、力F刚好为5.3亿牛顿,力臂r取地球赤道半径的一半,即取3189公里,A点力矩M便由下式可得:
�M=r×F
�=3189000米×5�.3亿牛顿
�=1�.7×10��15�米·牛顿
�这个力矩M使A点总是快于地球公转前进的平均速度,导致地球绕地轴O点作逆时针圆周运动,即从北极看,自西向东旋转。

�七、旋转的等离子风轮

�数数夏夜的流星,也许有人会问,哪来这么多石块向地球大气层坠落呢?其实,地球所行走的空间除有无数石块、冰块、沙粒、尘埃之外,还有大量游离的等离子气团飘浮在太空。人在马路上疾行,会感到有风拂面,这个迎面风是由于人向前行走产生的,且叫它“行走风 ”。地球在太空高速“行走”,太空中的游离气团也会迎面而来,产生地球的行走风,地球行走风与Y轴平行,但方向相反,同太阳风相互垂直,共同作用于地球,见图2。


〖TPK2,+69mm。90mm,BP#〗
〖TS(〗〖JZ〗〖HT5”H〗图〓2〖HT〗〖TS)〗

行走风对地球最外层的等离子气体圈层形成一定压力,把D区的大气向B区压、导致OD一面的 气层薄,OB一边的气层厚,即OB>OD。�太阳风对地球最外气层形成更大的压力,把C区的大气向E区压,导致OC一面的气层比OE一面的薄,即OE>OC。�比较这两股风力对地球等离子风轮的影响,太阳风的风速是450公里/秒,而行走风的风速才29� .8公里/秒,行走风比太阳风的风速小十几倍。另外,行走风只是偶然地、局部地、一阵阵地碰向地球的外层大气,而太阳风则是恒久地、全面地、连续地作用于地球,故太阳风是推动地球风轮的主力。

�由于太阳风的压力更大,它对地球气轮的运动起决定作用。因CD区的大气受力面积要比CB区小,故太阳风作用于CB区的压力要比CD区大。地球质心两边的力臂长短不一,OB>OD,两侧受力失衡,故地球气轮出现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由于靠近B点的等离子离 地心远,地心引力小,故更易被太阳风吹向A区,而一旦CB区的大气向BA区挤压,A区大气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向AE段运动,OBAE一区的大气压力就大于ODE区,大气向D区移动,DC段的大气又向CB段填充,整个地球气轮开始旋转,成为地球的等离子风轮。

�八、风轮裹着地球转

�即使太阳风有5�.3亿吨的压力,也还不到地球质量的万亿分之一,直接用该力来说明地球这个巨大刚体的旋转,显然是无稽之谈。前面把太阳风力作为扭动地球转柄的外力矩,只是一种设定。事实上,太阳风力不可能直接作用于地球刚体,它通过风轮和水轮间接地把 力传递给地球,最终导致地球自转。�随着等离子层高度的降低,等离子体比重增大,大气密度增高,到50~500公里高度内,基本上全是高空稀薄大气层了。这一稀薄大气层是等离子层的载体,等离子西风风轮的旋转,必然粘滞它作同向环流。实测证明,50公里以 上的稀薄大气层,全部由西向东作纬向环流。它已是计算导弹弹道的一个重要因子,即“高空西风因子”,它的平均风速约900米/秒,但由于大气非常稀薄,它的风是急而无力的。

�50公里以下的低空大气是高空稀薄大气的载体,高空西风因子又粘滞低空大气作全球性西风环流,这样便启动了整个地球的风轮。风力由外圈向内圈传递,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西风系统,地球悬浮在旋转着的风轮中,风轮裹着地球同它一起自西向东旋转,如图3所示。

�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海洋是地球的水圈,是大气的主要载体,大气西风环流必然会吹动粘滞洋面作同向环流。事实上,地球上的洋流全是由风力所支配的,如环南极西风漂流,便在常年西风吹动下永不停歇地自西向东涌流。如果地球上没 有陆地,那么,海水就会在西风系统驱赶下作全球性纬向环流。�海水向东涌流,当然会粘滞海底、推涌海岸向东旋转。地球最大水域中的太平洋西风洋流便每时每刻都在把科迪勒拉山系向东推涌,这条全球最长的海岸山系便成为地球的最大转柄。太阳风就这样通过风轮、 水轮抓住了地球这个刚体的转柄,地球就这样被一级一级地推动着自西向东旋转。


〖TPK3,+64mm。82mm,BP#〗
〖TS(〗〖JZ〗〖HT5”H〗图〓3〖HT〗〖TS)〗

九、地球转速公式

�当地球被启动、加速、旋转起来之后,若速度得不到控制,它必然会像超速飞轮那样崩裂,而现在地球的转速是怎样被控制的呢?�地球自转的力源既然来自“两风”,而行走风的风力取决于地球公转速度,那么太阳风力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就决定着地球自转的速度, 也就是说,地球自转的速度V与太阳风力F和公转速度U的积成正比。

V=F×U

如果V>F·U,那就必须减速,如果V<F·U,就必须加速,这样才能维持自转速度与“两风”力矩的平衡。而“两风”并不直接把力传给地球,它们对地球自转速度的控制,仍然是通过西风和洋流来执行的。


〖TPK4,+70mm。58mm,BP#〗
〖TS(〗〖JZ〗〖HT5”H〗图〓4〖HT〗〖TS)〗

图4说明,南、北中纬地区的西风及西流大于地转线速度,西风和西流把地球往东推,欲给地球加速。而赤道区的西风和西流流速小于地转线速度,成为“负西风”。这如同顺风行驶的汽车,车速超过风速后,顺风便转化为逆风一样。现赤道地面的东风带就是“负西风”转 化而来的,太平洋、大西洋的赤道东风洋流也是由“负西流”转化而来的,赤道东风和赤道东风洋流把地球向西推涌,欲使地球减速。

�如果人为地给地球加速,那就会遇到赤道东风和赤道东风洋流的更大阻力。如果使地球转 慢,那又会遇到南北两条西风带及其西风洋流的更大推力。地球就在这南北两道推力和一条赤道拉力中寻求平衡,使自转的速度保持在“两推一拉”的合力之中。地球的转速在风轮和水轮的直接控制之下,它不能随意选择或改变自己的转速。

�十、“风吹地转说”

�太阳风推动地球自转的立论,完全建立在已观测的证据基础之上,它能完满地解释大气、海洋、地质等学科所面临的疑难,真实地反映地球运动的状态。�然而,冥王星不转,天王星睡着转,金星反转,水星慢转,这些行星自转现象如何解释呢?地球又为什么会公转?公 转速度又如何控制?……这些问题不解决,地球自转的动因仍然无法落锤。可庆幸的是,70年代以来卓有成效的行星探测,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这些资料会促使人们去重新评判当代行星起源的假说。下篇将对这些问题逐一提述,它将消除我们对“太 阳风造成地球旋转”原理的任何怀疑。

�现把这一原理归纳如下: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是太阳风和行走风的合力启动了地球的风轮和水轮,地球在风轮和水轮直接驱动下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己不能转,也不能不转,怎样转,转快转慢,都取决于外部各圈层的矢量和合力,这就是“地球在自转”现象的 真正原因。为与“地球自 己转”的理论相区别,我把它简要地称为“风吹地转说”。

�有读友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太空中吹出的肥皂泡在周围气流作用下,照样会自转,这么简单的原理还能称为“地球大揭秘”?�我非常理解这样的读者,因为著者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全世界那么多大科学家,连这点道理都没曾想过?而事实是令人遗憾的,他们没有提出 这样的问题,他们没有确切地告诉我们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无论你参加过多少次国际、国内关于地球动力学学术会议,除了能听到类似康德的老调外,就是美国人芒克(《地球自转》作者)的算式。

�如果地球自转的动力来自于内部,那么地核的转速必然依次大于地幔、地壳、水圈与大气,可没有人告诉我们是谁最先给地核上的发条,且大气环流、洋流运动、地质力学、岩浆流向等重大理论课题的突破,都首先依赖于地球转动动力来源的根本解决,故本人把“风吹地转”的原理摆在了首章。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地球自转是不会停的,虽然有加速度,但它会越来越小,不会使角动量减到0。
如果只考虑地月系,由于角动量守恒,减速极限是地月同步自转,像冥王星那样。月亮永远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就是这个原因,但由于月球小,地球大,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小所以地球现在还没相对静止,但有一天还是会的,这时地月之间就没有潮汐作用了。但不要忘了,地月之间相对没有自转,但相对太阳还是有自转的,所以说地球自转不会停止。

`
自转是不需要能量的

就像飞船在没有阻力的太空飞行一样

地球包含其内部流动的岩浆,也包括表面的大气层

作为一个整体在做运动

而太空没有东西阻碍这种自转运动

因此不会听吧!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维持地球公转的

没有了太阳的束缚,地球就可以不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可以做曲线或者直线运动了,也就可能碰撞其它星球了

那时候我们也完蛋了!!!!!!!!!!!!!!!!!!!!!!!!!!!!

`
`

主要依靠固有的转动惯能。按照星云假说,星体最初是由极稀薄的旋转着的星云凝聚而成的,现在星星自转的能量主要是依靠继承来的最初星云的惯能。

而这个能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损耗,一种损耗的原因是它在自传中会对周围空间产生扰动,释放引力波。不过像地球这样质量的物体,释放的引力波及其微弱,带来的能来的能量损耗微乎其微。另一个损耗原因是周围星体,特别是月球带来的干扰。目前的天文学已经基本证明,月球对地球自转有减速作用。远古时代,地球上的一天要比现在稍微短一些

地球自转不需要消耗能量,很久很久以前(多久我也不知道)的能量到现在还是那么多能量.
那么,你这个问题回答是:自转不用消耗能量,能量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既然不用消耗能量,那就用不完了.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来来的呢?或者说,谁给予的呢?
---应该说是太阳给予的,是地球与太阳的重力势能转变为的动能.

地球自转的能量来自哪里?~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观察结果表明,长时期以来呈减慢趋势的地球自转速度自1999年开始加快。NIST的时间测定师们称,为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地球时间和原子时钟的时间,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来为地球的标准时钟追加过共22闰秒的时间,但1999年后却没有追加过闰秒,是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了。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地球自转的最初能量可以追溯至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初。事实上,包括太阳在内的各大天体的自转角动量都是来自太阳系形成之初。在46亿年前,太阳系的各大天体还没有形成,此处弥漫着一片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它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还有其他少量的元素。在这片星云中,气体分子之间互相碰撞,整体的角动量几乎不可能为零,因为分子热运动始终存在,并且还会受到附近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
随着星云中的大部分质量坍缩到中心,星云的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好比花样滑冰运动员把手贴近身体,使自身的旋转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最终,在星云的中心形成了太阳,残留下的气体云(质量占比为0.14%)仍会继续旋转,并且越靠近太阳,旋转速度越快。这些残余星云通过引力作用逐渐聚集形成了八大行星,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由于星云具有角动量,根据角动量守恒,从星云诞生而来的地球就会继承它们的角动量,从而继续保持自转和公转。由于太空几乎是真空的环境,没有阻力的作用,地球就能以一个恒定的速度保持不断的自转。
根据角动量守恒,我们知道只要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就会沿着原有状态一直运动下去,所以我们的地球一直自转到今日。不过自转的速度有当初的一圈5小时逐渐减慢到如今的一圈24小时,至于为什么会变慢,原因比较复杂。这里边有来自其他星球的影响,也有太阳和月亮的潮汐力作用引起了摩擦,产生的热量被耗散掉,消耗了地球自转的动能。
有科学家认为地球自转的能量来自于地核内部的剧烈运动,比如:火山运动、熔岩流动和地震。地核内发生热核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导致地核外岩浆围绕地核旋转,从而给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转动力。大多数科学家还是相信地球内部运动只是影响地球自转速度,而不是地球自转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磁暴和电磁辐射。当太阳的每天发出的巨大的光和热传输到地球上,最终以能量的形式被地球吸收,最终影响着地球的速度。
太阳磁场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拥有一个巨大的不可视的磁场,并具有自转的特性,其磁场磁控的范围,就是太阳系物质圆周运动的范围。太阳随机自转运动的过程,就能牵引着系内太空物质围绕其自转的方向,进行着随机的圆周圈而运动。
有磁场的存在,就必会有磁力线圈的存在,太阳磁场之中不同距离的磁力线圈,自然会形成太阳系物质运动的天然轨道,我们的地球是处于太阳磁场第三条磁力线圈的轨道上而运行的,受太阳磁力线圈轨道的牵引力作用,地球才会出现公转运动的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在圆周公转运动的过程中,其运动轨道不是直线的,而是呈圆周微弧形的状态,因而,会使地球产生公转运动的偏向力和角动力两种能量,这两种能量在地球公转运动的同时,自然会带来地球自转运动的现象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菜叶网微信公众号

地球的自转能量是通过宇宙外部天体的引力和内部地壳的能量来维持自转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地球所处于银河系当中的太阳系里,属于八大行星之一。这里虽然位于银河系边缘,但是却也造就了十分安全的宇宙环境,并且有太阳的照射作用来作用于地球上诞生资源,并使可再生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月球的引力引起地球的潮汐,共同构成地球的二十四小时。
而地球不仅要围绕着着太阳进行公转周期,同时也会进行自转偏向力,而地球的自转能量几乎来自于多种能量的支持,保障地球进行南北半球的气温不同、一年四季度的不同,并且构成白天和黑夜。

地球自转能量几乎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共同维持着地球的自转周期:
首先,来自于太阳的供给,太阳光线不仅使地球拥有者极其适合的气温、提供了有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而且对于地球的自转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地球的寿命也取决于太阳的寿命,因此太阳的外部作用,对于地球自转起到了提供作用;

其次,来自于月球的引导,月球不仅对于当处于同轨道的地球有着保护作用,而且对于地球有着引力的影响,地球的潮汐和气温的保存、均衡都有着密闭可分的关系,因此月球的引力对于地球自转起到了引导作用;
最后,来自于地球的自转轴影响,地球的内部蕴含着极强的潜在能源,在对于地球的地表起到作用以后,对于地球的自转起到了支撑和维持的功能。

因此,通过这些能量的帮助,使得地球得以自转,并且开始产生昼夜交替、造成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水平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移并且形成潮汐,以上就是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

地球一直都在自转,它的能量来自哪里?
答:一年四季的变化源于地球对于太阳的工作,而每日每天的昼夜变化则代表的是地球自转。这是自然道理,而这也是近些年来科学家们才得出的重要结论,科学家们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也是不可能的。那么地球一直在自转,这些能量究竟来自于哪里?可能源于以下几点。一、太阳的可以吸引力。首先第一点,我们要明白,在...

地球一直都在自转,它的能量来自哪里?听听科学家怎么说
答:毕竟很多人都知道,宇宙中很多星球都是存在“寿命”的,就拿我们的太阳来说,大约就会在50亿年之后,因为其核心“燃料”的耗尽而走向终结,那个时候的太阳系也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改变,而在这过程中,地球很有可能会被膨胀的太阳所吞噬!到了那个时候,地球还会不会自转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小伙伴们,...

...可地球为什么要自转呢?动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答:因此自转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深奥且需要源源不断探索的问题。月球靠着地球维持动力,地球又靠着太阳维持动力,太阳则靠着银河系维持动力,而银河系靠着室女座星系团维持动力。整个宇宙中,所有天体都会借助外力来维持和保证自身处于一个最稳定的状态。可想而知,最终的能量提供者是多么强大的存在。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科学原理?
答:既然已经会产生公转了,那么在公转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促使地球进行一定的自转。三、太阳所释放的光芒。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地球内部的一个自转能量,还有一部分可能就是来自于太阳,它给予了太阳辐射。毕竟太阳距离我们地球来说大概有6000万公里左右,应该说足够远,但是依旧阻挠不了太阳对于地球...

地球上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答:地球自转能量来自哪里,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地球自传是由于地核内发生热核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导致地核外岩浆围绕地核旋转,从而带动地球整体自传,同时,地核外岩浆的旋转也导致了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大陆板块的运动漂移!正如太阳最终会消耗掉它所有的能量,走向衰亡一样!地球的热核反应也再...

地球自转46亿年没有停下,它的动力来自哪里?
答: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能量既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人们看到的所谓能量消失的结果不过是能量以另一种形式被转化了而已,而在这条规律下,永动机根本不允许被存在。就以人类经常使用的太阳能为例子。太阳是能源之母,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都无法离开太阳而独立存在。并且,...

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来自哪里?为啥可以一直转?
答:自月球诞生以来,它一直在消耗地球的能量,使地球的旋转速度越来越慢,实际上对地球是一件好事,因为地球上的前一天很短,而且由于月球的影响,一天中的时间变得更合适了,然而,月球在地球上的力量只能缓慢地影响地球的自转,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在短期内不会感受到这种变化。关于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来自...

地球一直在不停自转,自转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答:我们认识过宇宙都会知道,宇宙可以用浩瀚来形容,尽管群星闪耀,但也一样是黑不见底。我们的太阳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点星辰,而在太阳系的地球更是一点星辉,地球有公转也有自转,公转是太阳给的引力而拉起的动力,那地球的自转能量从何而来呢?1、宇宙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磁场。宇宙中的能量大多都是磁场产生...

地球自转的动力来源来自哪里?为什么地球可以一直转?
答:来自于地心的引力来自于其他星球,对于地球的吸引力,地球本身的动力,也来自于地球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动力。这是由于地球受到了其他星球的吸引力,所以才能够一直自转。才能够一直保持公正的状态。

地球自转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地球可以悬浮在空中?
答:地球围绕太阳转就是因为太阳的质量远大于地球,银河系中心的质量远大于恒星,所以恒星也只能围绕它运动。所以地球的自转能量来源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引力。这个引力有来自太阳的引力,也有来自月球的潮汐力。1.一是宇宙中是真空环境,没有任何阻力,所以星球会依靠惯性沿着一个确定的方向运动,或在某个大天体的...